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赚了为什么持有收益变少了,基金跌的那天买的为什么收益还少

  

  减持套取报酬的方式是不是私募基金明里暗里修栈道的一种方式,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与公募基金只能提取管理费不同,私募基金除了收取管理费外,还可以根据基金业绩提取一定比例的业绩提成作为管理人的收入。毋庸讳言,这吸引了优秀的基金经理“从公跑到私”,为私募行业带来了大量人才。   

  

  同样,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通过业绩提成“捆绑”在一起,为基金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更大的动能。   

  

  但最近一段时间,私募基金如何提取业绩提成的话题引发关注,尤其是减持股份提取报酬的方式。是私募基金明里暗里建栈道,损害投资者利益吗?今天我们来做个通识教育。   

  

  提成方式一:扣减净值法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名字叫“统一高水位法”。其实很好理解:业绩提成从基金单位净值中扣除。   

  

  例如,投资者王先生购买了100万份A基金,A基金的初始单位净值为1。基金A的表现不错。首个基准日,扣除当期业绩报酬前的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已达1.12。   

  

  按照20%的业绩提成比例,管理人每份基金单位提取的提成为(1.12-1)*20%=0.024,那么基金单位净值将从1.12变为1.096。   

  

  据此,王老师投入的资产总额由112万元变更为109.6万元。   

  

  这种佣金方式比较简单,投资者容易理解。然而,这种做法将对基金经理产生两种“不利”影响。   

  

  一是基金净值突然大幅下跌(看起来不太好)。   

  

  第二,根据本基金提取业绩提成的约定,本基金只有在下一个基准日基金份额累计净值高于1.12(水印)时,才能再次提取业绩提成。比如2015年这么大的行情,很多私募基金的单位净值已经站到了历史高点。如果说超过这个历史高点才能再做佣金的话,很多私募基金可能要面临多年无粮的局面了。   

  

  提成方式二:缩减份额法   

  

  没错,这就是备受争议的减持法,又称“份额高水位法”。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提取业绩提成后,投资者的份额和总资产减少,但基金单位净值不变。   

  

  以王先生为例,投资者王先生买入100万份A基金,A基金的初始单位净值为1。a在首个基准日,扣除当期应支付的业绩报酬后的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已达1.12。   

  

  对于王先生来说,其投资份额的业绩提成为=(1.12-1)* 20% * 100万股=24000元。   

  

  按照1.12的单位净值计算,这部分提成基金相当于24000/1.12=21428.57股。   

  

  因此,扣除此业绩提成后,王先生的总投资份额由100万股降至978,571.43股,其总投资资产为1.12 * 978,571.43=109.6万元。   

  

  这是减持股份法的基本原理。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到,在净值扣除法下,基金单位净值变小,计提后基金份额不变;在减少份额法下,基金单位净值不变,但基金份额减少。   

  

  但无论哪种方式,业绩提成减少一次后,投资人总资产的变化是一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个朝三暮四的问题。   

  

  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看合同中采用的是哪种业绩提成方式;其次,用份额缩减法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不仅要关心产品的单位净值,还要注意查看自己的基金份额信息,关注自己投资资产总额的变化。   

  

  另外,采用的是减少份额法,提取业绩提成后净值不变,往往会导致“净值失真”。例如,一些私募股权产品设定的“警戒线”和“平仓线”将会降低风险   

  

  其实还有一种提取业绩提成的方式:提取提取法,是指在产品到期、基金持有人赎回产品或实现收益(基金分红)时提取提成。   

  

  以王先生为例。王先生投资100万基金,初始单位净值为1。产品2年到期,最终净值1.6。到期时,管理人收取的业绩提成为=(1.6-1)* 20% * 100万股=12万元。   

  

  同样,投资者赎回,基金分红时,基金管理人也会按比例提取业绩提成。   

  

  而一些采用这种业绩提成的私募基金,为了保证“不饿死”,往往会设定一两年的短存续期。行情好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产品要清盘,享受不到后续的利润;当市场大幅下跌时,你可能不得不在低位斩仓,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另外,由于基金分红会降低整个基金的规模,很多私募基金并不倾向于这种提成方式。现在用的也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