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新,迷信

  

  

考试这件事

  

  

   一切都在塑造我们,考试也不例外。(我们经历过的)无数次考试,加上其他事情,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样子。只有认识到考试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我们才能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学生总是在做两件事:变得有学问(学习)和显得有学问(各种考试和类似的行为)。有些人专注于学习,而有些人专注于考试。大多数人更看重考试分数,而不是真正的知识。有些人甚至把分数看得比命还重。   

  

  从狭义上讲,考试是指每个人在指定的地方完成考题,并得到评价。本质上是纸上谈兵,夸大其词,以求获得好评。求职面试,报道课题,发表论文,出书等。都有这个本质,也算是广义的考试了。   

  

  对于那些看重考试成绩甚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下面这些对考试的看法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但却能让你陷入沉思,扪心自问,你是否已经变成了那个你曾经鄙视和讨厌的人。   

  

  

一、考试分数能决定你进入哪个圈子,但与你的真实才学基本无关

  

  

   正因为如此,考试天才们从重点中学直奔重点大学,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出入国内外各种贵族圈子。   

  

  对学习没有持久热情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天赋的,但是有一些考试天才。如果一个纯粹的考试天才误以为自己是某一科的天才,关键时刻会输得很惨。马谡、赵括丢了性命,耽误了家国。对于这类人,建议TA进入北大清华教书(其实大学里没有真正的教学,只有所谓的科研),或者进入中科院、社科院做那些故弄玄虚的研究。   

  

  假学可以自娱自乐,千万不要用来害国害民。关于某人亩产万斤的科学论证,败坏了他的名声,误导了伟大领袖,伤害了亿万人民。真是前车之鉴。   

  

  

二、对于求知而言,考试既不具备必要性,也不具备充分性,但却是利益分配的无奈选择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虔诚是寻求真理和理解的基本方法。大规模、高频率、标准化、僵硬死板的考试,自然与这些基本方法相冲突。这样的考试不仅考不出学习成绩,而且反博学(只专注于考试)反质疑(只专注于考试)考试的本质是一种智力展示,需要刻意准备,就像摆姿势一样。真正好学的人,没有时间作秀,也不会作秀。   

  

  国家需要选拔人才,老百姓需要往上走,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需要一个基础。考试成了一个相对公平又无奈的选择。   

  

  

三、对缺乏学习热忱的人而言,考试就是证明你知道其实你并不真正知道的东西

  

  

   只有通过真诚的爱和深刻的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永远不会忘记。缺乏学习热情的人,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的方式解决考试中的各种难题,但经年累月,知识遗忘,能力消退。所以,从长远来看,他们只是想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知道自己并不真正知道的东西。   

  

  

四、考试浇灭学习兴趣,抑制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审美情趣

  

  

   每个人都在追求肤浅的美,这种浮华的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命运所迫,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对考试成绩的热情远大于学习本身。对学习之美毫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被考试重点和标准答案所限制。   

  

  热爱学习和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品位越来越低,考试技巧(甚至作弊)越来越流行,考试行业越来越繁荣。   

  

  洞察力的来源是对学习深刻而纯粹的兴趣。如果人们熄灭了对学习的兴趣,那就像一棵树烂了根――即使得到虚幻的分数,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恐慌;即使赢得了物欲的放纵,也无法摆脱灵魂的空虚。   

  

  那些眼里只有分数和名气的人,心里会失去自我――他们似乎赢得了一切,却感受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们似乎能回答所有书面问题,却永远无法回答自己心中的终极问题。他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五、无论多么精心设计,试题的相关性和分数的可信度都令人沮丧

  

  

   任何课程的学习自然会产生四种结果:兴趣(你是否热爱这门课程)、性格(你是否因为课程的学习而提升了自己的性格)、成就(运用课程原理和知识产生成绩)和知识(可以在试卷上表现出来的部分)。前三种结果几乎无法通过考试检验,但远不止连精心设计的试题也只能涵盖全部。   

学习成果的四分之一不到,因此,考试的相关性(即所谓的效度)极为低下。另一方面,各种应试技巧以及对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决定了考试分数无法真正反映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即使排除一切可能的舞弊因素,用以衡量学生在该课程真实知识水平的考试分数,其可信度极其可疑。

  

用专业术语来说,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令人沮丧。

  

六、考试分数常常让人迷失方向,要么狂妄,要么绝望

由上可知,考试分数与真实水平基本上是两码事。学霸们不要狂妄,学渣们不要绝望。真才实学,永远植根于你心中的热情,成长于你辛勤的耕耘,显现于你匠心独运的作品。

  

真才子,自得其乐,自成其才,自信其能,百折而不挠;好作品,自溢其美,自散其香,自悠其远,历久且弥新。

  

单纯用分数来判断自己天赋的人,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天生性情(情乃最爱,性乃最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人,势必茫然无措、举止彷徨。

  

七、作弊与监考,助长欺骗,瓦解人际互信

每个人都在考试中最求分数最大化,即使面对自己并不真正懂得、真正知道的问题,只要能记住标准答案,一定会以标准答案博取分数,全然不能察觉这是一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舞弊行为。这种“隐性作弊”在考试中被普遍认为是合情合理、公平正义,甚至颇有些“高尚”的意味。在考试中要求人们本着“知之为知之”的原则来诚信作答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这件事是让人们在无意识中甚至是在一定的愉悦情绪中,制造谎言,美化丑行,培育欺诈。

  

除了记忆标准答案以外,还有无数的考试策略与技巧,能够让考试分数高于考生的真实才学。于是各种考试辅导机构应运而生、推波助澜,公然鼓吹、公开售卖他们精心炮制在助考产品(考试秘笈、考试资料信息、押题、高价邀请命题人提供辅导),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证、考四六级、考公务员……,任何一种牵动命运的考试,必然形成一个庞大的助考产业,所有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让考生在考试中表现得比实际更有学问。

  

是的,“言过其实”的考试表现就是欺骗,它让人产生错觉,导致错误的评价、不当的选拔和录用,导致徒有其表的人担当大任,正直本分的人惨遭淘汰。这种欺骗,却有着光彩夺目的“产业化”外衣,充满了荣耀感和名利双收的成功喜悦。

  

同样是在分数的驱动下(为了及格或为了各种奖励和荣誉),显性作弊动机和明目张胆的的作弊行为必然大行其道,各种重大考试的考场如战场,作弊与反作弊之间,在科技、智慧、谋略和勇气上展开旷日持久的精彩搏杀,双方表情冷峻、猜疑敌对、荒诞可笑却又那么的一本正经。

  

人们在变得优秀(学习成长)上的兴趣越来越少,在显得优秀(考试成绩)上的热情日益高涨;人们对真知和灼见越来越心不在焉、心生反感,对分数和名利越来越全神贯注、舍生忘死;人际间的同情与信任越来越寡淡稀薄,名利场上的敌视与猜忌越来越、浓密、绵绸,彼此纠缠、纠结、纠斗不休……

  

八、大规模考试是一种违背人性的反智行为

两三个小时,三五张试卷,无论如何也无法考察出应试人独特的天赋才情,充其量只能考察出人的比较、记忆、计算和编辑能力,为了考试发愤苦读所培养的这些能力绝非人所独有的美好价值,不过是移动硬盘、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轻易就可以具备的性能。很显然,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无论怎样训练,也敌不过廉价的芯片。

  

学生将生命中最精华的青春岁月耗费在似懂非懂、似对非对、似真亦幻的知识记忆和简单演算上,不仅毫无乐趣可言,而且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情趣(在应试教育中)被彻底抑制,等熬到了大学毕业(22岁左右)再回首,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能为社会贡献什么价值。

  

为了阅卷的效率和成本,日益盛行的大规模考试(四六级、中考、高考等等)不得不设计内容高度标准化、阅卷极度简单化的试题,完全无视每一位考生个性迥异、天分独特、潜力非凡、(本该)异彩纷呈的人性,用这样的考试来评价千人千面、才情各异、质朴良善的莘莘学子,简单粗暴、不公不义,反智养愚、“谋财害命”,诱人欺骗、违背人性。

  

考试和阅卷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应试教育天然违背教育的宗旨(教师传道受业、学生求真悟道)。一旦学生对这种适得其反的悖离失去警觉,一味追求高分,则势必让自己的灵魂变得沮丧、空洞和无趣,而分数的虚幻及其带来的物质浮华,却始终在挑逗和纷扰着本已迷茫狂乱的内心。

  

殚精竭虑、穷经皓首地让自己变成了一块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劣质的移动硬盘,请扪心自问: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意义究竟何在!

  

九、回望考试这件事

学习,是让自己变得优秀;考试,是让自己显得优秀;追逐分数,是让自己显得比实际更优秀。

  

在善于鉴赏的人眼里,每一位考生本色纯良,却都被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考试所粗暴划分、所随意奖惩、所任意裹挟、所率性塑造,最终偏离了他们心中本想成为的那个样子。人们啊,莫让心愿随分数增长而破碎;休叫使命因考试胜利而挫败。

  

每一位被分数所淘汰的人,都是被考试所贻误的天才;每一位因高分而膨胀的人,都是被考试所蒙蔽的妄人。唯有至诚的自爱和彼此的亲爱,能够让人因真诚鉴赏而充满激情,因快乐成长而充满信心,因天才创造而无怨今生,因造福社会、护佑子孙而无愧无悔。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成为亲友期待你成为的人,成为对社会对子孙有益的人,这才是真正美妙、公正、令人陶醉、耐人回味的“上帝之考”。

  

狂风折枝,暴雨摧花,唯有纯粹的热情能让生命力旺盛;秋霜杀叶,冰雪溶根,唯有坚定的信念能让价值感永恒。当下的考试,日益成为利益分配的依据,俗世的考场,日益成为名利争夺的舞台。富贵之诱惑,足以让人迷失心性,唯有真正明白、坚守、呵护和享受自我的人,才可能从容应对上帝之考……

  

希望尽量让无趣无益的考试,变得有趣有益一点。我本俗人,亦被考试所塑造,但认清其本质,用一生来挣扎,纵然徒劳,也输个清白,虽败犹荣……

  

在别人眼里是否足够优秀,何必太在意。听从内心真诚真挚的评判,于己无悔,于人无愧,便是最好的自己。

  

以上只是fqj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批评和讨论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我。期待能赢得你的转发、评论和收藏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