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率多少算好,成交率多少算合理

  

  一到节假日、新季或者商场,商铺就会迎来客流高峰。外人看到会说,生意红火,人流量大,做交易的人多,业绩肯定很好。   

  

  其实也不一定。人流量大,店铺的运行负荷也大。店里人多,顾客想看的衣服会被挡住;没时间补货,顾客想找的款式和尺码找不到,也没有导购问;试衣间和收银台排起了长队,顾客看不到尽头就干脆放弃了。高峰期的换手率可能会比平时低。   

  

  如何提高峰值成交率?加人,加班,加强服务,多备箱货?当然,但还不够。   

  

  在我看来,高客流量带来的不是问题数量的增加,而是问题复杂性的增加。高峰运营不是把平时的货物、人力、服务翻倍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作为一场战役来打,从人、货、场三个维度来重新组合。   

  

  这涉及三个关键策略:调整客户的移动线路,提高散货效率,创造一个自助购物环境。一个一个说吧。   

  

  调整顾客动线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在高峰期调整客户的动线。   

  

  动线就是顾客在店面中的移动线路,如果这条线路合理、流畅,就可以避免产生死角,提高每一平米带来的营业额。   

  

  那么,如何评价一条动线是否合理呢?   

  

  对于快时尚服装店来说,在平日里,如果一家店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面积,放置足够的货架,让顾客顺利到达每个角落,我觉得这种状态是合理的。说白了就是让顾客在逛了一个星期的店之后,用最短的时间和路径看到最多的商品。   

  

     

  

  但遇到客流高峰时,平日合理的动线可能效果并不好。   

  

  我们有一家平时业绩很好的店。客流一到高峰,一楼就会拥堵。顾客进门后,只在门口的一小部分溜达,然后转到二楼或走出店铺。这样一来,一楼大面积的货架曝光率很低,没有人可以环视里面摆放的热销商品,无形中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我该怎么办?当时一下子发现不了问题,就干脆站在店铺的一个高处,静静观察了十几分钟。   

  

  这样看,我发现所谓的拥堵并不是整个店都是水,而是一楼中央几排货架附近有一个最严重的拥堵点。顾客从两个门进来,自然会聚集在这里。而且旁边有试衣间,排队会占一些地方。大量顾客在这里失去了耐心。   

  

  我的解决办法是直接把中间的两个架子去掉,打通动线。重点是,架子越多越好。你可能失去了两个架子,但同时你保住了身后的三面墙。   

  

  上面提到的试衣间和收银台排队也是动线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死角。一旦排队达到一定长度,不仅切断了店铺的动线,后续顾客也几乎不会排队。   

  

  管理好排队是门学问,我会在顾客排队的时候做三件事:   

  

  首先,告诉等待时间。提前告诉客户你要多久才能到这个位置的前面,让客户有心理预期。如果空间允许,可以在排队附近摆放一些低价高频的小商品,分散顾客排队的不耐烦情绪。   

  

  第二,引导先买后试。我会使用口碑推送和POP展示卡,也就是吊牌、海报、小贴纸、展示架等类型的展示,反复和顾客强调,喜欢的衣服可以先买回家再试穿,一个月内支持换货。   

  

  这一招可以挽救很多因为不想在试衣间排队而放弃购买的顾客。   

  

  第三,同步活动信息。有促销的时候,顾客排队也不是不能接受。最可怕的是活动信息提前不到位。   

  

  顾客等了几十分钟,终于轮到他结账了。直到那时你才告诉他你的总数是850元人民币。今天达到1000人民币就可以获得一份礼物。你想要选择另外一个吗?脾气不好的顾客连这850的衣服都不想直接买。好脾气,回头看看th   

  

  所以,既然做活动,就要把信息同步到位。我会在队伍门口和每一排岛线布置POP展板,标明参与活动的方式,也要求结账队伍附近的员工自觉加强口头推送。   

  

     

  

  提高散货效率   

  

  线路已经开通。高峰期还有其他阻碍交易的问题吗?   

  

  当然有。如果货架上只剩下几件衣服,顺利移线也没用。顾客没什么可买的。   

  

  高峰期缺货,消除了货不够的低级错误,更多时候是散货环节出了问题。   

  

  散就是“散”,就是把顾客试过没买过,堆在试衣间门口的衣服挂回店里。散货速度慢,准备再多的货也没用。顾客喜欢试穿热销的型号和流行的尺码。不散货,只补货。最后,试衣间前越堆越多的衣服。   

  

  我该怎么办?今年带你去几个新店练习散货,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带大家了解整个店铺的布局规律,分块记忆系列、款式、品类的位置。   

  

  比如女装和男装系列,固定分布在店门口的左右两侧。女装的职业风格和休闲风格会根据数据变化定期调整,但会一直放在女装区入口附近的展厅。   

  

  在这个规则的框架下,当员工终于可以拿到一件女式休闲毛衣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我会去a。   

区域去散货,拿到男士西裤,就去D区域。

  

第二个要点是,在试衣间实现完美衔接。

  

在试衣间门口,有员工专门负责把试过的衣服整理好,挂上一辆小推车,负责散货的同事要从小推车上把衣服拿走散掉。我的要求是,在挂上推车的这个环节就给衣服分类。

  

这个动作其实不难想到,但能做到的不多,因为对挂衣服的员工来说,他的最高任务是把堆成山的衣服尽快挂起来,保持试衣间门口干净利落。

  

于是,散货的人要在一排没有规律的衣服里一件一件去找自己区域的衣服,要是他认不全,一次就拿不了几件,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我的办法是,把小推车的横杆分成几部分,贴上标识,每个部分对应卖场的一个区域或者一个风格品类。

  

负责挂衣服的同事只要稍微留神,就能把衣服挂到对应的部分,负责散货的同事可以直接把自己区域的货品全部抱走,不用再翻找。

  

这样一来,散货的整体效率能翻好几倍,顾客才能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款式和尺码。

  

但这里有一个陷阱:

  

如果你等客人都涌进店了,再跟店员说“想办法加快散货速度”,就相当于仗已经开打了,再让战士去擦枪。

  

最理想的,是在新店开业、节假日等大型高峰来临之前,集中两天时间带大家把散货流程练熟。像是熟悉卖场布局、按区域给衣服分类,如果不经过几轮刻意练习,到了高峰期再提要求,那员工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付,速度一样提不上去。

  

打造自助购物的卖场环境

  

到了这一步,还有一个重点问题没有解决:高峰期,导购没法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帮忙找尺码,做搭配建议。

  

在快时尚零售门店,1v1的服务并不是业绩最大化的好办法,人、货、场和谐才能持续提高业绩。事实上,今天的顾客自主性越来越强,各类门店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打造自助购物环境,减少对1v1服务的依赖。

  

  

具体怎么做呢?我有几条经验给你做参考。

  

导购来不及做搭配建议,除了直接把衣服搭成一套来陈列以外,你还要让能彼此搭配的衣服出现在相邻的货架上,最远也不要超过5米。

  

用POP展板来介绍衣服性能和示范搭配也是个好主意,顾客自己能读到信息,就不用再问导购。

  

顾客找不到尺码,我觉得优衣库在衣服上贴尺码贴的办法就很好,尤其对于叠起来的衣服裤子,顾客不用把它们翻开看尺码,货架更容易保持整齐,也能减少导购工作量。

  

我还想提醒你,不要把高峰期当成清仓滞销商品的机会。

  

趁着人多,把不好卖的商品卖一卖,这个逻辑不成立。相反,你要把最有吸引力的畅销商品放在最醒目的好位置上,才能让更多顾客在没有导购推荐的情况下,受到吸引,自助购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核心产品都摆在店门口,你可以把它们有节奏地分散到全店不同区域。

  

这样,顾客每一次抬眼都能看到吸引他的产品,才能不断地逛下去,就像读一本书,中间要不断有各种小高潮,才显得曲折动人,诱人深入。

  

好,高峰期提升成交率的经验我就分享完了。

  

最后,我再强调一次对高峰期的认识,高峰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不能只强化日常工作方法。

  

如果进店人数翻两倍,店铺运转的负荷可不是等比放大两倍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指数级的增长。拿一个生物界的问题来类比,如果把一只蚂蚁放大到大象那么大,但蚂蚁腿的粗细相对于身体还维持现在这样的比例,那它就根本支撑不了大蚂蚁的体重。

  

这不仅是服装行业的问题,在其他店铺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如果你是餐厅老板,在你的店里,高峰期的主要课题就是怎么提高翻台率,而不是继续精细化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