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7天通知存款利率表一览

  

  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二季度货币政策如何发力颇为关注。再融资工具频繁释放什么样的信号?房地产融资政策会有哪些调整?   

  

  5月9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最新的声明中,央行提到了备受市场关注的问题,如货币政策、房地产和存款利率市场化。   

  

  在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中,央行在关键内容的表述上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报告增加了“落实各项金融政策措施,稳企业、保就业”,“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和行业倾斜”,“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并重。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重点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脱困、稳企、保就业,帮助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结构性工具成关键抓手   

  

  近期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陆续落地。今年4月以来,央行先后推出4400亿元再贷款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普惠养老领域再贷款等。   

  

  对于下一步政策“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与去年四季度内容相比,有了诸多调整。央行表示,用好支农小额贷款和再贴现政策,适时增加支农小额贷款额度,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普惠作用,加大对涉农为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联系服务行业和其他因疫情暂时陷入困难的有前景行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满足煤炭安全生产建设、发电企业购煤、煤炭储备等领域需求,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周边煤电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和普惠养老贷款给予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和普惠养老机构的金融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再贷款工具的频繁使用,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总量层面的宽松将更加克制,政策效果将更加强调精准和直接获取。   

  

  显然,在货币政策引导宽信贷的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都需要共同努力。货币当局向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减少了对信贷供给方(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约束,但实体经济需要资金,而资金通常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面。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相对于供给侧,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是宽信贷落地过程中更为关键的环节。为了从需求端刺激,预计结构性工具将是关键: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认为,下一阶段,综合考虑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物价总体温和可控、金融体系运行平稳等因素,稳健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将继续偏向稳增长,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略宽松。一方面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脱困,提高政策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内循环。   

  

  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第四季度报告的内容相比,在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上,报告新增“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的相关表述。此外还在专栏3中详细阐述了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相关内容。   

  

  央行表示,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操作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已经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存款利率很难跟随市场利率的变化。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调整。   

  

  央行表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灵活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激励。新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在当前市场利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从实际情况来看,4月下旬工农中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进行了相应下调。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4月份叠加下跌。   

准0.25个百分点,有望推动5月LPR报价下调,从而释放LPR改革潜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增加有效信贷需求。”温彬认为。

  

央行表示,下阶段,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与去年四季度报告内容相比,报告新增“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相关表述,继续释放稳楼市的信号。

  

这一表述与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脉相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相关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仍表现不佳。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7%、下跌0.9%,涨幅较上年末分别低1.3个、1.9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2.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4.8%。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3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53.2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上年末低1.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5万亿元,同比下降1.3%,增速较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进入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持续下行,在3月录得0.70%,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主要受多种原因所致:作为资金密集型投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后续乏力;疫情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承压;在中期大概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背景下,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下降。

  

报告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郑后成预计,房地产市场调控边际放松的力度大概率加大。“实现‘5.50%左右’GDP增速目标的条件之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必须企稳,乃至回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