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解囊的意思是啥呀,慷慨解囊的意思和用法

  

  我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军队。打胜仗后,它主动撤退,但被敌人围困,却很大度地放走了俘虏。战斗结束后,它还主动给敌方最高指挥官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对方“送”给自己部队的武器弹药。最想不到的是,这些都是开国大将粟裕下达的作战指令。1944年底,腹背受敌的侵华日军开始收缩兵力,将战线缩至长江中下游,与我们争夺浙赣铁路的控制权。为了有效打击日军,中央领导制定了向东南方向发展的战略方针。粟裕将军奉命奔赴江浙皖三省,带领他所指挥的新四军官兵建立敌后根据地。但新四军的作战行动戳中了国民党领袖的肺。他一直把南方地区当成自己的大本营,看到驻扎在那里的新四军的鼻子不是鼻子眼。最后,他甚至调转枪口,向国难当头的新四军所在的苏南根据地发起进攻。敌人来势汹汹,但苏羽没有浪费时间。他带着部队跑到天目山,下达了一系列奇怪的作战指令。最后,他用这些赢得了战斗!这是怎么回事?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天目山战役纪念馆   

  

  没感觉的图文也可以点击看视频:苏羽也幽默!让囚犯给敌人的将军带个信。谢谢你送我武器装备。   

  

  在现代中国,武将如星辰,但粟裕将军绝对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足智多谋,勇敢无畏,指挥部队打了很多胜仗。他被其他陆军将领誉为“打不死的仗”,令中央领导叹息,说他能打一支四五十万人的庞大军队。这一次的天目山之战,虽然作战指令看起来很奇怪,但最后的战果还是相当喜人的,粟裕将军率领麾下的新四军将士打出三战三捷的好成绩,不仅扩大了共产党南方根据地的范围,也开创了我军发动运动战的先河。.   

  

  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开始踏上我国领土。首先,他们在东北烧杀抢掠,建立占领区。之后他们的胃口一步步变大,开始以东北三省的白山黑水为突破口,逐渐将毒手伸向华北和中原。日本侵华初期,铺天盖地。仅仅用了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完全控制了东北地区,军队浩浩荡荡的向关内挺进,接连拿下了中国的许多重要地方。早期日军入侵如此顺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军队在军备状况和士兵作战能力上与敌人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国共两党还没有正式达成合作关系,国民党领导一心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方针对日军首先实行不抵抗政策,然后将东北三省人民的困境抛在脑后,试图在广阔的中原地区建立绝对优势地位,指挥驻扎在各地的军阀部队围剿红军。   

  

  国民党领导人   

  

  后来,在国内的战争形势愈发危急,国共两党也暂时放下对立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双方在北伐战争后的第二次合作。由于观念不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坚持与人民群众走在一起,在广大农村开展活动,在敌后建立欣欣向荣的根据地,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击日军。国民党军队大部分驻扎在南部地区的城市,寻求美国等西方列强的援助,以阻挡入侵的日本侵略者。   

  

  然而,国民党领导人对我军仍有戒心。在指挥部队抗击外敌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忘记在背后搞小动作使绊子,暗地里策划了震惊世人的皖南事变,致使新四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后选择北上抗日。但是,中央领导并没有放弃南方根据地,留下了一支总兵力近几万人的游击队,   

  

  与此同时,侵华日军从未停止过扩张,不仅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还大胆策划了珍珠港事件,袭击了美国部署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并将触角伸向太平洋。但是,有句话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二战时期的日本是完全正确的。它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贸然开辟了两个战场。贪多嚼不烂,部队物资运不过来。曾经鼻子朝天的侵华日军饿得咆哮,一开始也没有冲锋的勇气喊“天皇陛下万岁”。另外,美国对日本宣战是因为日本的挑衅行为,日军的处境雪上加霜,海上航线被封锁,石油供应商拒绝交易,舰队被打击殆尽,只能无奈将作战重心转移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日军意图在中国南方建立更多的占领区,保住自己在中国战场的既得利益,还想与东南亚的日军取得联系,夺取中国南方的重要战略城市和交通要道。此时,南方备受瞩目。这里有国民党军队驻扎,日军在进行侵略战争。美军还计划在中国沿海建立对日作战基地,我军领导也提到了。   

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终极指示,命令一部分部队向南方地区转移。但国民党领导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驱逐外辱上,而是再一次暗中对我军出手。当时南方地区出现一支“忠义救国军”,名号十分正派,但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和流氓组成的乌合之师,他们背后有国民党军队撑腰,平日里就干一些鱼肉乡里、袭击新四军根据地的坏事。

  

忠义救国军肩章

  

在国民党军队的打击之下,本就是在辛苦支撑的新四军日子更加苦不堪言,中央领导连忙从山东调来一支部队,让他们渡过长江前往苏浙皖闽赣等地区,和驻扎在那里的新四军部队汇合,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苏浙军区,既抗击日军,也防范国民党军队,整个军区的最高负责人就是粟裕。

  

粟裕率部前往天目山粟裕接收到上级领导的调令后立刻动身,带领着麾下华中野战军的将士们南渡长江,和驻扎在浙江长兴的王必成部队顺利汇合,组成一支包含三个纵队的队伍。整合军队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在哪里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了,粟裕和部队将领们商量来商量去,考虑了一大堆地形条件、敌军的所在位置、当地的群众基础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将目标确定到了位于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的天目山。天目山位于浙皖两省的交界地带,山势险峻,长达百里,内部还有山脉绵延至浦东和海北附近地区,非常有利于新四军进一步扩大根据地的范围,积攒力量抗击敌军。

  

天目山景区

  

不过天目山一带虽然没有多少日本人,却依然还属于国民党军队的统治范围,由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负责管理。这个国民党军官虽然职位不低,但实际上并没有立下过多少军功,也没有什么优秀的作战能力,只是因为深受国民党领导信任才坐上部队总指挥的位子,当时的人们都称他是“大饭桶”、“顾粥桶”。他是国民党领导的忠实拥护者,对抗日军的时候是能避就避,消极胆怯,面对共产党却硬气十足,还曾经公开表示宁可把地盘给日本人,也不愿意和共产党握手言和,暗地里一直和盘踞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日伪军部队狼狈为奸,还是皖南事变的背后推动者,新四军的战士们都对他深恶痛绝。虽然当时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时期,但有顾祝同在,粟裕还是觉得不太保险,时常叮嘱部队将士们多留个心眼。

  

事情的发展也确实不出粟裕所料,顾祝同这边早就盯上了这支刚在苏浙地区发展不久的新四军队伍,想着能采取一些军事行动,将新四军的队伍彻底打散,然后去国民党领导那里邀功请赏。日军被太平洋战场上的同盟国军队绊住脚步,在中国战场上偃旗息鼓,新四军将士们也趁着这段时间在天目山山系中的莫干山地区开辟了一块全新的敌后根据地,一边和当地群众打好关系,开展各种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也清扫周围零星散布的日军残部。不过新四军频频动作,也让早就对他们虎视眈眈的顾祝同更加着急开展围剿行动。

  

顾祝同

  

顾祝同之所以这么心急,是因为他怀疑粟裕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是想要和美国方面达成合作,帮助美军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登陆,两方一起对抗负隅顽抗的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领导一直和美国方面走得很近,美军给国民党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资金援助,顾祝同知道这个盟友出手大方,担心美军会给配合自己协同作战的新四军也提供同样的援助,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实力就会增加,这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虽然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要强过我军好几倍,但顾祝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仅调派了手下的六十二师作为先锋突击队去围剿莫干山一带的粟裕部队,还暗中找来龙蛇混杂的“忠义救国军”,让他们配合主力部队的前进脚步,骚扰新四军的部队以及根据地的老百姓。不过即使顾祝同做出了这么多的准备,他指派的先锋突击队还是很快就被斗志高昂的新四军将士们打败,粟裕早早就在根据地部署了战略防线,将进犯国民党军队赶进包围圈一一歼灭,后续赶来的敌军看到情况不妙,连忙跑回大本营向顾祝同汇报情况。第一回合,新四军胜,虽然此次战役规模不大,但战士们还是英勇作战,歼灭敌军一千七百多人,缴获大批量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

  

天目山战役

  

打出了一个开门红,苏浙军区的士兵和百姓都欢呼雀跃,一向低调行事的粟裕也破例高调了一回,在战后亲自给顾祝同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国民党军队的大本营。信件里的言辞并不过激,甚至可以说有几分诚恳,粟裕直言自己代新四军全军上下感谢顾祝同,这边才刚刚说没什么好东西,他就慷慨解囊,给部队“送”来机枪和迫击炮,还有另外一些军需物资,大赞顾祝同习惯良好,希望他继续保持,再接再厉。顾祝同看过信之后气得浑身发抖,盛怒之下还处置了那个把信件送进来的国民党士兵,紧接着就再次调兵遣将,招来更多兵力向赶赴天目山一带,对新四军展开第二次进攻。

  

不过粟裕早就预料到顾祝同会恼羞成怒,再次集结军队前来进犯,他这封信也是故意写的,就是想要采用激将法,让顾祝同方寸大乱,仓促出兵。这次指挥国民党军队的前线军官还是懂点战术的,带着十二个团的兵力抵达指定作战地点后就进行人员调整,兵分几路展开包围圈,试图从多个方向对我军的防御阵线进行突破。不过战术虽不赖,却没有考虑到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天目山一带的地形适合新四军开展游击作战,却不适合国民党军队带着重型武器奔走围堵,国民党的士兵没有开展运动战的经验,很快就筋疲力竭被新四军反包围,再次损兵折将。

  

天目山战役

  

第三次战役下达奇怪指令得知部队再次作战失败,顾祝同气得脸色铁青,而新四军这边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接连取得两次大胜,部队将士们都喜气洋洋,因为他们不仅缴获了大批量的弹药物资,还成功收复了临安,彻底清除了整个天目山地区的敌对势力,进一步扩大了敌后根据地的范围。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粟裕还是向上级领导发去了一份电报,请求给苏浙军区加派人手,以防敌军反扑。中央领导审时度势之后同意了粟裕的申请,将原先驻扎在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也调到天目山根据地,将整个苏浙军区的部队兵力增加到了两万人。

  

这时候国内的抗日战争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不消几日,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就会被彻底赶出中国的领土。但外敌打跑了,内部矛盾还没有解决,国民党领导见新四军在苏浙闽地区混得风生水起,势力范围逐渐扩大,也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愈发觉得他们威胁深重,于是向顾祝同下达指令,让他务必击溃新四军的部队,重新拿回天目山地区的统治权。已经被打败两次,顾祝同不敢掉以轻心,将部队的前线指挥长官换成李觉,交给他一支总兵力高达七万的大军,向驻扎在天目山的新四军队伍开赴而去。

  

李觉

  

李觉和他的顶头上司顾祝同不同,他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是个有真材实料的优秀军人,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红军打过交道,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就一直在前线战场上率部作战,在长沙会战中大放异彩,麾下的十九师在鲁中和豫东地区素有威名。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军队中的奢靡风气,李觉后来在1949年参与湖南起义,投入了共产党的怀抱。

  

时间线拉回到1945年的天目山战役,此时的李觉还是我军的敌人,率领着国民党大军向天目山的新四军根据地进发而来。他打仗十分谨慎,虽然采用的也是兵分几路齐头并进的作战方式,但一直注意让各部队之间保持联系。为了增强火力,李觉让部队士兵在天目山的外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其中还有几座暗堡。5月底,身为部队最高指挥长官的李觉一声令下,七万国民党大军分成好几股,乌泱泱地朝着我军阵地冲锋而来。敌军攻势凶猛,不过粟裕也不是全无准备,他早就查看过地图,制定出好几条适合开展山地游击战的战略路线,让战士们和敌军迂回作战。5月29日,前方阵地上打斗正酣,粟裕突然闪现,带着一部分兵力从后方突袭国民党军队驻扎的新登,把控县城的国民党七十九师仓促应战,很快就被骁勇善战的新四军尽数歼灭。新登失守的消息让顾祝同慌了神,他急忙电令李觉,让他派兵反击。

  

粟裕

  

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李觉制定出具体的作战计划,粟裕那边就开始出新花样了,他命令新四军将士连夜撤出刚刚拿下的新登,连已经经营过一段时间的临安也不要了,统统撤军。粟裕这是什么意思,是拱手相送两座城镇,还是另外想出了什么战术?李觉不明就里,不敢轻举妄动。其实李觉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这正是粟裕想出的诱敌深入之法,不过新登和临安只是“开胃菜”,接下来的天目山才是粟裕和麾下新四军将士最重要的“表演舞台”。粟裕下令让部队继续后撤,表现出一副后继无力,准备完全撤离天目山、放弃苏浙根据地的模样,真实意图是准备拉着李觉的大军在天目山一带兜圈子,迫使敌军主动走出火力堡垒。国民党军队不擅长运动战,在追击的过程中体力和物资都消耗得很快,他们什么时候出现明显的疲惫状态,我军的作战机会就来了。

  

因为计划是临时决定的,所以一向内务整洁的新四军战士难得的在拔营的时候出现了混乱,不少士兵乱成一团,还无奈丢弃了一部分难以携带的物资。不过粟裕觉得这样看起来更加真实,于是决定沿用此法,不仅让战士们和根据地的老百姓告别,还让他们在行军的过程中把不能穿的破旧军装和草鞋、粮食袋子甚至炊事班的炒菜锅都扔在路边。不过此时的李觉还是没有上当,他谨慎地派出侦察兵去探查情况。粟裕见状也是狠了狠心,通知根据地的所有人员都配合行动,军服厂和部队的后勤部门也开始行动,收拾东西向浙西方向撤退。

  

解放军在山中

  

除此之外,粟裕还在部队的俘虏身上花费了一番心思。新四军在前两次的天目山战役中抓获了不少俘虏,粟裕故意让战士们在俘虏面前打架,嘴里呼喊一些“吃力不讨好,没有粮食,准备撤离”之类的话,引起这些俘虏的注意,之后就让看守士兵特意露出好几处破绽,故意将国民党俘虏放走。这些俘虏回到军队都跟李觉交代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下李觉终于放松了警惕,率领大军追击撤退的新四军,也就此掉进了粟裕早就设好的包围圈。粟裕让麾下将士们注意行军的速度,故意吊着身后的敌军进行运动战,消耗他们的力量,等到敌军精力不济就正式开始反击,在峡谷内布置火力战线,很快就将七万国民党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彻底结束了战斗。

  

战役结果两万人打七万人,不仅大获全胜,战斗过程也精彩绝伦,粟裕的指挥能力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中央领导在战后对他大加称赞。而且新四军在天目山战役中采用的运动战术,也让一向擅长小规模游击作战的我军打开了开展大规模歼灭战的思路,扫去了皖南事变后萦绕在战士们心上的阴云,缴获的弹药物资也增强了部队的作战实力,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