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生命的设备,延长生育假会抬高就业的隐形门槛吗

  

  延长女性产假和产假,增加男性陪产假和护理假,设立育儿假.最近全国很多地方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了产假,增加了生育福利。这些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热议。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新政策来看,很多地区将产假从过去的30天延长到60天,加上国家规定的98天基本产假,女性的产假增加到了158天。这不仅意味着孕产妇有更多的时间恢复身心,也有助于新生婴儿得到更长期、更全面的照顾,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生育负担。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担忧的声音——延长产假是否会让用人单位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加剧隐形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的就业门槛?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实施女性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性别歧视,但现实中,生育导致的带薪产假使得女性被一些用人单位视为昂贵的劳动力,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对于在职的女性来说,即使有条件生两三个孩子,也往往面临着“生”还是“升”的困境。   

  

  为此,一些地方自主探索,先行先试。比如,有的省份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每年享受同等天数的育儿假,以分担育儿责任;在一些省份出台的一些新规中,女性产假没有增加,而男性陪产假变长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父母的共同努力。让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了解育儿的艰辛和琐碎,不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妻子的难处,让他们更好地承担同样的家庭责任,也有助于更好地平衡两性的生育成本,减少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消除隐形的性别歧视,更好地保护女性的生育权和就业权。   

  

  如果要实施一个好的政策,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育儿假的成本应该由谁来支付?显然,长期让用人单位完全承担这些成本是不现实的,也是困难的。解决产假与用人单位成本上升的矛盾,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休假成本分担机制。比如通过税收优惠、保险、政策扶持等。用人单位的成本要合理分摊,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出现“政策请客,用人单位买单”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女性生育权益的保护中来,推动育儿假尽快从纸面走向现实。   

  

  也要看到,孩子是家庭的,是社会的。让千千万万的适龄家庭“放心生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财政、税收、保险、就业、儿童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紧密相连,影响全身。因此,要做好政策组合,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匹配衔接,确保配套措施的有效性,如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强化税收、住房等配套政策,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批准入方便、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综合降低生育、抚养、教育成本,才能真正解除适龄夫妇的后顾之忧。   

  

  政策支持力度越大,适龄家庭的生育意愿就越强。只有在政策支持上采取切实措施,取得实效,才能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从而促进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和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文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