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单位换算500道及答案,四年级下册单位换算50道带答案

  

  作者:郭梅   

  

  改编或移植自古以来就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而如今更多的是在影视剧中使用。   

  

  近年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剧层出不穷。比如《鬓边不是海棠红》堪称京剧普及教材,《良辰好景知几何》一开讲就拉出了“林姐姐,混世魔王”的架势,是《红楼梦》的共和版。近日,引起观评热潮的《梦华录》,早就由关汉卿代表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简称《救风尘》)正式公布并改编,为如何从古典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借鉴样本。   

  

  对中国古典戏曲中负心婚变母题作品进行选择性移植与非典型改编   

  

  其实说《梦华录》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是不准确的。   

  

  40集元杂剧(《救风尘》)就不用说了,明显和40集电视剧相差甚远,编剧别无选择,只能下大力气,做特别的补充,或者说是对改编惯例的自然遵循。虽然不是第一个,但是作用很大。但显而易见的是,该剧所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剧的主要情节加入作为核心内容,而是以“拯救尘埃”之名“拯救当代女性”――原剧中赵盼儿之救宋的故事,不仅是全剧的核心,而且占据的篇幅极少。即使删除,也不会对《梦华录》的整体剧情走向产生实质性影响。   

  

  《梦华录》讲述了宋朝一个女子因为许配的丈夫,专程到东京来谈婚论嫁,然后苦心经营壮大自己,与真命天子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在赴京途中,她还“顺便”救出了被丈夫抛弃的孙三娘和被欺骗的宋。三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北漂”到繁华的东京城,开茶馆和餐馆,各展所长,共同努力,事业蒸蒸日上。电视剧里凭空出现了一大群从来没有在关公韩庆笔下出现过的男女:顾千帆、欧阳旭、孙三娘、葛、杜长风、沈如琢、陈莲、萧琴燕、井磊、迟雁子等。还有一个从晚唐“穿越”过来的张。而且原剧中宋的母亲,以及先与宋订婚,最后既往不咎,嫁给曾经背叛过他的宋的书生安,至今都没有出现,估计是被减了。所以笔者认为《梦华录》与其说是对《救风尘》的改编,不如说是对《救风尘》的选择性移植,或者说是对元杂剧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戏曲中骗婚母题作品的不典型改编。   

  

  换句话说,《梦华录》的女主角是不是叫赵并不重要。她可以是任何一个被背叛者背叛、抛弃、伤害过的弱女子,比如元代杂剧中的张《临江驿潇湘夜雨》,京剧中的秦香莲《铡美案》,京剧中的金玉女《豆汁记》,甚至南戏中的姓氏《张协状元》。当然最合适的是作者不详的南戏《王魁》,元代尚仲贤的杂剧《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明代王玉峰传奇《焚香记》。三部题材相同的剧,共有一个悲剧女主角桂——也就是当代观众相对熟悉的田汉和安娥。都是在男主卑微的时候陪他吃了很多苦,甚至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是,一旦要当no.1的男主被榜单抓住,他很快就喜新厌旧,完全没有遵守和女主分享快乐的承诺。她们的结局往往是被爱人和丈夫抛弃甚至杀害,或者无奈自杀。然后在包青天或鬼神等一些代表正义的势力的帮助下,为自己的生命复仇——其中秦香莲侥幸生还,是因为陈世美派来的杀手韩琦发现她完全无辜,不忍下手。表面上看,是个好情人的金宇奴得到了好下场。说到底,她是被高官收养,成了贵族女儿,不再是出身卑微的某集团领导的女儿。换句话说,她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所以莫吉甘愿挨打,再次娶她。被陷害的张,是高中状元嫁给另一个新人的丈夫,也是一个正巧被临江驿站隔开的高官的父亲,被解救出来,最后与和好。   

  

  但这种剧情设定显然与当代女性的幸福观和价值观相去甚远,《情探》果断纠正――剧中的赵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重自立,对薄情寡义的欧阳旭坚决说不,并提出分手条件,迫使其自毁前程,躲在西京做一个被高家和世人看不起的宫官。更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充分展现了女性互助救赎的主题――赵、宋、孙三娘组成姐妹团打拼,最终成为东京最大餐厅的老板,充分证明了女性可以不惧怕男性的负心之情,可以为无数普通女性打开一扇不依赖男性的平等救赎之门。可惜这个剧好像用力有点过了。当它不断强调赵洁身自好的生活和他的好公民身份时,它实际上忽略了被侮辱和被伤害的姐妹们。   

  

  程式化的古典戏曲改编为影视剧难度不小,需要完成一连串当代化填空   

  

  众所周知,传统戏曲中的人物走的是程式化路线,需要树枝画脸。一般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讲好一个故事,才能突出人物形象。所以重点往往不如其余,情节集中,结构紧凑,适合在单位时间内演出。比如四折一楔的元杂剧,正好对应了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然而,作为当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电视剧的审美接受过程是在观众家中进行的,观众可以随时换台、回放或倍速观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立性。因此,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必须在主题的深刻多面、故事的曲折、人物的立体丰满、结构的合理过渡等方面交出符合体裁要求的答卷。同时在话剧舞台上获得了单个话剧几倍到几十倍的空间自由度。   

  

  名剧,比如《梦华录》 《西厢记》等。都是后来创作者喜爱的改编题材。从元杂剧、明清传奇到电视剧,载体都不一样,内容和主旨也随着时代和载体而变化。版本很多,各有各的精彩功能。而古典戏曲改编成影视剧,往往需要加戏。比如以汤显祖《长生殿》为原型的同名爱情剧,在保留原剧剧情的前提下,加入了精华。   

彩的武打场面和高水准的特技制作,由《紫钗记》改编的电视剧《紫钗奇缘》在保留原剧故事和精神的同时融入了动作、歌舞、诗词等元素。而加故事线加人物加细节,则是另一种典型的加法式改编法,如古典爱情剧《新西厢记》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蓝本,除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还让活泼娇俏的红娘也有了生死之恋,甚至在爱情主线外加入了宫廷争斗的暗线。而电视剧《天宝轶事》《大唐芙蓉园》《杨贵妃秘史》等则均脱胎于《长恨歌》和《长生殿》等李杨爱情题材的古代经典。20年前的电视剧《爱情宝典》也是用加法改编法讲述《救风尘》《卖油郎》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今《梦华录》更是把改编的加法做到了极致。窃以为,《梦华录》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填空”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或心理诉求不谋而合,对电视剧创作如何更巧妙而高效地从古典文化中寻找灵感和汲取营养留下一些启示。

  

首先,是剧中男主人公顾千帆的设定。传统戏曲的男主人公,或白衣秀士文弱书生或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鲜少顾千帆这样人称活阎罗的酷吏,但编导却似乎毫不犹豫地让他在《梦华录》里堂堂正正和女主一起占了C位,还从他俩互相提防开始,娴熟地运用熟而不滥的不打不相识套路,让二人很快发展到两情相悦情根深种,成为一对颇特别的王子和灰姑娘――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鸿沟,不仅仅是门第和身份的悬殊,还有赵盼儿被欧阳悔婚的情伤与自卑。虽然观众早在《锦衣之下》等电视剧中见过身份与顾千帆差相仿佛的人物和故事,但从戏曲改编的角度看,则依然不乏新意。同时,也让“渣男”欧阳旭这样的传统戏曲正牌男主和貌似狠辣腹黑实则实诚靠谱的“霸总”顾千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救风尘》中女人帮助女人的思想内核在《梦华录》里被一再强化和扩容,内涵更新更丰富了。除了原剧人物赵盼儿和宋引章,编剧还虚构了孙三娘、张好好、葛招娣等陆续加盟赵氏姐妹团。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们几乎个个都习有上佳的专业技能,盼儿的茶艺、三娘的厨艺、引章的琵琶、好好的歌喉,无不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一技傍身,团结自强,不靠男人靠自己的安全感和自豪感亦随之而来。剧中还强调盼儿不仅有熟谙世故、洞察世情、心思细腻甚至颇有心机的一面,更有心胸豁达、善良宽厚的一面,而后者更是她登顶事业巅峰的另一个不二法门――葛招娣在她的茶坊使诈,她不仅不记仇反而录用对方在店里跑堂,给了招娣自力更生的机会;发现高慧在她家门口腹疼难忍,她不假思索地施以援手,借衣赠药暖语慰藉。相信她知道对方是情敌高小姐后,也会恪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准则。笔者推测,后续剧情不仅能满足观众进一步赏心悦目、磕糖磕CP的需求,更能在女性叙事和两性关系等重大社会问题上引发进一步热议。

  

包括古典戏曲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无限宝藏。值得进行改编或选择性移植的,何止一曲《救风尘》?不必说《搜神记》《幽明录》《子不语》《世说新语》《鹤林玉露》《阅微草堂笔记》等大有潜力可挖,便是《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早已被深挖过多次的富矿,又何尝不值得继续深研?至于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值得我们慢慢用心去探寻。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