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链,社会评论怎么写范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网络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就是所谓的“鄙视链”。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成了“鄙视链”中的一环。似乎大家都进入了全民互鄙视的时代,颇有“谁不鄙视别人,谁不被鄙视”的氛围。各种“鄙视链”也是大家津津乐道,妙趣横生。但问题是,有多少人考虑过其中隐藏的负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鄙视链”。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之间,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同一城市的居民也会被分成“369等。”因为他们住在哪个城市或者离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近。你不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难怪有人说网络上的“地域之争”愈演愈烈。这种“鄙视链”很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大学不同专业之间也存在“鄙视链”。一些人文学科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而一些“鄙视链”中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职业,却成为了被鄙视的对象。久而久之,一些学科和专业甚至被人为“妖魔化”,影响了公众对这些学科和相关师生、科研人员的认同和尊重。你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平日里就是个笑话的“鄙视链”,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科、某些专业后继无人!   

  

  更不用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炒作的“后XX鄙视链”了。70后、80后、90后、00后之间的“鄙视链”可谓错综复杂,相互翻白眼、相互鄙视,颇令人担忧。在网上,你说他“老古董”,他说你是“垮掉的一代”。这种“轻视”往往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阴影。为什么觉得很尴尬?   

  

  抛开所有的傲慢和偏见,抛开那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和好争吵的想法。其实,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人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呢?为什么不喜欢对方,看不起对方?恐怕大部分人都被这种“鄙视链”所忽悠和蛊惑,犯了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或者看热闹起哄苗不辨是非的错误。   

  

  对于大众媒体和传播平台,不要为了流量和眼球去炒作各种“鄙视链”。对于普通网友来说,不要为了好玩和新奇而哭诉各种“鄙视链”。让各种“鄙视链”随风慢慢散去吧!如果非要建立一个链条,那么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建立一个“学习链”怎么样?毕竟,与其盯着对方,夸大别人的缺点,不如取长补短,对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