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第一人称,哪些是第三代抗精神病药

  

  写在前面:本文将针对1957年版的《 《控方证人》 .》讨论反向电影的故事创作方法虽然我们会尽量避免关键剧透,但考虑到分析会以结果为导向,我们建议你先看完电影,再回去阅读。这是一部能猜出凶手,却永远猜不到结局的经典电影。属于粉丝必看系列,豆瓣9.6分当之无愧。   

  

  此外,一些剧透可能会涉及到2010年的台剧《 《想见你》 《禁闭岛》 》。请注意。   

  

     

  

   《控方证人》 被称为逆向电影的鼻祖。   

  

  在结局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剧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三重反转,加上威尔弗莱德爵士和护士之间的调侃反转。   

  

  电影是如何制造反转的?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把整个故事线梳理一下,一切就清楚了。   

  

  英国士兵伦纳德遇到了德国女人克里斯汀。   

  

  伦纳德娶了克里斯汀。   

  

  伦纳德遇到了弗伦奇太太,想让弗伦奇投资他的打蛋器。   

  

  命案发生。   

  

  谋杀发生后,伦纳德回家了。   

  

  伦纳德被警方起诉,伦纳德请求威尔弗莱德爵士帮助为他辩护。   

  

  审判   

  

  句子结束和结尾   

  

     

  

  如果按照普通的叙事从头到尾讲故事,电影就不会反转。   

  

  所以,是叙事创造了反转。   

  

  在想象的故事线中,创作者需要隐藏一些信息,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人物的叙述或者倒叙,把隐藏的信息抛出来,让故事有了新的面貌,给观众制造惊喜。   

  

  怎么隐藏?   

  

     

  

  这需要考虑到视点(视角)的应用。   

  

  不管是不是反转电影,故事的创作者都需要决定让观众知道多少。受众一定不是绝对的“全知”。原因一是故事需要悬念,二是便于观众融入故事。   

  

  很多时候,观众会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欣赏故事,可以方便观众对主人公产生认同感和同理心,关心他的命运。   

  

  换句话说,要写一个故事,首先要找到一个观点。这种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不可改变的,比如《摄影机的 《小丑》 .》从头到尾都跟着亚瑟,所以观众很容易同情这个可怜的角色。   

  

     

  

  为了让观众更了解剧情的发展,经常变换观点,尤其是讲述宏大的故事。例如, 《复仇者联盟》 系列是视角不断变化的第三人称视角。   

  

  无论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视角,一个完整的故事线都是部分隐藏的。   

  

  如果要制造反转,选择一个观点,让故事留白,就要注意了。   

  

  所谓反转,就是剧情本身往A方向走,但是新的信息点抛出后,又转向b方向。   

  

  从Ted的角度,这是一个警察调查精神病院失踪的故事,从 《禁闭岛》 's第一人称的角度。但最后,当医院的视角打开,新的信息点出现,影片就变成了一个治疗精神病人的故事。   

  

     

  

   《想见你》 ,是一部第三人称戏剧,是从黄宇璇的角度讲述的。这是一个关于她失去男朋友的平淡爱情故事。但陈韵如的视角正式打开,故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可见,不同的视点选择是可以进行反演的。关键的地方是,前期视点所给出的信息,能够拼凑出一个流畅的故事。新视点打开,新的信息又能和旧信息结合,再制造出“另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大拼图。把大拼图的一部分拿出来,做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拼图,让观众以为这就是全部。只有当他们后来看到完整的大拼图时,他们才会感到极其惊讶。   

  

  是 《控方证人》 把整个“大拼图”中的一小部分拿出来,拼凑成了一个“新拼图”。   

  

     

  

  从上一篇文章整理的整个故事线可以看出,这本质上是一个英国士兵伦纳德和德国女人克里斯汀爱恨交织的故事,但电影   

先取出来的,是两块小拼图。

  

分别是:

  

⑥Leonard被警方起诉,Leonard请求Wilfrid爵士帮助辩护

  

⑦开庭审理

  

加上剧本选择从大律师Wilfrid爵士的视角出发,电影就变成了一个律师重出江湖,替嫌疑犯辩护的律政故事,而非Leonard和Christine的爱情故事。

  

为了隐藏关于Leonard和Christine的信息,整部电影的视点几乎只跟着Wilfrid爵士。

  

其他人的视角,都是通过口述呈现,其中真实发生的部分给出了闪回片段。

  

观众通过Wilfrid爵士的视角,当事人的讲述,又可以拼凑出关于Leonard的“新拼图”。

  

也就是①到⑤的部分。

  

①英国士兵Leonard与德国女人Christine相识

  

②Leonard与Christine结婚

  

③Leonard与French太太相识,想让French投资自己的打蛋器

  

④命案发生

  

⑤命案之后,Leonard回到家中

  

  

看起来Leonard的“新拼图”是流畅完整的,但其实完整的“大拼图”还有拼图没有拼凑进去。

  

隐藏的拼图分别是:

  

⑴Christine遇见Leonard前的真实过去

  

⑵Christine和Leonard的婚姻生活状况

  

⑶Leonard的婚外生活状况

  

⑷命案过程

  

⑸命案后Leonard和Christine的处理方式

  

⑹命案后Christine的个人行动

  

只有特定的角色视角才能看到这些“隐藏的拼图”。

  

Christine看到的是⑴,⑵,⑸,⑹;

  

Leonard看到的是⑵,⑶,⑷,⑸;

  

其他角色都看不到“隐藏的拼图”,只能看到Leonard的“新拼图”和开头的两块小拼图。

  

警方视角,看到的是⑤;

  

管家Janet MacKenzie视角,看到的是④命案发生前后(但不是⑷的过程)。

  

Wilfrid爵士(观众)视角,通过Leonard的讲述,看到①,②,③。

  

  

《控方证人》其中一个精妙的地方是,仅仅依靠台词的方式,就把隐藏的部分呈现了出来。

  

而且每一次拿出“隐藏的拼图”,就能制造一次反转。

  

结局Christine先拿出了她手上的部分,故事就成了妻子智救丈夫。

  

然后Leonard拿出了他手上的部分,故事又变成了丈夫利用妻子脱罪。

  

最后是Wilfrid爵士的最后一块拼图,故事以一起新的血腥命案收场。

  

⑶,⑷,⑸,⑹这四块“隐藏的拼图”是人性中负面的部分――人为了一己私欲,律法,婚姻都可以成为一种掩盖犯罪工具。

  

选择把这部分留到最后,制造反转的同时,把主题思想狠狠地砸在了观众的脑袋上,故事的震撼程度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知道了《控方证人》制造反转的方法,对于其他反转电影,想要洞察先机,享有提前猜到答案的观影乐趣,就简单多了。

  

第一,确认电影的视点,哪些角色的视角是展示的,哪些角色的视角是隐藏的。

  

第二,在心中构思“大拼图”。不要急于把编剧提供的拼图拼完整,思考哪个部分可能存在“隐藏的拼图”。

  

第三,不要从编剧提供的视点去思考,要从隐藏的视点去思考。想想其他角色的目标和动机,或许就能提前找到“隐藏的拼图”。

  

  

《想见你》来说。

  

首先是确认视点,前半部分,黄雨萱的视点是展示的,李子维的视点是隐藏的。

  

第二,在心中构思“大拼图”。如果急着去拼黄雨萱视角里的拼图,那就容易误认为这是“单人穿越剧”。

  

第三,不要从编剧提供的视点去思考。试着从李子维的角度思考,那就很有可能可以提早猜到了这是一部“双穿剧”。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当一个甘于被编剧戏耍的“傻子”,享受被反转剧情“打脸”的快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