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低碳经济政策怎么说,正确认识低碳经济的概念

  

  日前,南财诚通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武汉在30个城市净零碳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七。   

  

  《报告》综合考虑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碳排放信息公开等因素,选取30个城市作为样本,构建了净零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30个样本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这30个样本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佛山、泉州、济南、南通、xi安、福州、东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沈阳、厦门和扬州。   

  

   《报告》指出,武汉在能耗二级指标中排名第三,多项三级指标表现良好,包括全社会用电量、单位GDP用电量、碳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此外,数据显示,武汉基本摆脱了“重工业城市”的固有形象,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   

  

  城市转型凸显低碳效应。碳排放强度指数衡量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碳排放强度指数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降低,其变化也取决于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   

  

  《报告》说明虽然2020年武汉疫情数据异常,但近5年碳排放强度一直在下降,说明武汉持续的低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武汉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近40%。   

  

  近年来,武汉通过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进钢铁、石化、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低碳改造转型,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等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低碳转型。   

  

  2021年,武汉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产业主导”的格局,二三产业增加值合计占比97.5%。   

  

  近年来,武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贡献不断增加。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43.9%下降到2021年的35.0%;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52.8%提高到2021年的62.5%。   

  

  此外,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86.11亿元,比2016年的2348.69亿元增长203.7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39%,比2016年提高7.09%。   

  

  《报告》显示,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武汉全社会用电量将下降。具体来看,2020年武汉GDP下降4.7%,全行业用电量下降7.3%,这也是武汉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总量等指标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   

  

  能耗指数在能耗指数二级指数中表现突出,武汉取得第三名。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程度。城市能源消费指数侧重于城市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也会增加。能源消耗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在疫情冲击下,如何协调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武汉作为工业大市,已经完成了从“一钢独大”到“九大支柱”的产业布局。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支柱产业拓展计划,以头部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武汉拟布局的九大支柱产业包括:“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与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筑、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武汉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占全部监管行业的比重由2015年的92.4%下降到90.3%,下降了2.1个百分点。其中,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从2015年的50.4%下降到2020年的48.3%,下降了2.4%。   

  

  武汉也提出了《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要加大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力度。严格控制重化工业新增产能规模,坚决控制粗钢产量不增加,不断提高废铁炼钢比重。到2025年,铁钢比将降至0.75以下。   

  

  在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也备受关注。煤炭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新的能源体系,需要逐步减少消耗,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武汉2018年发布《煤炭消费总量控制3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致力于逐年降低煤炭消费总量。与2015年相比,2020年武汉市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近50%下降到35%左右。   

  

  武汉也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9%以上。此外,它还在积累城市碳汇,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湿地率约为19%。   

  

  21世纪经济研究院低碳课题组认为,城市的低碳发展应该在减排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方面,传统行业要进一步挖掘节能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的潜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弥补减碳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确保新旧产业平稳交替。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和协同推进,强化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撑,要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为重点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武汉在迈向净零碳城市的过程中,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武汉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对高排放行业的改造,利用科创优势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目前火力发电占比很高,要引入更多清洁电力来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终端能源电气化率提升;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比如在交通运输行业推行节能减排,实现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