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差扩大有什么影响,剪刀差扩大透露什么信息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国内价格运行持续分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两者之间的“剪刀差”较1月份有所扩大。   

  

  作为反映一定时期生产和消费领域价格变动的经济指标,PPI和CPI的“剪刀差”为什么会扩大?两种趋势的分化意味着什么?   

  

  以及CPI走势分化。   

  

  今年以来,CPI已经连续两个月在负区间运行。2月份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6%下降0.2%,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由于去年年初猪肉价格基数较高,今年2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9%,比上月大幅提高1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对CPI的同比拉动作用为-0.4%,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PPI同比涨幅在1月份转正的基础上继续扩大。2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0.8%,连续9个月处于上涨态势。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持续上涨;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和国际金属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黑色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上涨5.9%、2.3%和1.5%。   

  

  “理论上,PPI和CPI的变化趋势应该是基本同步的。PPI更能代表生产部门,CPI更能代表消费部门。生产领域的价格上涨通常会导致消费领域的价格上涨。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PPI和CPI的‘剪刀差’在扩大,不同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表示,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PPI加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CPI中权重较高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特别是猪肉价格明显回落,导致当前CPI出现负增长。   

  

  文彬认为,在下一阶段,CPI走势仍然受到结构的影响。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有可能加快,需求增加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国PPI明显下降。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基数效用将继续推动PPI上涨。   

  

  “剪刀差”扩大有什么影响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认为,“剪刀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不均衡。PPI的加速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国内因素来看,经济稳步回升,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回暖,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国际因素来看,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高涨,全球再通胀交易升温。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既通过进口渠道扩大了我国的外需,也强化了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金融渠道做多的积极性。两者共同推动进口价格上涨。   

  

  “CPI同比涨幅出现底部逐渐企稳的迹象,但总体不具备大幅快速上涨的基础。投资和工业快速回升,消费和服务业缓慢回升是‘剪刀差’扩大的重要原因,这一基本格局将在上半年得到强化。”王军说,但是,从上下游传导机制和各自的影响机制来看,通胀压力是   

  

  与CPI的背离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哪些影响?文彬认为,“剪刀差”的扩大反映出当前社会总需求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在下游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通过价格传导,可能导致PPI和CPI出现“剪刀差”,“刀口”也可能扩大,给下游生产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难和压力。因此,当务之急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力稳定和扩大总需求。   

  

  全年价格将保持温和。   

  

  对于全年物价走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郭立言认为,后期,CPI有望回归温和增长区间,年内呈现“前低后稳”的走势,全年小幅上涨;P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扩大,年中达到相对高点。但国内工业品产能和供应充足,市场流通顺畅,不会出现持续大幅上涨。预计年内将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唐建伟认为,虽然CPI处于低位,但年初以来新涨价因素明显增加,说明需求在改善。经济复苏叠加翘尾因素,CPI同比将升至正值,PPI涨幅将进一步扩大。总的来说,今年,物价将在温和的水平上运行。   

  

  虽然预计中国全年物价走势温和,但专家也提醒,CPI和PPI“剪刀差”的扩大意味着国内各部门的经济复苏与全球经济不同步。“两者的背离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王军说。   

  

  在政策应对方面,王军建议,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复苏和再通胀交易对我国物价走势的影响,密切跟踪和有效管理今年通胀的输入性风险,避免个人、企业乃至市场通胀预期的不断强化和通胀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内外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宏观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通过跨周期调控兼顾短期波动和长期发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和长期性问题。   

  

  文彬认为,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来收紧货币政策还为时过早。但如果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通胀持续高企,不排除通过缩减购债规模来达到紧缩效果,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中国宏观政策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走势,做好应对新冲击的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