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可靠的网络贷款,安全可靠的分期贷款

  

  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的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用风险。《提示》列举了多种过度借贷营销诱导行为,包括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诱导消费者提前消费;诱导消费者在非消费领域使用消费贷款;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权。   

  

  目前,信用卡、小额贷款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客观而言,消费信贷服务在释放老百姓消费潜力、拉动内需、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度借贷是危险的,不利于健康消费环境的形成;而明知违规却游走在欺骗边缘的过度借贷营销,更有可能侵权。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不能抵御过度借贷和营销的诱惑,频繁、超范围使用消费信贷,不仅会高估自己的购买力,陷入频繁买买买的消费陷阱,还会导致负债过多、信用缺失等风险。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过度授信、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允许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近年来,信用卡违约数量激增,大学生网贷事件频发,都与过度贷款营销有关,危害极大,亟待整治。   

  

  遏制过度放贷的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信用风险,克服逐利冲动和业绩至上观念,规范放贷流程,加强信贷审核和管理,坚决遏制“以贷养贷”、“以卡养卡”行为,引导消费者健康理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树立理性消费、按需消费的观念,量入为出,不要为了盲目攀比、满足虚荣心而提前过度借贷、过度消费,以免陷入消费陷阱。“70岁花150万在养生馆4年”“月薪8000却贷款60万买健身房私教课”。在这些极端的消费案例中,虽然有无良商家的猫腻,但不得不说也有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个人因素。   

  

  近年来,中国把促进消费作为满足人民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只有制止过度信贷和过度消费,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才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必须严厉打击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的行为,防范消费领域的金融风险。消费者也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谭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