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的道路,未选择的路读后感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仿佛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工作甚至朋友的自由。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人,有的从小就被某些观念所羁绊和束缚,没有处于真正的成年状态,面对选择时还在等待别人的帮助,所以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   

  

  读后感:《幸福的勇气》,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   

  

  刚刚看完《幸福的勇气》里的相关内容:我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哲学家向青年提出,作为教育者,当孩子犯错时,如果命令他们写道歉信或自我批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原谅,根本起不到反思的作用。除了让写手们获得一些自我满足感之外没有别的意思,但要问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康德说,未成年不是缺乏理性,而是缺乏在没有他人指令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理性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做未成年人是自己的责任。没有真正的自力更生的状态,从理性到感性的所有能力。哲学家说,他们必须表现出理性的勇气。总的来说,我们会很容易按照别人的教导去生活,不去思考难题,不去承担失败的责任。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些忠诚,就会有人为我们承担所有的麻烦。   

  

  许多成年人尽力向他们的孩子灌输自力更生的危险以及相关的风险和恐怖。为了让他们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常常过多地干涉和保护他们的孩子。结果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等待别人的指示,什么都决定不了。最终,即使人们变成了成年人,他们内心仍然是孩子,没有他们的指示,他们什么也做不了。结果就是完全没有自力更生。哲学家说,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不要把来访者放在依赖和没有责任的位置。教育者是孤立存在的,没有人赞美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力量默默前行,不指望学生的感恩,让自己为自力更生的崇高目标做出贡献。教育工作者要有这种奉献精神,只有在奉献中找到快乐,快乐的本质才是奉献。   

  

  在生活中,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日常行为,都得自己决定。如果决策所需的材料,如知识或经验,提供给他们,如果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他们可以让自己决定一切。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帮助他们,告诉他们我们随时可以帮助他们,做他们永远的后盾,在与他们适当的距离内守护他们。这样,即使孩子最终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失败,但他们还是学到了人生应该自己做选择的道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适时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和选择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