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什么时候可以取出,买基金什么时候加仓

  

  这段时间指数大起大落,尤其是创业板指数,2-3%的跌幅几乎是家常便饭。基金资深人士常说一句话:大跌、大买、不跌、不买、大涨、减仓。那么这句话对吗?   

  

     

  

  我的经验是:一半对,一半错。那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有“刻舟求剑,一层不变”的投资万能钥匙。凡事都要分析,区别对待。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曲目选择上来。   

  

  比如白酒饮料、医疗药品、食品加工、教育,近几个月几乎都是单边下跌。不管你的规模有多大,只要买了这些行业的基金,到目前为止肯定是亏损的。所以基金不要逆势操作,除非你是一个超级有耐心的人,能忍受几年的亏损。弱势赛道,尤其是前几年加强了,今年才调整的赛道,会有一个很长的调整过程,期间会经历一个很磨人的过程。   

  

  大幅下跌-温和反弹-区间整理-再次大幅下跌,小幅反弹-区间整理-下跌-.   

  

  直到净值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振幅平台进行长期振荡。然后等待行业大环境的改变,行业整体景气度的上升,结合市场的需求机会,再利用各种媒体发动一波舆论,引导大小资金的投资者看好行业前景。只有这些有利条件和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诞生新的波澜壮阔的赛道市场。没有这些因素,只是人为的造势,最多会掀起一波粮价,涨幅有限。当只有几个人坚定的锁定筹码,大家都像贼一样的时候,就怕被套牢在高位。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走多远?在这个调整的初期把钱投在赛道上是浪费时间。最后,离开很可能是赔钱。   

  

  那么什么情况下买大?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市场公认的新兴产业热轨的上升周期中,一旦日跌幅为2、3、4、5%,果断买入。有人说,上涨途中买入增加了持仓成本。我只能说你很贪婪。比如三个人都有10万。   

  

  a投资者,当热轨基金净值为1元时,全部买入。1年后净值变成2元。a赚了10万。   

  

  投资者B在热门跟踪基金净值在1元的时候买了1万元。当净值变成1.1时,他一直以为A是1元买的。我还是等到0.9吧,这样可以多赚点。否则,相比A,我在高位买入,我的风险高。如果我倒下了,我会失去很多。一年后,当他的净资产为2元时,他的收入为1万元。因为热轨总是涨多跌少,不然怎么会热?可能永远回不到原来的1元。   

  

  投资者C,在热轨基金净值1元的时候,也很谨慎,买了1万元。当净值到了1.2元的时候,他觉得他不可能等净值回到1元再买。他承认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改变了主意,如果有大幅修正就增加一些资金。所以,当净值回到1.15元时,买3万。后来涨到1.5,他觉得应该再加仓。当回调到1.4的时候,他果断买了4万。最后净值1.7元的时候,把最后的2万放进去。一年后,净值到了2元。C赚了多少?1.85 x3 0.6x 4 0.3x 2=6.55万来了。(复习的时候发现这个算法不对,准确的收入应该是52900元左右。你觉得我错了吗?)。   

  

  每个人都想成为A,但有多少人能在市场初期全身心投入?比例很小。大多数人是B型和C型。只要能做到C的“承认错误,及时调整”的做法,那么我们的利润就很可观。但事与愿违。很大一部分人过于贪婪,执着于当初的低价。结果他们投资了b。   

  

  注意,这里的前提:市场公认的新兴产业的热门赛道。就目前市场而言,只有这几个赛道算够格:半导体芯片(卡脖子技术突围战);新能源动力(鼓励电动车的趋势和政策不变的大前提);环保能源(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光伏,风电,水电,核电,垃圾发电都是好行业);高端制造(军工,专精特新,行业真母机)。   

  

     

  

  第二种情况,“昨日黄花”的轨道已经调整到位,但这些行业确实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很明显,他们不是夕阳或过时的行业,受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比如消费、医疗、粮食、日用品、旅游等行业,同时's股价已经进入平台盘整阶段。关注这个“同时”。解释是:如果符合这些行业的特点和股价平台的走势,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大胆暴跌,大买大卖,是不会亏的。   

  

  如何计算调整到位?一般调整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人回答。1年,2年,3年都有可能。对于前期大涨几年,现在开始回调的轨道基金,不要在下跌初期暴跌买入。你要等到净值建立了平台,再通过定投暴跌、大买的方式建仓。那么曲线上涨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领先一步小赚了。持有盈利的状态,可以让你在上升期更能持有自己的筹码,吃掉整个市场的鱼头、鱼身甚至鱼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起来容易,实践起来难。我觉得我说的有几分道理。我不妨马上试试。也许你有了新的投资基金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