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青年比较励志,什么青年四字词

  

  此时此刻,奥运点燃的冰雪运动热情仍在中国燃烧,北京冬奥会已经完美落幕,冬残奥会即将到来。这项体育赛事带来的理念和探索,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本身。   

  

  各国残奥会运动员抵达北京后,将感受奥运村内体育场馆和生活设施的无障碍程度。人文与科技的温度体现在细节中,流淌在北京的城市运行中。在“一起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声下,北京冬残奥会再次将“无障碍环境”这个过去很多人并不熟悉的词汇带入大众视野。   

  

  北京早在三年前就采取了行动。除冬奥会相关无障碍区域和服务保障外,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基本实现无障碍,整改30多万个点。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15小时无障碍服务圈”都达到了三位数。北京不是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大业的唯一地方。在上海、广东、四川,无障碍建设早已突破“无障碍出行”、“无障碍基本生活”的范畴,进入“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文化交流”等更广泛的领域。正如90后青年、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工程师吴立权所说,无障碍建设是一个光明的曙光,让残疾人能够更自信、更自由地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贡献自己的能量。“我们一直在推动无障碍技术的共享,并激励有信息障碍的人不要被快速发展的技术遗忘。”   

  

  今天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不仅限于残疾人。正如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90后教师黄婷婷所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障碍”——童年、怀孕、受伤、老年.几乎无人能幸免。“所以我们在规划街道社区的设计时,首先会化身残疾人和老年人,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生活环境。”   

  

  或许,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把残疾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给他们自己的美好体验;他们和他们一样,把自己的智慧和生活的光和热投入到无障碍建设中,和残疾人一起更平等、更便捷、更快乐地生活在我们共同的家园里。   

  

   《青年说》 观察员彭景晖、李丹阳   

  

  《光明日报》(2022年2月22日第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