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数字货币概念,啥叫数字货币主币

  

  

壹――暴发的大陆

  

  

  公元1545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古秘鲁(今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里科山,一群群衣着极其简陋的印第安人正被另一群全副武装的人赶下矿井,他们挥舞着铁鞭,喊叫着,喝着。   

  

  又黑又窄的矿洞里空气稀薄,尘土飞扬,那些印度旷工随时有窒息的危险。   

  

  (此处添加了小说卡,请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而那些武装到牙齿的人,看着一批批银矿从矿里拔出来,脸上都露出了贪婪的笑容。这些人是来自西班牙的殖民者。   

  

  这里有两组数字:   

  

  自1545年发现波托西银矿以来,每年有超过14000名印度人被奴役做矿工。矿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大多数在40岁之前就因病和因工死亡。三百年间,多达808万印第安人在这里筋疲力尽。所以波托西银矿也被称为“地狱入口”,来多少人就死多少人。   

  

  西班牙在美洲殖民时期,在波托西里科山挖了8000多条矿道,使整座山“撕成碎片,千疮百孔”,甚至海拔降低了16米。在三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从这里挖出了25000多吨白银。   

  

  发现美洲,西班牙,发现了巨大的宝藏。他们发现的波托西银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矿,产量一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此外,西班牙在墨西哥还拥有萨卡特卡斯、瓜纳华托、圣路易斯波托西和雷亚尔迪尔蒙特四大银矿。   

  

  波托西银矿现场   

  

  西班牙长达300年的美洲殖民史一共掠夺了美洲大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多公斤的白银,这些都是殖民者用印第安人的无数鲜血浇灌出来的天文数字的财富。   

  

  西班牙人用如此巨额的财富做了什么?当然是在buy buy买的全世界!   

  

  西班牙根本没有理想的暴发户。他们在美国掠夺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全部用于满足自己的奢侈品消费,而不是发展自己的工业。虽然他们也支持美国的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但他们也在试图掠夺更多的资源,更方便地运回本国。   

  

  所以美洲大陆的地理大发现,其实就是财富资本的大发现。尤其是白银供给的爆发式增长,在西班牙疯狂消费的压力下,白银开始在世界各地流通,成为历史上第一种世界货币。   

  

  印度人   

  

  

贰――迭代的历史

  

  

  要成为世界货币,一种货币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首先,这种货币的价值应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其次,这种货币要有相当大的发行量,才能满足大量的交易需求。   

  

  至于货币的价值,我认为可以分为稀缺价值和储存价值。   

  

  所谓的稀缺性价值很简单理解,就是作为一种货币,它不可能像石头一样处处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用烂大街的东西买别人的东西,别人会觉得你在抢。金钱无法从自然界直接大量获得,个人只能从交易中获得金钱。   

  

  存储的价值更容易理解。作为一种货币,它必须能够长期保存,不容易磨损。它是财富价值的载体。如果藏了一年半之后发现自己的钱破旧或者发霉发臭,整个社会的财富价值体系就直接崩溃了,因为大家都无法积累财富,赚来的钱很快就会受损贬值。这种钱是不能流通的。   

  

  天然海贝是世界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货币,但这种货币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稀缺性价值不平衡。在内陆地区,天然贝壳非常稀少,只能通过交易获得。但是在海边地区,天然的海贝已经变成了石头一样的存在,可以随意捡拾。想发财,就天天蹲在海边捡。这样很容易动摇人们勤劳朴素的财富信念,这是整个社会制度无法长期容忍的。因此,天然贝壳在一些内陆地区作为货币是可行的。这种货币体系时间长了容易崩溃,更不可能成为世界货币。   

  

  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   

  

  《尚书》中的《禹贡》篇曾记载“黄金制品只有三件”。早在公元前23世纪,金、银、铜三种金属就被人们发现,其巨大价值很快被发现。   

  

  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开采、冶炼、铸造等多道工序。成本巨大,个人负担不起。一般是国家机构发的。这就保证了它们足够稀缺,它们在地球上的总含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到处都一样。即使某地有大量的金银铜,也是藏在地壳里,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比如美洲大陆的银矿。如果西班牙人不插手,印第安人会知道这些山和矿里还藏着那么多宝藏吗?即使发现了这些银矿,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采,这也是一个很高的稀缺价值。   

  

  至于金属币的储藏价值,那就更不用说了,它们在地壳里这么多年都没走样。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自古以来就是最硬的钱。   

  

  然而,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金银铜三兄弟似乎没有一个能承担起世界货币的责任。   

  

  金色的   

古代社会一直担当最贵金属的职责,稀缺性价值最高,但是恰恰就因为太稀缺,导致发行量太少,社会经济一发展,就容易造成通货紧缩,就是所谓的“钱荒”。古代的许多欧洲国家就曾以金币作为主币单位,在早期的经济规模下还能凑合着用,一旦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商品的交易量越来越多,大家就发现流通在市场里的金币越来越不够用,根本支撑不起整个经济市场,而且金币的“通货紧缩”效应,会反过来严重限制人们的交易需求。既然金币越来越值钱,干嘛要交易出去呢?存起来就好了嘛,反正大家都缺钱。这就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所以黄金可以作为财富价值储存起来,但无法作为流通主币支撑起整个古代世界市场的交易需求。

  

  白银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黄金的十几倍,但它的开采提炼比黄金更难,分布也是极度不平衡(多分布在美洲大陆),它的发现甚至比黄金还晚。因此在某些地区国家,比如17世纪的日本,白银和黄金一样稀缺。货币如此的高度稀缺性,流通起来就会有高度的局限性。

  

金属货币

  

  就拿咱们中国的历代王朝来说,中国是位居古代亚洲政治经济中心的巨型国家,它的货币流通市场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整个亚洲的货币流通市场。白银发现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却直到唐末五代时期才进入流通市场,而且因为发行量太少,大部分白银还是主要作为器具装饰和财富储藏。在元朝时期,白银则是直接禁止使用的。由此可见,由于白银货币的发行量太少,它是可以被直接排除在流通市场之外的。

  

  铜的含量比金银的含量要多很多,所以它的稀缺性价值要低很多。如果铜币可以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看似它的发行量可以解决大量交易的需求,其实不然。铜币的发行量虽多,但它的单位价值却也很低,总价值并不会增加多少,一次大额交易就得带过去半车铜币,携带很不方便。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单次的交易价值越来越高,铜制货币的携带不便性越来越明显。

  

  而且面对国际交易,印着各国年号的铜币兑换价值相当不稳定,由于铜的稀缺性价值低,在硬通性上远不如金银,所以各国对于别国内的铜币兑换价值还可能不认可,这就留出了很多的扯皮空间,大大不利于流通。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拿着雕刻有印度某个国王外文年号的小铜板来中国买东西,有几个商贩会瞪大眼睛收你的钱?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甚至还出现撇开货币直接物物交换的现象,后期出现的交易货币也是五花八门,金银铜等各类金属货币混杂,在局部地区各自为战,并没有一家通吃的主币流通。

  

  那么,白银在后面的世界性流通,则必须要借助当前世界之外的力量。

  

叁――亚洲的胃口

  古代的世界,其实一直是欧亚-北非范围内的世界,所谓货币流通的世界市场,其实是把美洲大陆排除在外的。

  

  直到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超大型的大洲级白银制造厂突然出现在了这个世界,它打破了当前世界市场的格局。西班牙则成了它的第一任厂长。

  

  自从被欧洲人发现后,美洲大陆向世界市场到底投入了多少白银?

  

  16世纪,美洲大陆的白银产量约为1.7万吨,17世纪时是4.2万吨,18世纪时是7.4万吨。

  

  对于当时的世界市场来讲,这都是一个个巨型的天文数字。前文有讲过,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上通过榨干印第安人的血,掠夺到了相当于当时世界上已经出产的三分之一的白银。西班牙人拿到了这么多的白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买买买!

  

  所以,美洲出产的白银,至少有一半最终流入了亚洲,说白了,就是流入了中国。因为西班牙人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质相当喜爱,他们用白银大量购进了这些!

  

  当时的中国,历经大明宝钞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崩溃之后,急需一种硬通性极强的货币来填补市场。西班牙的大量白银恰在此时一拥而入,一举解决了大明王朝的银荒危机。

  

  中国犹如成为了白银的天然中心,同时吸纳着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在明朝时期总共吞入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胃口惊人啊!

  

西班牙银币

  

  白银在国际上的兑换价值和硬通性稳定,又通过美洲大陆的巨量产出解决了发行量的问题,至此,它就已经完全达到了世界性流通货币的条件。

  

  在西班牙人的海上霸权时期,他们就是这样经营出了一个美洲产出――欧洲转运――亚洲消费的白银国际货币完整体系,从而拉开了史无前例的全球化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