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世家艾草贴,币圈社交app盈利方式

  

  文/王秋干   

  

     

  

  有些记忆,无论时间有多深,都无法抹去。每逢端午,掌花飘香,想到母亲对我们的深爱,也与艾有关,似乎有点神奇。   

  

  艾蒿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野生艾草,在我国一直被广泛应用。有些人用它来治疗疾病,有些人用它来吃饭充饥,有些人用它来作为香煞和药物的传统信物。   

  

  在农村地区应用更广泛。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妈很喜欢艾,视其为好东西。一到端午,房前屋后的艾草就要带回家。晒干后会把叶子和树枝分开,各自打包储存备用。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总是给我们指路。艾,别看它长在荒山野岭,房前屋后不起眼,既不娇媚妖娆,也不开艳丽夺目的花。然而,这些小植物的生命有一个新鲜的灵魂,散发出绿色枝叶的强烈香味。它们的地位并不高贵,却像云南的田七、内蒙古的黄芪、辽宁的细辛、吉林的人参一样被赋予了神圣。   

  

  这暖心的艾草气息,却带着时间的味道,永远潜入了我生命的记忆。   

  

     

  

  小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夏天气温炎热,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蚊子特别多,孩子最容易生病。在漫长的苦夏里,妈妈经常用艾叶等中草药给我们洗澡,可以祛寒解毒,去痱子。   

  

  每天傍晚,妈妈都会把所有的门窗都关上,然后在屋子的角落里点上几枝艾草。顿时,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和刺鼻的蒿草味。半个小时后,关上纱窗,打开窗门,烟雾慢慢散去,屋内的蚊子等虫子不见了,室内的空气变得干净清爽。晚上,我们读书、写字、睡觉,不受蚊子打扰。在睡梦中,我们经常看到妈妈的微笑。   

  

  我母亲是一名农村妇女。过去,农村地区缺乏医疗和药品。村民患病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很普遍。她看到叔叔经常用草药给村民治病,就跟叔叔学了。邻里乡亲们头痛发烧,当疖子疮爆发时,她就在乡下用当地的偏方,药方被用来减轻他们的痛苦。   

  

     

  

  村里一个年轻媳妇生了孩子后,晚上给宝宝喂奶。这孩子经常嘴里含着牛奶睡觉。时间长了,她的乳房变得又肿又痛。妈妈知道后,赶紧找来艾叶、大熏籽皮和几样中草药炒饭,趁热在身边反复蹭。她连续被治愈了几次。这对年轻夫妇被深深地感动了,并感激他们的母亲。   

  

  有一年暑假,我和同伴在门前的河里游了太久。回到家,突然肚子疼,让我在床上打滚。我妈看到这个的时候,满头大汗。她立即找出了艾叶、陈皮、生姜等中草药。炒饭反复给我揉。过了一会儿,疼痛慢慢缓解,妈妈也放心了。   

  

  我不敢相信艾叶真的有效。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到我妈妈被水浸湿了。这个痛在我孩子身上,在我妈心里更痛。现在,我觉得母爱如水,我的爱浓。它落在我的心里,静静地,慢慢地滋润着我,我至今不忘。   

  

  小时候,我经常和弟弟妹妹在外面玩。一不小心被野蜂蛰了一下,被毒虫咬过的嫩皮立马肿了红疙瘩,皮肤又痒又疼。回到家,妈妈伤心欲绝,轻声责怪我们不小心。然后,她从柜子里拿出一小瓶药水(这是我妈每年端午节前后晒干艾叶的时候,再加入大蒜、雄黄等。用高度白酒浸泡外用)。她反复涂抹和擦洗患处,闻着钐   

  

  我妈和草药在一起很多年了,浸淫在草药的淡淡清香里,和草药在一起心地善良。对我来说,母亲是我生命中无价的中药,可以驱走疾病,排毒,保护身体健康。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简单实用的驱蚊止痛土方,如偏方、偏方等,已不再使用。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对我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但在年迈的母亲眼里,那些仙草般的新鲜植物只能珍藏在心底,它们的药用功效已经被现代的蚊香、电蚊片、各种农药、消毒液、清凉油、花露水、香油、肚子疼膏、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化学药品所取代。但母亲始终相信万物有灵,万物有灵,为人类消除疾病和灾难,保佑平安健康。   

  

  艾,卑微的小草,真的像骑着骏马,挥舞着宝剑,平定疆土的将军。篝火中的仁爱拯救了无数生命。   

  

  后来看了《诗经》和《五十二病方》才真正知道艾,又名艾叶、艾蒿,属于菊科。素有“医草”之称。   

  

  《诗经》中有“他爱你,却一日不见,如三岁。”孟子云:“七年仍病,三年求援。”   

  

  中国第一部地方志,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疗效和   

用法。

  

最早用艾灸治病的是春秋时代的医学家扁鹊,著有《扁鹊偃侧针灸图》三卷,也是我国第一本针灸专著。

  

《庄子》中载“越人熏之以艾”,晋代著名炼丹术家葛洪的妻子鲍姑,至今广州越秀山麓的三元宫鲍姑殿还挂有著名楹联:“妙手回春虬隐山房传医术,就地取材红艾古井出奇方。”她善用广州越秀山的红脚艾治赘。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讲唐代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在那时是十分罕见的,这与他常取艾叶(用碾槽打碾成绒状)温灸足三里穴位有关。

  

江南民间喜用嫩艾叶挤汁,与糯米粉糅合成碧绿的“青团”,认为食后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少受寒生病。习俗有受风寒咳嗽,用一簇艾煎汤泡脚;也有取艾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治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还有儿童受寒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小小艾叶如此功效无比。

  

端午节“插艾叶,戴艾虎(香荷包),饮艾酒,食艾糕(青团),熏艾叶、装艾枕、灸艾绒、洗艾汤”,这么多的古老风俗能流传两千多年,至今盛况不减,足见平凡的小草艾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也。

  

  

年年端午,艾草香,一直延续在我们传统的节日里;艾草的香味,一直氤氲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也一直在我和母亲的情感里。这是一种精神灵魂的传承和追随。

  

(端午节你们那里有什么与艾叶相关的习俗,欢迎留言区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