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表示什么,爱拼吧是什么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家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自然对《小舍得》这个直接面对小升初的主题特别感兴趣。   

  

  当然,《小舍得》这样的故事,离不开父母的曲折。比如虽然是针对孩子的初中,但是没有离开孩子父母所经历的出身家庭的痛苦。   

  

  我想故事会慢慢展开,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现在播出了四集,让我感受更深的是两组家庭教育观的冲突。   

  

  图片来自互联网   

  

  故事的主角应该是两组家庭。经过老一辈的婚姻风波,这两组家庭的女主人可以算是姐妹了。   

  

  李楠和夏俊山是一对高学历、高收入的夫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都有孩子,家庭氛围也很幸福。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的看法是一致的:孩子不是流水线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   

  

  所以他们不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也不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的名校效应。他们只是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长,静待花开。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行动,比如女儿喜欢唱歌、演戏、主持,那就好好培养,不求任何结果,只希望孩子能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孩子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的情况下,当田玉兰急着让孩子考86分第四名的时候,他们看着自己的卷子上欢欢45分,并没有过多的责怪孩子。相反,他们能够与孩子们产生共鸣:   

  

  第一,担心老师会不会公布成绩,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然后,回国后,我也想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找出一次考试失败的原因,总结原因,鼓励接下来的进步。   

  

  说实话,这真的需要父母的决心。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都能如此一丝不苟,甚至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冷嘲热讽,无形中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失去信心,从而让孩子更加挫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带着孩子去试听学术辅导班的课,看着其他孩子的优秀,却不为所动。他们不会一味的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看到连续上课的两个半小时,只是觉得这样的安培数对孩子的成长特别不利,所以最终决定自己努力陪伴,亲自辅导,提高成绩。   

  

  是啊,在如今令人不安的培训大军中,有多少家长原本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后却不得不随波逐流,让孩子加入不间断的培训班和补习班?   

  

  即使是“只有吃了苦,才能做好人”,如果一味的给孩子加压,让孩子无法逃避,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又怎么能收获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呢?   

  

  图片来自互联网   

  

  颜子友,“别人家的孩子”的代表,“学霸”的典型。家里一柜子都是他成长的勋章。   

  

  田玉兰是严子友的妈妈,一个能为孩子尽心尽力,全身心投入孩子学习的妈妈。严子友的父亲彭彦是一个生活随性的大男孩。虽然他理解孩子,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但苦于自己的无助和对母亲的爱,只好做一个明智的调节者。   

  

  虽然田玉兰和彭彦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的家庭氛围还是很好的。父亲爱母亲,母亲爱父亲,这是家庭幸福的关键,也是孩子幸福的前提。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我不得不说,田玉兰真的是一位为孩子努力工作的母亲。简单列举两点就足以证明:   

  

  1.从拿到夏子佑数学试卷的表现中,你也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了如指掌,包括孩子应该知道哪些类型的题,孩子还没有学会哪些题目,甚至超出了大纲。作为父母,她心如明镜。   

  

  有多少家长只是询问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却对孩子学了什么一无所知,或者说根本没有关注过?   

  

  图片来自互联网   

  

  2.从夏自友的课堂笔记中也可以一窥端倪:母亲做的笔记比孩子的更详细,用不同颜色的笔,附上总结和经验。就连田玉兰也在等李楠在茶歇时见面的时间,她正在努力做她孩子的试卷。   

  

  我想问一下,真正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做好孩子学习的家长,有几个是真正的引路人?虽然说不是所有的陪伴都会有结果,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   

  

  当然可以   

,并不是说家长一定要陪同孩子共同学习,但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少要做到言之有物,而非假大空的指导吧!

  

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我们不能说夏欢欢的父母教育理念不对:孩子起点高,从小也没缺什么,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这么点孩子,动不动就拼这个、拼那个,听着就让人心烦。

  

也不能说颜子悠的妈妈如此拼搏有错:我们家也什么都不缺,但是父母给和孩子自己挣是两码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哪有什么平等啊,都是自己骗自己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孩子的成绩千万不要放松,你现在心疼他,就等于将来害了他。

  

其实,不管是怎样的父母,有怎样的教育理念,也不论你想为孩子的未来做怎样的打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逆转的,只有一次!

  

归根到底,家长教育理念的不同,不代表对与错;孩子的未来,也不等同于父母教育的成功与否。

  

所谓“求仁得仁”,只要为人父母者,在自己垂垂老矣之时,能够面对孩子没有愧疚;只要孩子在自己成年之后,面对父母心存感恩;足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