买股票看公司哪些方面,一支股票的基本面主要看哪方面

  

  一、技术分析VS基本面分析   

  

  准确预测未来股价走势,找到合适的买卖时机,是每一个职业投资者不懈的努力。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预测太阳黑子来预测股价,但大多数人选择两种主流方法:   

  

  1,技术分析   

  

  本质上,技术分析是股价图表的制作和阐述,相信这些的人也被称之为“图表主义者”。他们研究股价的“历史”---包括走势、成交量等信息,以此为线索去探寻股价未来变化的方向。.   

  

  “宪章派”坚信基本面在市场是由“10%的逻辑+90%的心理”所构成,因此认为投资其实就是揣摩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心理战争中并不重要。虽然图表仅仅表示投资者的过去行为,但“图表主义者”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过去的行为数据,能获知这些投资者未来可能的行为路径。(这也决定了他们一般也是赞同“空中楼阁理论”的)   

  

  2,基本面分析   

  

  另一方面,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应该由“90%的逻辑+10%的心理”所构成,因此并不关心以往股价走势,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用来挖掘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如果经过研究,发现股票的内在价值高于当前股价,就建议投资者购买它。90%的华尔街分析师都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   

  

  二、技术分析:   

  

  1,图表能告诉你什么?   

  

  技术分析的第一条原则:关于一家公司的收益、股息、未来前景,所有信息都已经自动反映在公司过去的市场价格中了。   

  

  技术分析的第二条原则: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上升趋势的会倾向于继续上涨,震荡整理的会继续盘整为主。   

  

  有时候,“图表派”只看技术图形,不关心这家公司做什么。对这些科技党的基本面因素,最乐观的看法是,一文不值;最悲观的观点是,这些基本面消息也会分散你的精力,从而影响你的最终决定。他们认为,消息与股价无关,即使有关系,也已经在消息披露前几天或几周被市场(股价)充分反映了,所以只需要看价格走势,甚至是报纸。   

  

  有一个有趣的案例。为了不让外界影响他的分析,约翰麦基把所有的办公室窗户都用木板遮住,这样他就可以忘记所有的琐事,全身心投入到他钟爱的技术图表分析中。这样他就不会受外界影响随意买卖股票,从而避免了很多愚蠢的操作。   

  

  对于图表分析师来说,特定技术形态的重要性不亚于“外科医生的x光底片”:   

  

     

  

  比如这个上升趋势图:只要把每个交易日的高点和低点画出来,连成两条线,就形成了一个描绘趋势的通道。   

  

  图形学家认为,价格沿着趋势变化,趋势往往会继续下去。上述趋势形态也被解读为牛市的标志——直到某种力量打破供需平衡,趋势结束。   

  

  比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出现滞涨,股价受阻于24元,导致所谓的“阻力位”。股价在高位震荡后,可能会掉头向下,常见的形式是“头肩底”。   

  

     

  

  上图指的是股价先涨,然后动力减弱,第一次下跌(构成“左肩”);之后抄底者上车,股价迅速跃升新高,但随后一切逆转,大规模抛售随即来临(构筑“顶部”);第二次下跌后,仍有人不死心,期待大反弹再次上演,于是又上去了,但不会再创新高,然后“右肩”完成。接下来,图表分析师可以等待卖出信号的到来——一旦股价跌破“颈位”,图表分析师就会果断卖出,然后等待市场继续下跌。   

  

  当然,这种技术形态有时也会失灵,股价跌破颈线后会迅速拉升甚至创出新高。这被称为“熊市陷阱”,图表分析师为自己辩护——这只是检验规则过程中的一个例外。   

  

  还有其他的形态和术语,比如双底形态,突破,   

连续突破、稳步盘升、大行情、屡创新高、超买...

  


  

到这里我们小结一个结论,那就是:图表主义者显然都是“短线客”,而非长期投资者。

  


  

2,“图表”方法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图表会发生作用?为什么历史会重复?图表主义者也无法解释,但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从历史的研究中,得出股价未来会怎么走就行了。

  


  

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头猪在猪圈里,猪圈的顶部是敞开的。将猪套上挽具,把竹竿绑在挽具上,这时你在猪圈外面,虽然看不到猪在做什么,但可以观察竹竿顶端的移动动作,判断猪在做啥---就像投资人通过目睹的股价来推断市场的运行一样。这时候,猪多大多小、什么颜色、甚至它是不是只猪---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能准确地预测竹竿下一步的动作。

  


  


  

有些人可能会去分析这些竹竿的移动,代表了猪在进食、打斗、还是交配?而图表分析者们,则只会研究竹竿过去、现在、和将来将要发生的移动。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做个总结,趋势之所以倾向于延续自身,可能有几点:

  


  

一是投资者群体的心理本能导致,每一次上涨的实现,都会刺激大家不断憧憬下一次上涨,于是趋势自我实现;

  


  

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当一家公司出现某利好消息,局中人会率先知道,并采取行动买入股票,引发股价上涨;然后局中人会把消息告诉他的朋友,于是第二批人跟进;接着职业投资者、大机构都会打探到这一消息,股价再冲一波;最后才是小散户知道,追进去当接盘侠、韭菜,股价再冲一波,给前面的人兑现利润的离场机会。

  


  

而图表主义者即便没有任何信息来源,单靠对股价的异动观察,就能敏锐的发现“聪明的钱”进场的痕迹,从而早早搜集股票筹码,避免做最后的接盘侠。

  


  

三是人类是个价格记忆者。投资人都有牢记“为某只股票付出的价格”、或“希望为其付出的价格”的不良嗜好。比如,很多人50块钱买了某股票,然后突然跌到40块,这时候如果股价后面一旦回升到50块,图表主义者必定会建议你“赶紧抛售”---因为这个位置是投资人最容易产生“全身而退”想法的点位。在技术形态,该位置也被称为“阻力区”。而且一旦阻力形成,后期逾越将非常困难。

  


  

另外,与阻力相对应的,就是“支撑位”了。当市场低迷时,股票如果突然上涨了,很多投资人未能及时买入(或者在底部时昏了头卖出的),此时肯定很懊恼,这样一旦股价再次回落到原来低位(支撑位),很多人肯定忍不住买入。而且,支撑股价的次数越多,该支撑位就会越牢固。

  


  

还有,一旦股价突破阻力,可能是多头信号的标志,这样先前的阻力位顷刻会转变为支撑位,股价的进一步上升并非难事。

  


  

3,图表会失灵

  


  

图表也会失灵,首先,在形成价格趋势以后再买,趋势破坏再卖,由于市场形势变化快,等形态产生后再去跟,很可能散失有利的买卖时机。

  


  

其次,任何一样东西,如果使用的人越多,那么它的价值和机会也会递减。而且,可能发生有些人想提前利用这些信号,比如突破前就买入,这种“先下手为强”的行为会导致该法则混乱甚至失效。

  


  

最后,还有一种打击,来自于投资者个人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比如,某公司内部人士知道了重要消息,该消息可能导致股价翻倍。这时候,只要股价低于两倍,该内部人士或者他的亲朋好友等都会去买入,导致这一股价翻倍的过程可能几分钟几小时就完成,这时所有的技术分析都成了枉然。

  


  

技术分析部分我们也做个小结:如今,图表主义者已经成为技术分析师。现代技术的进步,让投资人坐在电脑桌前,就可以轻松看到各种技术走势、完整图表,包括成交量、均线、某只股票相对于大市和所处行业的走势强弱,以及一些均值、比率、波动指标等等。我们国内也有一大批对技术分析乐此不彼的投资人和分析师。

  


  


  

三、基本面分析的技术:

  


  

有个故事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股票经纪商将某股票按760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位客户,但当时该股票股价仅为730美元,客户就去讨说法,结果这位经纪人不慌不忙的回答:看来你不了解我们公司,我们为客户挑选投资产品,是以它的真实价值为基础的,而不会去理睬那些虚无缥缈的价格。

  


  

这个故事其实已经阐明了技术派和基本面派的根本差异:技术派只对股票价格感兴趣,基本面派则更关心股票的真实价值。

  


  

首先,基本面派首先需要估计该公司的销售水平、营运成本、资本来源、成本等数据,继而计算该公司未来的收益流和股息流,之后才能计算出股票的价格。为此,他们需要去调查公司的历史记录,回顾公司的历史财务报表,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还要对公司的管理层做评估,等等。最后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其次,还要研究该公司所处的经济大环境、行业背景。通过对行业的分析,这些行业因素将来可能对公司经营和股价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未发生在股价身上。

  


  

但基本面分析也存在一些缺陷:

  


  

1)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分析可能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就是说这些信息是真的吗?或者基于这些信息的分析是正确的吗?

  


  

2)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或多或少有偏差;

  

即便信息正确,分析也对公司的成长给予了较合理的评价,仍可能估算出一个错误的内在价值。

  


  

3)即便信息正确、分析给力、内在价值估算也合理,但市场也可能“死不悔改”,不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股价走上回归之路”可能遥遥无期。

  


  


  

四、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集合:

  


  


  

如果将两者结合,能否综合技术分析去评判个股价值呢?

  

1,只购买那些预期收益增长能“连续五年以上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

  

一只刚进入快速成长期的股票,有机会为购买者赢得潜在的双重回报---收益的增加、以及市盈率的上扬。

  

2,永远不要为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多付出一分钱;

  


  

内在价值很难预估的非常准,一般来讲,能买入跟大盘市盈率差不多的一只成长股,将有望获得我们第一条所说的双重回报:

  


  

举例,一只股票每股收益1美元,股价7.5美元,市盈率7.5倍。如果收益增长为2美元,市盈率也从7.5提高至15倍(因为市场已认同它为成长股,给予更高市盈率),则新的股价是2*15=30美元,是之前每股7.5美元的四倍!

  


  

但是也要警惕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成长股的股价被过分透支,市盈率过高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买入了这样的股票,你就得准备接受双重打击了---收益和市盈率的双重下滑,上述案例中股价就是四倍的下跌了。

  


  

所以小结下,我们应该去寻找低市盈率的成长股。买入市盈率不那么高的成长股,即便增长不能实现,打击也是有限的;而一旦增长实现,回报将是双倍的。反之,要提防那些股价已被透支的高市盈率股。

  


  

彼得林奇就是这样一位高手。他计算每一只潜力股的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只推荐该指标较高的股票。这不是简单的低市盈率策略,比如在林奇的眼里,一只增长率为50%、市盈率为25倍的股票(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为2),要远好于一只增长率为20%、市盈率为20倍的股票(增长率与市盈率之比为1)。

  


  

3,寻找那些具有预期业绩增长传闻的股票,但前提是:投资大众愿意在传闻上建立价格的“空中楼阁”。

  


  

因为股票定价中,心理因素极其重要,并不是冷冰冰的市盈率等数据,股市的投资决策和股价波动---往往掺杂了各种人性的贪婪、恐惧、奢望、投机等本能。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高深的理解力、敏锐的洞察力!

  


  

这样,使投资者产生好感的股票,即便它的成长一般,也能长时间维持高市盈率;而受到冷落的成长股,有时也只能默默承受低市盈率,虽然在承受较长的寂寞后,它终究会被市场记起来。

  


  

所以第三条就是要去判断,投资者是否能对某传闻心驰神往、建立自己的空中楼阁,而且这个楼阁还是有坚实公司增长为支持的,那么就提前买入它吧。你甚至可以简单地凭借自己的直觉或投机感---去判断你所持有的股票的市场传闻,能否引起市场的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