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根疼是什么原因,足跟痛是什么原因怎样治疗

  

  颈部穴位   

  

  定位:两耳尖连线与头顶中心线的交点;或者前发际线中间直5寸。功效:3360安神定惊,升阳解郁。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惊厥、癫痫、烦躁等疾病,用于遗尿、脱肛等。   

  

  症状。   

  

  第二,囟门   

  

  将未闭合的菱形骨定位于:1-1.5岁前儿童前发际线中线上方约2寸处。   

  

  功效:3360祛风、镇惊、益智、健脑、升阳、解郁、开窍。   

  

  儿童健脑益智3360个重要穴位的临床应用。用于遗精、多动、自闭、慢性腹泻、脱肛、遗尿。   

  

  第三,前顶门   

  

  将:个头定位在中线,人发前3.5寸;还是百会前1.5寸。功效:3360能镇惊、安神、开窍。临床应用3360常用于头痛、抽搐、鼻塞等症状。   

  

  第四,高骨(耳后高骨)   

  

  :耳位于毛后,乳突后缘位于高骨下凹陷处。功效:3360祛风解表,宁心除烦。临床应用3360常用于感冒、头痛,还可治疗头晕、烦躁等症状。   

  

  五、天门(救竹)   

  

  定位:眉毛中间到前发际线在一条直线上。功效:3360祛风解表,开窍通鼻。临床应用3360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如果你焦虑不安,你就会坐立不安。   

  

  清肝经按:体质虚弱多汗佝偻病患儿慎用。   

  

  不及物动词康宫   

  

  位置:从眉心到眉梢呈一条水平线。功效:3360祛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临床应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   

  

  七。天堂(神庭)   

  

  把:个头放在中线,人发前0.5寸。功效:3360祛风通络,安神定志。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面部偏斜、头痛、癫痫。   

  

  八。田心   

  

  把:定位在额头中间,天与眉连线的中点。1/15   

  

  功效:3360提神安神。临床应用3360常用于治疗惊厥、头痛、鼻塞、感冒。   

  

  九。眉毛(唐寅)   

  

  位置:在两条眉毛内端连线的中点。功效:祛风开窍,明目醒神。3360治疗惊风、感冒、头痛的临床应用。   

  

  十、聪明   

  

  凹陷位置略低于:目内眦。功效:3360可以明目、开窍、排脓。3360在儿童眼病和泪道阻塞中的临床应用。   

  

  十一,四个白色   

  

  位置:在正前方,瞳孔向下1英寸。   

  

  功效:明目润燥护肤临床应用3360还用于近视、弱视、斜视、干眼症、风中流泪、畏光。   

  

  针对干性皮肤和皱纹。   

  

  十二、太阳   

  

  在眉后凹陷处定位: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临床应用3360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如果外感头痛明显,用止泻;如果   

  

  外虚内伤头痛宜用补法治疗。   

  

  十三。山根   

  

  位置:两眼内眦中间,鼻梁上凹陷处。功效:开关差,抢眼,冷静。3360治疗惊厥、昏迷、抽搐的临床应用。   

  

  十四。精确度(机头精确度)   

  

  找到:的鼻尖。   

  

  功效:祛风止痉。3360治疗惊厥、鼻衄、昏厥的临床应用。   

  

  十五。问候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内。   

  

  功效:宣肺气,通痹窍。临床应用3360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困难。   

  

  十六、鼻腔   

  

  位置:位于   

  

  定位:的前中线,咽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功效:收敛津液,滋阴润燥。临床应用:用于流延、多汗、语言不畅、失语、耳聋、口舌生疮、口腔。   

  

  溃疡等。   

  

  一、丰富   

  

  颈部穴位   

  

  定位:后,发际线中心直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凹陷处。功效:3360祛风解表,醒脑开窍。3360龟风治疗感冒头痛的临床应用。强化大脑,治疗各种元意识运动。   

  

  第二,哑门   

  

  位于风府穴3360下,后发际线中间正上0.5寸。功效:3360醒脑开窍,促进发声。临床应用3360用于昏迷、癫痫、妄想症、头痛、落枕等。针对各种语言障碍,   

  

  耳鸣耳聋等。   

  

  第三,风池   

  

  位置: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一左一右。功效:3360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临床应用3360可用于外感病和主症,增强适应性和体质。   

  

  3/15   

  

  四。肩好   

  

  定位:位于椎骨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小儿推拿指肩腱斜方肌)。功效:3360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升举行气。临床应用3360治疗各种感冒发散能力强,取压肩好多用于治疗结束。   

  

  总收集法。   

  

  五,   

天柱

  

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直线。 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临床应用:治疗呕恶,外感发热、颈项强痛,暑热发痧等症多用刮

  

法。

  

六、桥弓

  

定位:在颈部两侧,耳后乳突沿胸锁乳突肌至缺盆呈一直线^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常与摇颈法同用。

  

上肢部穴位

  

一、脾经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清 补脾经: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临床应用: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肌肉 消瘦,消化不良。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食积等实证。清补脾经常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 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

  

按: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 用清法。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桡侧缘赤白肉际由掌根至拇指 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清热化湿,和胃降逆,除 烦止渴。

  

临床应用:补胃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清胃经常 用于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衄血等实证。

  

三、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0、1 寸。属手太阴肺经。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心烦,口渴,拒疾,痢疾,感冒, 昏迷等症。

  

4 / 15

  

四、肝经

  

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或食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实

  

证,。 按:肝经宜清不易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

  

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五、心经

  

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或中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退心火。 临床应用: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

  

六、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或无名指掌面,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肺经:补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自汗,盗汗等。清肺经常

  

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证。

  

七、肾经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或小指掌面稍偏尺侧,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 线。

  

功效: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 尿,虚汗,喘息等症。清肾经常用于治疗膀脫蕴热,小便赤涩,腹泻等病 症。

  

八、五经

  

定位:拇、食、中、无名、小指末节螺纹面,即脾、肝、心、肺、肾 经。

  

功效:健脾,疏肝,宁心,润肺,温肾。 临床应用:治疗相应脏腑病证。

  

九、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处。

  

功效:掐四横纹: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四横纹:调中行气,和气 血,清胀满。

  

临床应用:用治胸闷痰喘。治疗府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症。

  

十、小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功效:掐小横纹:退热,消胀散结。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

  

5 / 15

  

临床应用:烦躁,发热,口疮,流延。 十—、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功效:补大肠:淫肠固脱,温中止泄。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 导积滞。

  

临床应用:补大肠常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常用于湿 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十二、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小肠:温补下焦。清小肠:清利下焦湿热,泌别清浊。 临床应用:补小肠常用于下焦虚寒,多尿,遗尿。清小肠多用于小便

  

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

  

十三、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功效: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临床应用:常用于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阴虚盗汗。

  

十四、肾纹

  

定位:手掌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祛风明目,散瘀结。 临床应用:治疗目赤肿痛;治疗口舌生疮,弄舌;治疗高热,呼吸气

  

凉,手足逆冷等症。

  

十五、掌小横纹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 按:百日咳、肺炎,肺部湿性啰音,胸闷,气急,咳嗽,痰喘,鼻窍

  

不通。

  

十六、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功效: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健脾止泻。横 纹推向板门: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揉板门常用于治疗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 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板门止呕吐。

  

十七、内劳宫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功效:揉内劳宫:清热除烦。运内劳宫:清心肾两经虚热。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常用于治疗心经有热所致口舌生疮,发热,烦渴

  

6 / 15

  

等症。

  

十八、内八卦

  

定位: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 2/3 为半径 之圆周。共八个方位,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功效:顺运内八卦: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逆运内八卦:降气平喘, 行滞消食。

  

临床应用:顺运内八卦主要用于痰结喘嗽,胸闷气短等症。逆运内八 卦主要用于乳食内伤,痰喘咳嗽,腹胀,呕吐及纳呆等症。

  

十九、小天心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功效:揉小天心: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小天心:镇惊安 神。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无汗或汗出不畅。眼目诸疾,如斜视、近视、弱 视等。治惊风,小便赤涩、瘾闭。黄瘟、遗尿·水肿。

  

二十、手阴阳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功效:分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行痰散 结。

  

临床应用: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所致的寒热往来,复胀,腹泻, 呕吐等症。

  

二十一、总筋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功效:揉总筋:清心经热,散结止疼,通调周身气机。掐总筋:镇惊 止痉。

  

临床应用:用于急慢惊风、夜啼、多动症、抽动症、睡中磨牙、瞬 目、口舌生疮、潮热等。

  

二十二、列缺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属手太阴肺经。 功效:宣肺散邪,醒脑开窍。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无汗。治疗惊风,昏厥。

  

二十三、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虚寒病证。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

  

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风寒,怕冷无汗或疹 出不透。

  

7 / 15

  

二十四、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自总筋至洪池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临床应用:本法性微凉,清热而不伤阴。治一切热证,多用于五心烦

  

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 咽痛等症。

  

二十五、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自阴池至蚪肘呈一直线。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适用于一切实热病症。壮热烦渴,请法代表。

  

二十六、洪池(曲泽)

  

定位:仰掌,肘部微屈,当肱二头肌腱内侧。属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调和气血,通调经络。 临床应用:关节疼痛、气血不和,按之能泄血热,可与清河水同用,

  

清心热。

  

二十七、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属手 阳明大肠经。

  

功效:解表退热,利咽。

  

临床应用: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上肢痿软,抽掣,咳喘,嗳 气,腹痛,呕吐,泄费。

  

二十八、十王(十宣)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主治高热惊风,抽搐,昏厥,两目上视,烦躁不安,神呆

  

等症。

  

二十九、老龙

  

定位:中指甲根后 0.1 寸处。

  

功效:醒神开窍。 临床应用:用于急救。主治急惊风,高热抽搐,不省人事。若急惊暴

  

死,掐之知痛有声者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三十、端正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功效:揉右端正:降逆止呕。揉左端正:升提中气,止泻。掐端正: 醒神开窍,止血。

  

临床应用:揉右端正常用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揉左端 正用治水泻、痢疾等症。掐端正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

  

8 / 15

  

三十一五指节

  

定位:掌背五指近侧指间关节。 功效: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惊风、夜啼、睡卧不安、锺忘、汗多等。 按: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三十二、后溪

  

定位:轻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横纹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 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小便。上推清热,下推补肾虚。

  

临床应用:掐揉、上推后溪治疗小便赤涩不利;下推后溪治疗肾虚遗 尿。

  

三十三、二扇门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功效: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临床应用:汗法代表。亦可发“脏腑之汗”。用于畏寒、易感冒、元

  

汗、高热、惊风等。

  

按:掐揉二扇门是发汗要法。

  

三十四、二人上马、

  

定位: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用于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足瘦元力、耳呜耳聋、齿痛、

  

夜啼等。也用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赤涩、淋痛、雁闭等。按: 揉上马为补肾滋阴的要法。

  

三十五、威灵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

  

功效:开窍醒神。 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惊风,昏迷不醒时的急救,常与掐精宁同用,加

  

强开窍醒神作用。

  

三十六、精宁

  

定位:手背第四、第五掌骨歧缝间。

  

功效:行气,破结,化痰。 临床应用:多用于痰食积聚,气吼痰喘,干呕,府积等症。体虚者慎

  

用。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兼能发汗解表。 临床应用:治疗外感风寒,鼻塞流涕,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

  

三十七、外劳宫

  

9 / 15

  

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多揉。脱肛、遗尿。

  

三十八、虎口(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晓侧。属手阳明大 肠经。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面瘫,口噤,便秘,呕吐, 嗳气呃逆,鼻衄等。

  

三十九、外八卦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功效:宽胸理气,通滞散结。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四十、一窝风(乙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中行气,止搏痛,利关节。 临床应用: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症。多揉治疗寒滞

  

经络引起的痹痛。

  

四十—、螺蛳骨

  

定位:屈肘,掌心向胸,尺骨小头桡侧缘骨缝中。 功效:健脾,镇惊。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消化不良,潮热,惊悸。

  

四十二、月斗肘

  

定位:在肘关节尺骨鹰嘴突处。 功效:通经活血,顺气生血,化痰。 临床应用:上肢痿搏;痞积。

  

四十三、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两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推 50100 次,称推外关。

  

功效:解表清热,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腹泻、感冒、腰背疼痛。

  

四十四、膊阳池

  

定位:腕背横纹上三寸,尺桡骨之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效:解表清热,通降二便。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感冒头痛、大便秘结、腹痛、小便赤涩。

  

胸腹部穴位

  

一、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 10 / 15

  

功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喘, 呕吐。若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要快,可催吐。中暑引起的恶 心、呕吐、头晕。

  

二、膻中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喘咳;吐痰不利。

  

三、乳根

  

定位:乳头直下 0.2 寸,平第五肋间隙。 功效:宣肺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

  

四、乳旁

  

定位:乳头外旁开 0.2 寸。

  

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治疗胸闷、咳嗽、痰鸣、呕吐等症。以食、中二指同时按

  

揉乳根、乳旁两穴,称揉乳根、乳旁。

  

五、胁肋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水平处。 功效: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痰壅、气逆所致的胸闷、腹胀等症。

  

治疗肝脾肿大,久久搓摩。中气下陷,肾不纳气者慎用本穴。

  

六、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脐上 4 寸处。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推中

  

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 涌吐的作用。

  

七、腹

  

定位:腹部

  

功效:摩腹:消食、理气、降气。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 食。

  

临床应用:乳食停滞、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症。健脾止泻;便 秘、胀腹、厌食、伤乳食泻,消食、。

  

八、脐

  

定位:肚脐中。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11 / 15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九、天枢

  

定位:脐旁 2 寸。

  

功效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胃肠炎,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

  

十、丹田

  

定位:小腹部,脐下 23 寸之间。 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腹痛,疝气,遗尿,脱

  

肛等症。治尿潴留。

  

十一、肚角

  

定位:脐下 2 寸石门)旁开 2 寸之大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腹痛,以寒痛、伤食痛为佳。

  

背腰骶部穴位

  

一、五背俞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定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依次为第 3、5、9、11 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 寸,左右各一。肾俞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左右各一。

  

功效:调节脏腑气机,补其虚,泻其实。

  

临床应用:脏腑实证于法稍重,宜点,宜口口,宜擦。虚证宜久揉并 振之。分清虚实,

  

治五脏疾病。

  

二、大椎(百劳)

  

定位: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属 督脉。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捏挤、百日咳。中暑发热。

  

三、命门

  

定位: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温补肾阳。 临床应用:补肾要穴,治疗肾气虚、肾阳虚所致之病症。

  

四、肺俞

  

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肺之背俞穴。

  

功效:益气补肺,止咳化。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咳嗽、痰鸣等病症。风寒咳嗽、寒喘用揉肺俞

  

12 / 15

  

或擦肺俞;风热咳嗽、热喘用分推肺俞。

  

五、脾俞

  

定位:在第 11 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脾之背俞穴。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祛湿。

  

临床应用:呕吐、腹泻、府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风、四 肢乏力。

  

六、肾俞

  

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 1.5 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系 肾之背俞穴。

  

功效: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临床应用:腹泻,便秘,哮喘,少腹痛,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

  

七、腰俞(腰眼)

  

定位:在第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 33.5 寸凹陷处;又说在第四腰椎

  

棘突下旁开 3、54 寸凹陷处。属经外奇穴。 功效:通经活络。 临床应用:多用于治疗腰痛,下肢瘫痪,泄泻等病症。

  

八、七节骨

  

定位: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呈一直线;又说自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 呈一直线。

  

功效: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临床应用:便秘、痢疾、身热、汗出、口苦、口臭等。长于调理二 便。

  

九、龟尾(长强)

  

定位:在尾椎骨端,又说在尾椎骨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处,属督脉。 但小儿推拿应用中习惯取尾骨端。

  

功效:通调督脉,调理大肠。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腹泻,为止泻要穴。也用于便秘、痢疾、脱脏、 肛裂、痣漏等。

  

十、脊柱(脊)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穴呈线状。 功效:调阴阳,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腹痛、呕

  

吐、便秘等病症。

  

13 / 15

  

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足膀胱)

  

定位: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 功效:利尿,清热。 临床应用:清法代表,用于夜啼、流延、胎黄、湿疹。也治小便短

  

赤、淋漓不尽、尿闭、大便稀黄臭秽等。

  

二、百虫(血海)

  

定位:在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当髌骨内上缘 2.5 寸处。属足太阴脾 经。

  

功效:通经活络,平肝息风。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惊风、抽搐、感 冒元汗、寒热往来、各种疹子等。

  

三、膝眼(鬼眼)

  

定位: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内外侧凹陷中。外侧凹陷称外膝眼 功效:通经活络,息风止搐。 临床应用:用于下肢痿软、足膝无力、膝痛。也用于急慢惊风、抽

  

搐。

  

四、足三里

  

定位:在外膝眼下 3 寸,距腔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 足阳明胃经。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

  

临床应用: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乏力。呕吐,脾虚泄 泻,以作小儿保健。

  

五、前承山(条口)

  

定位:在小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约当膝下 8 寸。 功效:息风定惊,行气通络。 临床应用:惊风,下肢抽搐,下肢痿软。以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

  

搐;通经络,行气血,纠正畸形,肌肉萎缩、足下垂等病症。

  

六、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高点直上 3 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 助运化。

  

临床应用:身热、汗出、心烦不眠、口渴、睡中磨牙。用于遗尿、癕 闭、小便频数、尿赤涩痛。下肢痿软、僵硬等。

  

七、丰隆

  

定位:在外踝尖上 8 寸当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胫腓骨之间。 14 / 15

  

属足阳明胃经。

  

功效:和胃气,化痰湿。 临床应用:化痰要穴,用于痰鸣、气喘、咳嗽,及下肢痿等。

  

八、太冲

  

定位:在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趾缝间上 1.5 寸,当拇 长伸肌腱外缘处。

  

功效:平肝息风。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惊风。

  

九、委中

  

定位:在胭窝正中央,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 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疏通经络,息风止痉。 临床应用:急慢惊风,斜视,多动症,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十、后承山(承山)

  

定位:在委中穴直下八寸,即委中穴与平昆仑穴处跟腱连线之中点, 功效:通经活络,止痉息风。 临床应用:下肢痿软无力,立迟,行迟,惊风,抽搐。腿痛转筋等病

  

症。

  

十一、仆参

  

定位:在昆仑穴下,跟骨外侧下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效:益肾健骨,舒筋活络,安神定志。 临床应用:用于足跟痛、膝关节痛、下肢瘫痪,以及尿道炎、癫痛、

  

鼻出血。腰痛、晕厥、惊风、

  

十二、昆仑

  

定位:在跟腱与外踝尖中点之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解肌通络,强腰补肾。 临床应用:惊风、抽捕、昏仆不知人事。也治腰痛、下肢痿软、痹痛

  

等。

  

十三、涌泉

  

定位:在足掌心前 1/3 与后 2/3 交界处的凹陷中。 功效:滋阴,退热。 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以治疗五心烦热,烦躁不

  

安,夜啼等病症;可用于退实热。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 泻。掐涌泉能治惊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