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软件,慧眼识图软件最新正式版

  

  7月1日起,上海将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根据规定,今后个人搅拌垃圾最高可罚款5万元,单位搅拌垃圾最高可罚款5万元。而且违规行为将被纳入征信系统,“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将从天而降。上海居民仍处于震惊中,北京等其他45个城市的垃圾分类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在日常生活中,每种垃圾往往包含多种内容。仅凭经验,人们将其归入不同的类别,难免会有偏差。幸运的是,由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先进计算技术的发展,垃圾分类和识别变得准确高效。   

  

  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垃圾分类识别是否可以做到非常准确?快吗?技术需要多久才能成熟和普及?带着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采访了曙光公司大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怀鸣博士。   

  

  据宋怀鸣介绍,在计算机大数据可视化分析领域,目前图像分类主要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分类技术有很多种。具体到垃圾分类,有单一目标分类,即对整张图片进行分类,对图片赋予唯一的分类标签,比如单个瓶子的照片——可回收,石头湿垃圾的照片;多目标检测和分类就是对图像中的各种垃圾进行定位和分类。比如在一堆垃圾中,瓶子是可回收的,而废纸是干垃圾。前者,技术相对容易实现,近期市面上流行的几款手机垃圾分类app都采用了这种技术;后者在生活中更实用,应用场景更广泛,但也更难开发。   

  

  大数据智能技术能否借垃圾分类一双“慧眼”?图为曙光眼系统垃圾分类模拟实验。   

  

  目前垃圾分类识别技术的计算产品和算法已经成熟,但难点在于缺乏足够的训练图片集。由于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它对数据量和训练样本的质量要求很高。数据量越大,识别和判断就会越准确。宋怀鸣介绍,理想状态是每一类垃圾数据集都是上万张图片,准确率能达到95%以上。如果图片集数量不足,精度会降低。此时曙光的做法是用图像增强技术增加训练数据的量级,提高识别准确率。   

  

  至于图像识别的速度,不仅取决于终端的网络延迟,还取决于后端的处理速度和算法复杂度。以“曙光颜回”为例,即使在光线较暗、明暗适中、物体有一定程度变形变色的情况下,它仍然可以实现毫秒级的快速物体识别。   

  

  其实曙光颜回的主要用途不是垃圾分类,而是智能视频人脸识别,可用于会议签到、刷脸支付、酒店入住、各类门禁等场景。广泛应用于会场、车站、机场、学校、地铁、住宅小区、超市、酒店、企业前台等复杂场景。   

  

  对于成熟的垃圾分类识别技术能普及多久,宋怀鸣非常乐观。有46个城市,几亿刚需人群,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巨大。即使是复杂多样的垃圾定位和分类应用,预计半年内也会成熟并广泛应用。(益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