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型理财续期份额会变吗,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一直没动静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的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正式发布,引起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震荡。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部分业务受到了直接的冲击。今天,我们就挑出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文件对咱老百姓的生活有啥影响。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打破刚性兑付,监管要求,   

  

  第一、【净值管理】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第二、【刚兑认定】经人民银行或者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其中第二条,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本意见正式实施后,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自本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法规就说到这个地方,下面看实际情况,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都买过银行理财吧?都在银行见到过,或者购买过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发行的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吧?大家买的这类、具有明确的预期收益,或者叫“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都是属于上述法规要监管改造的产品类型。购买这种产品时,大家只需要记住那个预期收益率,其他的信息就可以忽略了,反正到期按照购买本金+预期收益率拿到本金和利息,然后万事大吉,脑子里基本没有风险的概念。但实际投资过程中是否有风险呢?当然有了,只不过管理人和代销机构主动承担了这种风险。   

  

     

  

  以后就不同了,根据征求意见稿,各个金融机构未来将大幅减少该类产品的发行,2019年6月30日后全部改为净值型产品,也就是说,新发行的产品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即使有,也绝对不是承诺刚性兑付了,而且,客户购买产品后每天都可以看到净值的波动,也就是能感觉到风险,这样,投资机构就不再承担投资风险。   

  

     

  

  可是,这对于老百姓的体验又会是怎样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每天上班,我既可以选择坐地铁,又可以选择开车。区别是什么?选择地铁,虽然我可能中途换乘好几趟,而且有时候等5辆车才能上去,但是我基本可以判断,大概7点半出门,八点半前到公司;选择开车就不一定了,可能8点20到,也可能9点才能到,可能8点10分就到公司附近,但停完车走到座位上可能就8点40了,这就是不确定性,体验也不好。所以,结果就是,我每天都选择做地铁上班。   

  

     

  

  对于张大妈也是一样啊,选择报价型的产品,虽然收益可能低点,但是比较确定,安全、放心,选择净值型的固收产品,虽然可能多赚一点钱,但是具有不确定性,担惊受怕的,而且,即使多赚钱,也不会多赚太多。所以,能买到报价型产品的时候,张大妈对净值型产品还是比较抗拒的。   

  

     

  

  不过话说回来,净值型产品是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如果你习惯开车,基本上可以知道一周中哪几天比较拥堵,哪几天不太拥堵,还是有一定选择的。同样,迟早你得买净值型的。如果有很好的投资机会,遇到靠谱的经理人,还是要果断投资。   

  

     

  

  作者:慧赚钱   

  

  主播:陈硕   

  

  制片人:查尔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