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融余额如何查,a股两融余额连续三日缩水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第一批上市股票的无差别上涨,到最近一批破发股票,科创板的财务情绪在过去的四个月里经历了从躁动到理性的演变。作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重要工具,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反映资金在科创板的交易状况。综合来看,科创板个股融资余额稳步增长、融资融券余额整体萎缩、个股间分化加剧是科创板两个金融市场当前数据的变化特征,最终结果是促进科创板股票估值的理性回归。   

  

  融券余额整体缩水   

  

  自7月22日开市以来,科创板金融整合规模呈现两次快速增长。   

  

  第一波上涨发生在开市后的一个月内。8月13日,科创板两家金融机构规模达到阶段性高点64.02亿元(其中融资32.19亿元,融券31.83亿元)。在此期间,科创板融资融券余额几乎齐头并进,融资融券比例接近1:1,很多股票的融资融券余额高于融券余额。   

  

  第二波上涨从10月份开始持续。随着科创板新股发行的常态化,其合并规模也重拾升势。截至11月18日,科创板两融余额69.2亿元(其中融资46.31亿元,融券22.89亿元),创开市以来新高。   

  

  但与开市之初相比,近期科创板融资余额增速明显快于融券。11月18日,科创板融资融券比例超过2:1,市场上仅有3只股票的融资融券余额高于融资融券余额,分别是中国郝彤、新麦医疗和安恒信息。   

  

  在两融交易总量稳步上升的背景下,科创板融资融券的持续增加主要反映了券商态度的变化。对于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之初的无差别炒作导致部分股票估值明显偏离基本面,后续估值的必然回归使得券商蜂拥入市。   

  

  但在目前资金趋于理性的阶段,科创板新股上市之初的股价表现已经可以因基本面而有所差异。有的股票上市后稳步走强,有的股票上市不久就宣告破发。在这种背景下,保证金交易者的套利空间受到挤压,自然不敢贸然入市。   

  

  个股融资额显著分化   

  

  与开市之初的躁动相比,近期科创板融资资金不再“全湿”,而是集中在一些强势品种上。以首批25只股票中的两只股票为例:   

  

  南威医药和中国郝彤近期的股价走势完全相反,其背后,两家公司交易员的态度也大相径庭。   

  

  虽然南威医药上市初期表现并不抢眼,但近两个月股价持续攀升,11月4日最高达到182.80元/股,创上市后新高。最新收盘价报180.99元/股,距离新高仅一步之遥。   

  

  南威医疗股价走强的背后,也有融资者的持续追捧。近两个月(9月18日-11月18日)南威医药共获净买入2901.63万元,位列25只股票之首。截至11月18日,南威医疗的融资余额为2.19亿元,仅次于中国郝彤   

  

  次日起,浩海柯胜启动估值回归,股价持续下跌,上市第6天跌破发行价。与此同时,浩海柯胜的融券余额增速明显快于融资余额。11月6日破发当天,浩海柯胜融券余额达8931.56万元,高于融资余额7102.06万元,成为少数融券余额高于融资余额的科创板股票。   

  

  破发后,浩海柯胜的融券余额开始减少。11月7日至今,融券累计余额减少2541万元。   

  

  除了昊海生科,Jept、广信光电、白蓉科技等科创板破发股的数据也呈现出“融资交易清淡”或“融券交易活跃”的现象。   

  

  CICC认为,与a股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的询价方式更加市场化,使得科创板的发行估值接近二级市场估值。科技创新板IPO后的业绩分化,是市场化询价和板块估值回归常态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中长期理顺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对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