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基金建仓的股票价格,基金如何建仓调仓换股

  

  4月25日,2022年公募基金一季报终于披露完毕。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一季度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整体市值缩水,九成权益类基金一季度亏损。部分基金产品仓位有所调整,龙头公司、热门赛道持股集中度下降,大金融、医药、稳增长行业仓位上升。   

  

  公募基金规模缩水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9536只,资产净值合计25.3万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末减少4992.66亿元,环比减少1.94%。   

  

  日数据显示,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基金总规模环比下降5%,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近三年来首次下降。同时,基金规模环比下降,公募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少数头部基金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大量其他公司占总份额不到9%。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下滑是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公募基金减少了股票资产的配置。一季度末,股票市值6.04万亿元,下降13.96%,配置占净值的24.38%,环比下降3.85%。   

  

  截至一季度末,基金公募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贵州茅台、时代安普、药明康德、隆基股份、招商银行、五粮液、泸州老窖、迈瑞医疗、东方财富、山西汾酒。其中药明康德大幅增持,五粮液大幅减持。   

  

  基金经理调仓换血   

  

  看了公募基金的整体情况之后,我们可以看一看“顶流”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面对2022年一季度的震荡调整,各大基金经理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坚守初心,无所作为,有的人主动换位置,换血。   

  

  具体来看,“公募一哥”张坤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只是调整了结构,增加了医药、科技等行业的配置,减少了金融等行业的配置。以其管理的蓝筹精选为例。与去年底相比,2022年一季度末,仅有平安银行退出前十大重仓股,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刘崧也选择坚持下去,他的立场没有太大变化。与去年底相比,其管理的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一季度增持了金朗科技,成为广发小盘成长中的第八大重仓股,BOE A和高德红外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当然,也有基金经理选择大幅调仓。   

  

  邱东荣是积极调仓换股的代表。其管理的中庚价值试点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半数“换血”,新成立的美团、中国宏桥、阿奥特快消、鲁西化工、中国海外发展,尤其是港股持股规模大幅增加。此外,其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股票为新进。   

  

  此外,有“半导体老大哥”之称的蔡松松正在步入“东算西算”的领域。到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伟世通、启天科技、数证股份、京北股份、新都股份、浪潮软件、数据港、克兰软件、普联软件、宝蓝股份。与2021年底相比,前十大重仓股“面目全非”。   

  

  还有6000亿资金可动用   

  

  面对市场的震荡调整,基金经理公开发行股票是一种应对方式。当然,也有人缩小了规模,在等待重新进入。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现,公募基金仍有大量“子弹”可用。   

  

  首先,根据不同的现有控股比例的th   

  

  此外,4月份股票总募资规模约为80.55亿元,这些资金大概率还没来得及大规模建仓。按照50%的比例,大概有40亿元的资金。   

  

  按照上述规模,公募基金还有6150亿元的“子弹”蓄势待发。   

  

  子弹将打向哪些行业?   

  

  目前,基金经理对后市仍持积极态度,并表达了对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   

  

  天富基金经理胡新伟表示,继续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表现总体平稳。短期因素不影响中国消费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更不影响消费持续升级的大趋势。   

  

  邱东荣也给出了重点投资方向。   

  

  就是金融,房地产等。在大盘股里。   

  

  我们认为房地产的长期需求仍在,中短期也是稳增长的组成部分。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和金融资源的支持,系统性风险会降低。这类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外延扩张的可能性高,即使估值极低,未来房地产市场仍有良好的回报潜力。   

  

  二是能源、资源类公司。   

  

  行业中长期需求依然稳定   

持续增长的,同时受国内外多方因素影响,这类公司视为周期类资产,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

  

三是中小盘价值股和成长股。

  

主要是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既包括看似传统的制造业,更包括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具有技术工艺壁垒的制造业。疫情以来中国制造业优质产能的优势进一步拉大,竞争优势的确立和深化仍在进行,而这有望使得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都将提升。因此,广义制造业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