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怎么画少女,18岁怎么变高

  

  刚接触绘本世界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妈妈》。这两本书切中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深厚的情感关系,几乎被每家书店放在童书区显眼的位置。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作为将超现实主义融入插画并取得全球成功的绘本创作者,他的作品中隐藏着深厚的感情——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对猩猩这种与人类极为相似的动物的热爱,以及从小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迷恋.当然,孩子的智慧和洞察力总是让他充满自信。在这一期的“儿童书籍的作者”专栏中,我们将走进安东尼布朗的创作世界。   

  

  安东尼爱德华都铎布朗   

  

  安东尼布朗1946年出生于英国。自1976年发表第一部作品《穿越魔镜》以来,他已经发表了50多部作品。2000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两次获得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2009年被授予2009-2011年度英国童书作家称号,以表彰其在儿童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除了《我爸爸》和《我妈妈》,他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还有《大猩猩》和“威利”系列。   

  

  前不久,启蒙文化引进出版了安东尼布朗的传记《玩转形状游戏》。在它收录的200多幅插图中,猩猩出现在了大部分图片中。它已经成为安东尼布朗的一个标签,但如果你只是零星地阅读他的绘本,或许这种视觉冲击并没有那么强烈。   

  

  其实猩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东尼布朗本人。他把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他的家庭价值观放在猩猩身上,赋予它许多独特的人类个性,并运用超现实的创作手法,在变形游戏中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暗示他想要表达的故事。   

  

   《玩转形状游戏》,作者安东尼布朗、乔布朗,阿嘉、董海亚译,启蒙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3月。   

  

  讲述父亲的故事,就像没有失去他一样   

  

  《我爸爸》是一本积极向上,阳光动人的绘本。画面中的父亲开朗、幽默、笨拙,父亲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安全感从画面中溢出。但在如此亮眼的绘本背后,却有着安东尼布朗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口和伤痛。   

  

   《我爸爸》封面图片。(本书已由启迪文化引进出版)   

  

  小时候,安东尼布朗真的认为他的父亲是万能的。他的童年是在爷爷的红狮酒馆度过的。他喜欢站在桌子上讲“本汉塔格”的故事,把前来喝酒的粗鲁男人逗得哈哈大笑。   

  

  安东尼的父亲是一个有男子气概、勇敢细腻、热爱绘画的人。他曾经在谢菲尔德的一所学校当美术老师。当他在酒吧工作时,他也会画一些漫画。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在北非作战,战后被授予十字勋章。他也是一个戏剧爱好者,每年都在当地的业余戏剧俱乐部排练儿童剧。安东尼在《玩转形状游戏》年间回忆说:   

  

  “他在《鲁滨孙漂流记》中最精彩的表演是装扮成土著酋长,他努力演绎‘古黑魔法’那一段。他一边敲着小鼓,一边用雄浑的男中音唱歌。有一段时间,他在谢菲尔德的一个爵士乐队担任歌手和鼓手,他们录制了一些非常棒的专业唱片。”   

  

  安东尼的哥哥迈克尔比他早两年上学。安东尼每天下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扮演不同的角色,和父亲一起去学校接弟弟。“我们会打扮成牛仔、士兵或海盗,这取决于当时流行什么。”   

  

  安东尼的父亲也是橄榄球运动员和拳击手,这使得他的性格咄咄逼人。他不仅鼓励儿子们画画,还鼓励他们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然而,这样一个父亲,在为安东尼的一生打下丰厚的背景后,却在18岁时,在全家人面前突然离世。   

  

  “二十分钟后,我父亲去世了。他的抽搐停止了,他躺在那里,看起来很可怕。他的脸变紫了,嘴也变蓝了……好像有什么邪恶的力量闯进了我们的家,毁掉了最珍贵的东西。我们无助地看着那个一生给予我们保护和指导的人――城堡之王和钢铁侠――就这样消失了。”   

  

  父亲的突然去世深深影响了安东尼布朗的创作。想到人体的脆弱,他对它着迷了。“我开始相信存在主义。有一段时间,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我当时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充满了黑暗……”   

  

   《我的家人》,安东尼布朗2006年《玩转形状游戏》画的。   

  

  经过多年的绘本创作,“家庭”和“父亲”一直是安东尼布朗创作的重要主题。他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但所有这些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读者认为这些问题基本上是由家中的父亲引起的。安东尼布朗在《玩转形状游戏》对此回应道:   

  

  “在我的书中,爸爸们表现出大量的性格缺陷《汉赛尔与格莱特》中的爸爸们软弱,害怕妻子;《大猩猩》中的父亲冷漠,难以亲近;《朱家故事》的爸爸懒;《大婴儿》的杨老师很自负;《动物园》的父亲是个小丑。   

  

  书里的这些爸爸都没有好日子过。   

太好过,我想原因之一,与我的爸爸有关。虽然他留给我的记忆除了爱就是钦佩,但也许在潜意识里,我对他还有些愤怒(尽管是非理性的),因为他在我生命中那样一个关键时刻离开了。”

  

在与逝去的父亲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安东尼一直想创作一本和自己爸爸有关的书,反映爸爸“积极、阳光的一面”来证明自己并没有凸显坏爸爸的动机。但他并没有获得合适的灵感与方法,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被遗忘的手提箱里发现爸爸的旧睡袍。

  

“我从提箱里拿出睡袍,捧在手上,转瞬间被带回五岁左右的时光。几十年来我第一次记起,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爸爸无所不能是怎样的感觉……这件令人怀旧的睡袍激发来我的灵感,我想专门写一个关于我爸爸的故事,写我小时候对他的感觉。”

  

这个故事就是出版于2000年的《我爸爸》,而在此之前,安东尼布朗已创作了三十余本绘本。在《我爸爸》中,睡袍的图案成为一个情感的索引,贯穿始终。安东尼用自己五岁的视角,重塑了他深爱并崇敬的父亲带给他的绝对安全感。在安东尼的绘本中始终潜藏的悲伤底色这回并没有出现,在故事的结尾,他画了一个父亲能够给孩子的最最充满爱的拥抱。

  

“这可能是我画过的最幸福的画面。”

  

《我爸爸》插图。

  

安东尼坦言,《我爸爸》《我妈妈》《我哥哥》三本书总结了他对家庭价值最真实的感受,但哪怕这样幸福的家庭,在一次痛心刻骨的意外后再也无法复原。

  

为什么总是猩猩? 与现实相近又背离

  

在能够坦率地画出真实的父亲和儿时的自己之前,安东尼布朗借用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形象来讲述自己的故事。1983年,他创作了第一本以大猩猩为主角的绘本《大猩猩》,为他赢得了库特麦奇勒奖和凯特格林纳威奖。

  

《大猩猩》封面图。(该书已由启发文化引进出版)

  

在这本书中,大猩猩替代了缺失的父亲角色。小女孩安娜的爸爸总是很忙,父女之间十分疏离。安娜喜欢大猩猩,她生日收到的大猩猩玩具变成了真的大猩猩。它戴上爸爸的帽子、穿上爸爸的大衣,带安娜去做了所有她想和爸爸一起去做的事情。这样的设定对于安东尼布朗来说是自然而然的:

  

“每当我看到大猩猩,就会想到我爸爸。大猩猩是极其强悍的动物,出于某种需要,会表现出惊人的攻击性,但它们也有温柔的一面,体现在互相梳理毛发、表达爱意和照顾家人等方面。”

  

此后,大猩猩频频出现在安东尼布朗的图画世界中。除了变成强大又细腻的父亲,大猩猩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角色:在《胆小鬼威利》中,大猩猩是比黑猩猩威利强大很多的小混混;在《公园里的声音》中是上层阶级的阔太太、潦倒的贫穷男人……

  

而对于安东尼布朗来说,还有另外一只了不起的大猩猩――金刚。这只著名的大猩猩浓缩了安东尼布朗所喜爱的所有大猩猩特质的角色,“强壮有力,破坏力十足,但拥有一颗爱心,能够化解威胁”。

  

《金刚》插图。(暂译名,尚未引进)

  

1994年,安东尼布朗重新演绎了《金刚》这个人尽皆知的故事,他将这本书献给他的父亲。他说:

  

“画金刚从帝国大厦坠落的画面时,我的内心颇有触动,因为这让我想起爸爸在我面前倒下并离世的一幕。”

  

在能够坦然面对痛彻心扉的失去之前,围绕着大猩猩的创作给安东尼布朗一个现实与创作之间的保护网――他既能在丧失感面前保护自己,又能将浓烈复杂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哪怕是强烈的痛苦。

  

安东尼布朗早在就读于利兹艺术学院的时候,就对动物与人之间的共通性产生兴趣。他认为,人身上有极强的动物性:“就我们的一切意识和逻辑而言,我们所做的决定是由自身的动物本能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他着迷于与猩猩对视。

  

当一个人长时间近距离和一只猩猩对视,能恍惚间在它平静湿润的眼睛里看到一个人,一个更清澈、包容、有智慧的人。安东尼布朗喜爱类人猿带来的这种“对人性的一种奇怪背离”,因为“这与我在作品中所呈现的超现实主义的另类现实相吻合”。

  

如果说大猩猩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象征着父亲与力量,那么瘦小温和的黑猩猩,则更像儿时的安东尼自己。儿时的安东尼布朗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孩子,他在睡前要把衣橱和床底下都检查一遍才能入睡。在被问到黑猩猩威利是否就是他自己时,安东尼布朗说:

  

“威利应对生活的方式就像个孩子……身为弟弟,我一直是在哥哥的阴影下长大的……我常常感觉自己又弱小又可怜。对迈克尔和他的朋友来说,我有时就像是异类。”

  

这种儿时的体验被直观地表现在黑猩猩威利的生活中――他是生活在大猩猩群中瘦小的黑猩猩,面对着更强壮、傲慢的异类,时时刻刻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胆小鬼威利》插图。(该书已由蒲蒲兰绘本馆引进出版)

  

从1984年第一本以威利为主角的《胆小鬼威利》开始,安东尼布朗已创作了8本以威利为主角的绘本,而黑猩猩威利也几乎可以说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绘本形象之一。

  

《胆小鬼威利》是一个有趣又动人的故事,威利有一颗柔软的心,他出门散步怕踩到小虫子,被人撞到也会先道歉,喜欢看书,讨厌被强壮的大猩猩们叫“胆小鬼”。有一天,他看到一则健身课程广告,为了变得强壮,他参与了课程。变得魁梧的威利吓跑了欺负人的大猩猩,保护了朋友米莉……有趣的是,当他喜滋滋地离开时,撞上了灯柱,威利下意识地道了个歉!

  

这个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威利变强,是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而他的柔软的心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在黑猩猩威利的故事中,安东尼布朗画出了孩子的天真与脆弱感,黑猩猩威利的处境,也正是孩子的处境。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感觉不如身边大多数人的境地,但我认为这种感觉对孩子们来说特别熟悉。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由成年人主导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相对弱小、懵懂,没有话语权,总是要承受哥哥、姐姐、父母和老师的发号施令。生活总是令人望而生畏的……”

  

而令孩子们感到振奋的是,他们可以体会到在威利弱小的身体与谦卑干净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偌大勇气――靠自己的行动去争取,但不改变自我的勇气。

  

安东尼曾收到一封来自澳大利亚的小读者的信,那封信是写给威利的:

  

“亲爱的威利:你不必又大又壮。走路要看路哦。”

  

《胆小鬼威利》插图。威利喜滋滋地离开时,撞上了灯柱,他下意识地道了个歉!

  

超现实主义绘本:看见表象之下的真实

  

在创作中,安东尼布朗也将极强的艺术色彩融入作品,获得了童书界全方位的认可。2000年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评委如此评价作为绘本艺术家的安东尼布朗:“布朗是位才华卓越的艺术家,他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想象力也超乎常人,他引领绘本进入全新领域。”这里的全新领域是他将超现实主义艺术融入给孩子讲述的故事,并让两者都趣味横生、焕发光彩。

  

在就读于高中的时候,安东尼布朗就在学校图书馆里接触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中融化的时钟、勒内马格利特的《听音室》(The Listening Room)中充满整个房间的巨大苹果、梅雷特奥本海姆的雕塑作品《皮毛餐具》(Object),这些艺术作品将寻常事物变形,从而描绘并揭露人们潜意识中超越现实的真实。

  

安东尼布朗被迷住了,他既觉得这些极具先锋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为他打开了一种创作的可能,同时又觉得非常熟悉,好像这种潜意识中的真实就是他一直以来在创作中所看重的。在成为知名绘本艺术家后,安东尼布朗经常表达他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认同:

  

“(我)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影响,尤其是勒内马格利特……他也沉醉于画这样的物体:一部分是这种东西,另一部分是那种东西。马格利特的瓶子也是胡萝卜,靴子有脚趾头……这些画面很奇怪,但因为马格利特用不动声色的笔调画出来,它们便有了某种若无其事的神态,反映了我们在做梦时,对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坦然接受的特别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现实主义绘画是在极其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嵌入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写实的绘画技巧是其风格的前提,而极具象征意味的变形,是超越现实,传递心理真实的方法。

  

有趣的是,在成为绘本创作者之前,安东尼布朗曾作为医学插画绘制者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工作了多年。强大的对物体的写实能力奠定了他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基础,安东尼布朗可以用真实、不动声色的笔调打破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界线。

  

《公园里的声音》封面图。(该书已由启发文化引进出版)

  

在人物周遭的场景中埋入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把人物的情绪情感传达给读者,这种与人物情绪相关的“变形”手法几乎被使用在安东尼布朗的每一本绘本中,但在《公园里的声音》这部从四个声部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杰出作品中,这一手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也在1998年为安东尼布朗赢得了库特麦奇勒奖。

  

这个故事很简单,四个人描述了一次在公园里普通的散步。但想要描绘出四个人在同一次散步中鲜明的反差,创作者需要埋入大量变化的细节,放大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公园里的声音》插图。后面的树木都张大了嘴。

  

神经质的傲慢贵妇人在呼唤她跑去玩耍的孩子时,背景中树木也做出张大嘴呼喊的表情,放大了贵妇人歇斯底里的情绪。

  

《公园里的声音》插图。云朵、树木、路灯,都是母亲礼帽的形状。

  

而贵妇人的孩子笼罩在戴着礼帽的母亲的阴影下,拘束、紧绷、不安。他的不安投射到了周遭的世界――在他眼中,云朵、树木、路灯,都是母亲礼帽的形状,压抑至极。

  

下面这两幅同一个场景的画面更有趣。

  

《公园里的声音》插图。沮丧的父亲眼中的世界。

  

在贫穷沮丧的父亲眼中,树木枯槁,铁丝网后是毫无生活气息的压抑居民楼,街头的名画里人物哭丧着脸,圣诞老人举着牌子乞讨,牌子上写着“我要供养妻子和成千上万的孩子”。

  

《公园里的声音》插图。小女孩眼中的世界。

  

而在小女孩的眼中,同样的一处场景,树木挺拔,挂着星星一样的灯光,铁丝网不见了,楼群闪着霓虹,其中有许多爱心的形状,路灯是花苞的形状,圣诞老人在起舞,名画中的人物也在跳着舞。远处的楼顶上,流星划过,大猩猩金刚摆出富有力量的姿势。

  

这些带着奇异色彩的细节,不会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被读者悉数发现。这也让读者在每一次阅读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像我们的梦境,永远充满变化,不会让人厌倦。

  

除了利用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表达人物情绪,安东尼布朗还在故事情节推进处加入极具象征意味的美丽隐喻。比如在《魔术师威利》中,没有足球鞋的威利遇到酷似父亲的陌生人的旧糕点厂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初遇获得足球鞋时,另一次是在他已经成为球队队员时。这两个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写实画面中,有两处动人的细节。

  

《魔术师威利》插图。(该书已由蒲蒲兰绘本馆引进出版)

  

一处是第一次糕点厂阁楼窗户里有一颗天上的星星,威利的梦想还遥不可及。而在第二次威利已经能够如愿踢球时,阁楼里的星星不见了,但天上的星星像雪花一样缓缓落下。另一处是天上的月亮,第一次是满月,是威利心心念念的足球的形状,第二次变成了香蕉弯月,而威利确实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陌生人。

  

而在故事的结尾,当威利不再觉得自己踢足球的高超实力是依靠神奇的球鞋时,星星和月亮再次出现。威利的影子戴着魔术师的帽子,帽子上星星闪闪,而天上的月亮再次满月,上面正是那个像威利父亲一样的陌生人的脸。

  

实话说,我是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发现的糕点厂两次星星的不同,在第三遍的时候,才发现天上月亮的变化。两次发现,都是“会心一击”,让我在主线故事之外,体会到安东尼的言外之意:成长就是发现星光在自己身上,成为自己的魔法师。还体会到黑猩猩威利心中没有说出口的对足球、对父亲的情感。

  

这种细节“找一找”游戏在很多绘本中出现,但在安东尼布朗的故事中,这绝不只是“找一找”的游戏――它是对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儿童化应用,肉眼难以探见的成长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一一显现。

  

有时,超现实主义手法也可以用来表现更有批判性的严肃主题。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会选取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反复出现。《朱家故事》中象征男性懒惰的“猪”元素,《动物园》中不断出现的象征束缚的围栏元素,都是使用这种手法的作品。

  

《动物园》插图。(该书已由启发文化引进出版)

  

在《动物园》中,一家人去动物园参观,随处可见的栏杆明确地表明了动物园所具有的禁闭属性。在此基础上,安东尼布朗将人与动物在栏杆两侧进行多样的变形――在人群中,有着许多动物样貌的人,穿着西装的猪头男人、猫女、猴子模样的小男孩。禁锢动物的人类本身是否也将自己禁锢在不正常的状态里呢?

  

在对人进行动物化变形的同时,安东尼布朗也以栏杆为轴,变换动物与人的视角,来加深批判性。他从动物的视角来呈现画面,好像人才是被关在笼子里的。这种对象征元素的应用和巧妙的变换使严肃的主题增加了几分玩味的讽刺态度,精炼的同时极具冲击力,本质上也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用意相通。

  

《动物园》插图。

  

安东尼布朗将超现实主义与儿童绘本叙事的融合使他的作品极具艺术性,但强烈的象征意味对于孩子来说是否太晦涩了呢?许多评论家曾提出这样的质疑。对此,安东尼布朗表示,不要低估孩子。

  

“他们能够理解非常难懂的概念。许多成年人总是自恃比儿童高明,其实儿童的洞察力远比我们想的要厉害得多,尤其是就视觉素材而言。”

  

安东尼这样的信念不仅来自和儿童共读时的观察,还来自儿时的体验。在很小的时候,安东尼布朗就喜欢和哥哥拿着笔,玩“形状游戏”。在《玩转形状游戏》中,他是这样描述这种游戏的:“第一个人画一个抽象的形状,第二个人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它变成某种东西……从本质上说,这个游戏本身是关于创造力的。”

  

安东尼布朗儿时的画,画于1952年。

  

这是一幅安东尼布朗6岁时的画。画中,有一双男孩的腿,男孩问道:“什么在顺着我的腿往上爬?还有,谁在我的袜子里?” 是海盗们!

  

或许这个发问的不是一个男孩,而是一个巨人,或许他是普通的男孩,而这些海盗身材小到可以把腿当成柱子攀爬――你看,孩子懂得超越现实的乐趣,也懂得表象之下不断变换的真实。

  

当这个画画的小男孩长大了,他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也没有忘记孩子们:“能一直在孩子的诚实和智慧的影响下工作,真是莫大的荣幸。”

  

作者/Ricky

  

编辑/申婵 何安安

  

校对/卢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