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从入门到精通,价值投资论证

  

  和大家分享了柳峰的草根成长之路后,很多朋友问如何慢慢形成这种独特的投资思维。一个职业投资经理的成长之路,必须从研究员开始。只有扎实的研究,才能支撑你的投资思维体系不至于崩溃,在投资界不断发掘价值。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魔鬼般的阅读和写作,补上常识,不断积累,沉下心来,抽离出来,才能有小成就,用实践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放松身心。   

  

  一、研究的目的   

  

  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即研究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将高价值、重要的事情的确定性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对决策具有真正的参考意义。现阶段研究要产生价值,追求投资胜率和赔率的对等。服务于投资,服务于资产曲线,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很有方向感,把大问题看清楚,小问题以后再研究。在我看来,投资价值,来源预期差,这个预期差,客观认知价值差,就是你觉得一个东西值多少钱?还有就是知道时差的价值差,就是一个东西值两两。你是比别人早还是晚意识到?早意识到总是好事,晚意识到总是好事。   

  

  在具体的价值认知上,有几种价值观:   

  

  (1)是企业持续增长带来的价值。公司的行业轨迹、竞争力、公司治理、商业模式是否让他能够持续赚钱?而且赚钱相对容易?也就是说,为业绩赚钱。   

  

  (B)景气反转:关键在于判断景气。它的特点是弹性大,无论业绩还是股价。关键在于选择并密切跟踪行业景气指标。长期跟踪,建立灵敏度。   

  

  (三)事件驱动:关键在于信息和判断。它来自于公司体制的重组,或管理层的变动,或并购,或产品专利的创新。缺乏理性判断的信息会成为噪音。   

  

  (4)交易的价值。还是炒作的价值。风一吹,可以享受盛宴,但要有理性的判断。交易只是一个附加项。   

  

  最后我觉得大的价值还是要从源头上追溯,也就是从产业趋势的起点上追溯。不管你是学长还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初学者,你都要学会站在行业的顶端和前沿,站在企业主的角度思考大问题。即使你在一些小问题上做的很完美,它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大问题上的模糊准确性远比小问题上的完美准确性重要。   

  

  一个私募研究员的进阶之路   

  

  二,研究的逻辑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逻辑框架来思考,即宏观逻辑、产业逻辑、商业逻辑和金融逻辑。   

  

  其中有宏观逻辑:'s宏观经济的因素,也有来自社会思潮、群体心理,甚至政治经济关系的因素。比如人口红利与中产阶级升级的区别,产业微笑曲线升级的逻辑,社会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逻辑等等。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逻辑:不同产业的核心驱动因素和竞争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而在当前的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其变化的原理更不同于以往。比如说TMT里的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流量红利可能已经基本结束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时间开始接近天花板,增量创新越来越难。更有可能的,是股票之间的替代竞争,以及一些微创新。包括手机快充、摄像头、屏幕、射频、散热等。   

  

  看一个企业在业务逻辑:,的业务首先是看它的战略布局和业务方向是否符合上面提到的宏观逻辑和产业逻辑,是否符合社会潮流和产业大方向。看一个公司主营业务的比重。看一个公司的产品怎么样?社会认可度呢?赚钱有多容易?商业模式是什么?管理团队的构成是怎样的?一个公司的团队再牛逼,如果违背了这两个大方向,还是会很难操作,成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   

  

  财务逻辑:是逻辑的证明,首先是工业和商业的逻辑,其次是金融数据。你不能颠倒顺序。你不能看到一个公司财务状况不好就抛弃它。你要看有没有反转的逻辑。你看不到一个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就觉得它很有投资价值。价值的源泉在哪里?有连续性吗?财务是对企业过去经营行为的数字化、结构化的总结和记录,通过它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验证企业业务的特点和问题。   

  

  这四个维度是一个公司和一个行业相互验证、相互关联的逻辑闭环。研究一个微型企业,需要有很强的自上而下的思维。大逻辑有严重缺陷的公司,一方面成功难度大,另一方面研究难度大,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很差。   

  

  第三,研究者的进阶路径   

  

  (a)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和能力圈。建立自己的行业、公司、投资建议分析框架,清晰把握框架中的每个跟踪点。这样你才有持续改进的基础。一旦框架被证明是有效的,投资生涯就有了锚。你不会犯太多错误,也不太可能错过一个大机会。你是这个行业最专业的。这个能力圈包括知识的能力圈,还有关系圈的能力圈。找这个行业最专业的行业研究员(拳击,以及这个行业的实际从业者)帮你成长,重复PK,多次示范。   

  

  (2)对行业内个股进行覆盖研究,形成结构化文档。重要信息流程   

汇总和有逻辑的数字化表达,形成记录的习惯,几年下来,这些研究成果沉淀下来就非常有价值。前期可以是先从行业的最好的5个公司开始研究。

(三)建立定时检验机制。在框架体系内不断优化。做到对覆盖行业的股私票熟悉并逐渐精通,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把所负责的行业股票涨跌幅排序,分析两端个股原因,对照研究体系,反复检验。哪个公司是符合预期,哪个公司不符合预期,管理层问题?产品问题?模式问题变化?这样把行业知识库和个股逻辑不断深化和优化。
(四)成为投资经理。研究了好公司,还要考虑估值的问题。就是买不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的问题。这个主要是基金经理考虑的。对于研究员来说,要持续研究与跟踪最重要的行业,以及行业里最重要的公司,市场总会有买入机会的。

一个私募研究员的进阶之路

四、 我们要干什么?

(一)需将重点关注的行业按细分行业分类理清研究框架。比如电子行业的可穿戴(无线耳机)、快充、散热(之前散热单体量的5倍)、手机镜头、IGBT(功率半导体)、Miniled屏幕等。把这些行业先理一遍。云计算的IDC、云游戏等,消费的白酒、酱油等。

(二)保持每周写二篇报告的节奏。报告前期可以是抄写,可以是拼凑,先有数量,再有质量。先形式,先僵化再优化。每周报告内容一篇行业一篇个股。一周1.5万字,浅度覆盖3000字,深度7000字。基础的东西靠磨,高强度的磨。

(三)每天盘后分享至少一篇研报。盘中时间尽量不看盘不交易。专心撸研报。形成交流氛围。

(四)坚持每天复盘后分享行业资讯。形成跟踪数据和行业沉淀。

如果一个研究员要做的好,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独立判断的成功案例和错误案例,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成功案例和刻骨铭心的错误案例,才能帮助自己成长。进入这个市场,就不能是裸奔之身,一定要武装好自己,路上虽漫长而艰难,亦不能轻言放弃。愿共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