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监高减持对股票影响,减持对公司或股东有什么利弊

  

  最近股市回暖。指数从2440.91上涨至2729.46,涨幅超过10%。随着市场的完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也开始抬头。截至2月14日,今年a股仅交易27天,但上市公司股东已发布417份减持计划,涉及227只股票,预计市值340.63亿元,其中66份减持计划属于清仓减持。   

  

  市场上涨,股东减持加剧,这是目前市场需要正视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目前的IPO制度为股市创造了大量的限售股。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一家公司上市,至少会带来3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最多时限售股规模达到首发流通股的9倍,全部上市套现。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上市是为了给限售股现金减持提供机会。市场的转暖是限售股套现的好机会,限售股股东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减持的机会。因此,预计上市公司股东将大规模减持甚至清仓。   

  

  但这种减持显然对股市的发展有负面影响。首先,是市场资金的分流。今年截至2月14日,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417份减持计划,预计减持市值达到340亿元,对市场的冲击较大。更何况这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对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和董都在减持股份,有的甚至清仓减持。作为投资人,有什么理由看好公司的未来?这对市场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然而,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毕竟限售股减持是符合现行政策的,包括一些重要股东的清仓减持。由于政策允许减持股份,同时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造就了大量的限售股,而这些限售股的成本极低,使得股东可以在任何二级市场价格减持股份,获取暴利甚至是暴利。由此,只要时机合适,这些限售股东的减持将是必然的。因此,要解决限售股的减持问题,避免重要股东的密集减持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对市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限售股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IPO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并规定首发流通股的规模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0%。应从源头上控制限售股的规模,防止IPO制度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防止股市成为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   

  

  其次,要完善限售股减持制度。一方面,延长限售股锁定期,将最低锁定期设定为3年;另一方面是延长限售股减持期限,规定每年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减持限售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同时规定公司业绩变脸、亏损,不得减持其限售股。   

  

  此外,当控股股东持股减少至公司总股本的20%时,控股股东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减持,只能通过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股转让给有意接手公司经营发展的机构投资者或企业法人,以规避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