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退出水滴保会员,怎么才能退出水滴保

  

  近日,水滴互助和易筹这两大网络互助平台宣布关闭,引起了市场的热议,也让互助平台的用户产生了一定的恐慌,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奉献爱心、解决个人和家庭重疾风险损失的工具。从2020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已经有四家大型网络互助平台宣布终止业务。   

  

  互助平台的消失,对于个人和普通家庭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损失,失去了一个基本的保障工具,而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则意味着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今天我们聚焦互助平台,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谈谈个人和家庭的养老规划:   

  

     

  

  首先,养老金规划之前,要先利用3个基础保障工具,转移财务风险。   

  

  基本保障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社会福利和商业保险工具来转移自己和家人不确定的财务损失,维持财务稳定,从而一步步实现稳定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承诺、社会救助和金融工具来解决不确定疾病和意外事故带来的巨额财政支出或损失。   

  

  第一种解决方法是自己承担风险,这实际上是通过消耗自己的养老金或积蓄来解决突发的大额财务损失。但这会导致退休后失去稳定的经济保障,无法解决退休后的物质生活保障。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社会救助,包括互助平台。互助平台实际上是一个人患病或遭遇意外,所有人共同分担,解决资金损失,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一种方式。对于参与互助平台的消费者来说,不仅是一种低成本的风险损失解决方案,更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善举。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有一份免费的保障。   

  

  第三个解决方案是金融工具,也就是现在的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本质是商业合同。保险公司花很少的保费,就能拿到高保额的合同。小钱撬动高保额,疾病和意外造成的财务损失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维持自身和家庭的财务稳定,积蓄和养老金不会被消耗。其中,消费型保险最能体现保险的财务杠杆作用,而储蓄理财型保险则以寿险储蓄理财为主。   

  

  在古代和现代,我们用自我承诺和社会慈善来解决个人和社会风险。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有三大保障体系:社保福利、公益互助平台、商业保险公司。   

  

  其次,养老规划遵循基础保障第一,养老金储备第二的基本原则,保险起源于互助分摊。   

  

  在我们的养老金规划中,为了避免我们的养老金储备被消耗,我们需要配置基本的保障工具来解决财务损失的风险。常见的三大基本保障工具是社保、互助平台和商业保险,互助平台的消失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失去了一个免费的保障工具。   

  

  在这三种保障工具中,社保属于基本福利保障体系,也是个人和普通家庭养老计划的标准配置之一,而互助平台可以作为社保的补充和升级。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相对匹配的免费重疾保障工具,分担财务风险,而商业保险是社保互助之后的升级,需要考虑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酌情配置,属于商业保障合同。   

  

     

  

  其实保险公司的前身是互助共享平台,起源于之前的商会或者海上贸易。古代人在江湖做生意往往要冒很大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于是各地不同的商会发展出了共担共享的模式,商人成立了互助组织。一旦有商人出去做生意出了事,这个互助组织就会拿出一笔钱,这笔钱来自商会的所有商人,给商人的家庭一笔损失补充。他帮助家里度过了难关,然后以这个互助组织为基础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商业保险公司。互助平台开始商业化发展,成为ins   

  

  互助平台相继关停,一方面是自身经营风险,一方面是传统保险公司的竞争压力。毕竟这个互助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虽然解决了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重疾费用问题,但也能让保险公司损失不少业务收入。前期相互保险更名为相互保险,实际上是对自身经营风险和传统保险公司的遏制。最后改名为相互保险才继续发展。但是,有了互助,就很容易关机,而且互助   

  

  对于很多接近退休的中低收入老年人来说,医疗保险、意外险等基本保险还是可以配置的,但是重疾险的配置就非常困难了,因为在保险公司眼里,他们就是高风险客户。即使他们愿意承保,也是保费高于保额的重疾保险。保费贵,保额极低,他们发挥不了保险的财务杠杆作用。   

  

  对于退休老人来说,在社保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份大病互助保障,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保障组合,提高了老年群体的基本保障水平,也有利于养老金的稳定存在。   

  

  综上:简单介绍了个人和普通家庭养老规划常用的三种基本保障工具,互助平台的关停开始转向商业保险公司的发展,也给了我们一个养老规划的提醒。   

  

  养老金规划宜早不宜迟。越年轻规划越事半功倍。可以充分发挥时间杠杆的价值,储备更多养老金。趁着年轻,在规划养老金的时候,也可以提前配置基本医疗、意外、重疾等保障,避免退休后因疾病和意外导致积蓄和养老金大量流失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