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是指什么,基础货币增加

  

     

  

  央行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目前,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级交易商包括40家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央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   

  

  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出售证券,并同意在未来特定日期回购的交易。债券回购是人民银行从市场上回收流动性的操作,而回购到期是人民银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一级交易商购买证券,并同意在未来特定日期将证券出售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逆回购是人民银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现金交易逆回购是人民银行从市场回收流动性的操作。   

  

  现金交易可以分为现金买断和现金抛售。前者是指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投放基础货币,后者是指央行直接卖出所持债券的一次性回笼基础货币。在2001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到,在当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中,现券交易明显增加。但近年来,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完善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离的考虑,央行近年来较少使用线下交易这一政策工具。   

  

  接下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央票。央行票据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目的是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基础货币。央票到期体现在基础货币投放上。中央银行票据的使用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积极的评价。国际清算银行在2019年10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2002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大量外汇收入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给予了积极评价。本文认为,央行票据的发行对增加短期高等级债券的供给,完善短期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促进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2年至2010年,中国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也持续扩大,外汇持续流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被动扩大,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这一阶段,为了防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于宽松,从而导致通胀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创造并发行了央行票据,以匹配法定准备金工具的过剩流动性。2013年后,随着外汇形势的变化和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央票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暂时退出了公开市场操作。   

  

  此外,央行的政策工具还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实体提供流动性的工具。商业银行对实体企业的资金投入称为贴现,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到央行贴现,即再贴现。贴现经常在与再融资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再贷款、再贴现的利率很低,往往在特殊时期或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给予精准支持。近年来,再贷款和再贴现更多地用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主要是增加对小微农业企业和农村扶贫的一些支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会用到再贷款和再贴现。比如2020年疫情爆发后的两三个月,央行还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企业给予了再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比如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型行业,从而保证了这些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基本生存,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复苏。   

  

  以上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些工具介绍。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收藏或关注本微信官方账号。后续会议将介绍一些宏观政策的概念框架和政策工具。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