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用卡办卡进度查询,中信信用卡办卡进度查不到

  

     

  

  在所谓的“存量时代”,虽然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速可能不如从前,但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兴起,各个细分市场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这也是存量中的“增量”。   

  

  ――新金融   

  

  2021年上半年财报透露,各银行卡中心交出了后疫情时代的又一份答卷。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社会经济重回正轨,消费回暖,信用卡行业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   

  

  上周,中信银行信用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累计发卡量达9683.18万张,较去年末增长4.55%;贷款余额再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4.68%;信用卡交易金额达到13277.56亿元,同比增长14.13%。   

  

  同时,该行信用卡业务上半年光资本收入就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12.5%。交易量、轻资本均取得「双位数」的显著增长。   

  

  较早披露财报的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各项数据也实现正增长。特别是信用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两位数。   

  

  不过,这种复苏与去年上半年疫情最严重时期相比,信用卡行业的市场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麦肯锡在一份关于消费金融的报告中指出,2020年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转折之年。   

  

  所谓的拐点,不仅仅来自于行业内部增速的放缓和监管政策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经过疫情的洗礼,从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到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都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在未来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信用卡行业需要立足长远,建立相应的发展模式。   

  

  中信银行信用卡作为上半年业务增长最亮眼的机构之一,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样本。在上半年的消费复苏浪潮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之所以能踩准“节奏”,与过去几年数字化能力的积累和场景生态的布局密不可分。   

  

  更重要的是,随着信用卡行业“存量时代”竞争的日益激烈,优化「客群结构」与「资产结构」成为新命题,的这些能力也正在转化为更强的业务“韧性”和更好的业务可持续性。   

  

  1.踩节奏。   

  

  作为支付和信用的结合,信用卡业务的复苏是建立在交易活跃的基础上,从中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收入增长,比如分期业务。   

  

  因此,信用卡交易金额和信用余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指标。前者可以直接反映用户的活跃度和平台粘性,后者则是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从交易金额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实现了2020年以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14.3%的同比增速也超过了招行和平安,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时,中信银行在2021年中报业绩路演中提到,新增信用卡贷款规模超过五家国有银行,在14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四。此外,据了解,该行信用卡的有效客户数和贷款余额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三。   

  

  从这些指标来看,上半年中信信用卡的交易活跃度和用户粘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这种变化与经济复苏和消费复苏密切相关。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的复业和就业环境的改善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倾向于“多消费”的城镇储户比第一季度增加了2.8个百分点,消费信心仍在恢复中。   

  

  但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考验的是各卡中心抓住机遇、并驾齐驱的能力。   

  

  西南证券在《消费未来的「新风向」》报告中提到,疫情带来了消费的“变异”,其中最主要的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数字化转变加速。.   

  

  在零售方面,直播的形式   

  

  虽然这些消费趋势已经有了苗头,但疫情还是为他们按下了“快进键”。相应地,信用卡行业也必须快速适应,这体现在业务上,即一套场景搭建、生态建设、用户运营的组合拳。.   

  

  首先是触控方式的改变。作为继实体卡之后信用卡业务的重要载体,各卡中心这几年一直紧跟移动互联网大潮,全力布局APP。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APP“手机卡空间”注册用户超过4300万,同比增长22%;MAU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9.5%。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上线华为鸿蒙系统「动卡空间APP」,同期推出原子化创新服务,成为首家拥抱华为鸿蒙生态的金融机构。

  


  

此外,在经历了实体卡1.0时代、绑定第三方支付的2.0时代之后,中信银行信用卡正在全面推进3.0进程――信用卡与手机合二为一。过去一段时间,中信银行信用卡深度布局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多终端生态。

  


  

8月27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宣布,与小米公司、中国银联合作发行的数字信用卡――「中信小米探索卡」国内首发上线,这是该行联合手机厂商合作发行的又一款「手机里的信用卡」重磅产品。

  


  

  


  

而在去年,该行与华为合作发行的首款数字信用卡Huawei Card,目前申请量已突破400万,并已拓展至智能手表的支付应用,进一步巩固其手机智能终端生态的领先优势。

  


  

如果说触达方式是改变的起点,那么由此带来的用户洞察深度增加、维度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场景搭建和生态圈布局是服务进化的关键。

  


  

为此,中信银行信用卡全面构建新媒体平台矩阵,探索抖音、直播等新兴渠道,保证流量触达的多元性和延续性,为完善用户画像和深度挖掘需求奠定基础。

  


  

而通过客群细分和精细化需求发掘,中信银行信用卡搭建了丰富的场景生态。一面通过连接超10万家合作商户,布局汽车、餐饮、出行、商超、健康服务等33类生活消费场景,着力打造「生活+金融」生态圈;另一面,基于数据洞察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提升交易频次和用户体验。

  


  

当然,无论是交互方式的丰富、产品体验的优化,还是运营和服务的全旅程重塑,都需要足够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作为底层支持。

  


  

2019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投产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StarCard新核心系统,基于对传统信用卡业务系统的解构再重构,为线上场景和服务生态的拓展奠定了关键基石。

  


  

2、商业可持续

  

从前几年开始,信用卡进入「存量时代」的声音就已经出现。

  


  

根据央行支付数据,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信用卡发卡增速开始放缓。而在疫情爆发之后,逾期率一直处于相对高位,截止到今年一季度,仍未回到2019年底的水平。

  


  

确实,信用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不可能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通道,且在周期波动中,共债、监管收紧等复杂的风险因素交织,机构扩张审慎。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商业可持续,更加考验机构的能力。

  


  

为了实现前述目标,中信银行信用卡进行了深度结构调整,在今年上半年取得「客群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双优化」。

  


  

其中,前者主要是对客群的精细化运营,即颗粒度更细的风险监控与客户分层。这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风险管控,有意识地扩大优质客群占比,降低内外部风险。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风险定价和差异化产品的匹配提升不同用户的价值贡献。

  


  

这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甚至整个中信银行大零售业务发展的优势所在――深耕客群价值经营,典型如车主、商旅、宠物等都是其特色经营的代表。其中,商旅客群规模稳居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

  


  

所谓「存量时代」,虽然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速可能不复从前,但是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崛起,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这也是存量中的「增量」所在。

  


  

而为了拓展「增量」市场,「客群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带来「资产结构」的调整,因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机构要以更多元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差异化优势。比如,整合中信银行甚至中信集团的资源优势,通过会员制经营模式,与财富管理等业务交叉联动,丰富权益选择。

  


  

而这也将进一步提高信用卡业务的抗周期能力、锻造业务韧性。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实现轻资本收入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12.5%。

  


  

着眼于未来,信用卡行业必须直面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市场逻辑的调整。麦肯锡报告指出,存量时代,消费金融面临着三大挑战:市场步入降息通道、息差收窄;监管收紧、市场竞争加剧;不良率仍存在上行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以低价争夺市场、一昧追求规模的时代已然过去,精细化经营、差异化服务能力将变得愈发重要。这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立足当前、布局未来的优势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