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理财产品到期怎么赎回,工行理财产品到期了怎么没有到账

  

  最近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本金亏损,一下子占据了财经热搜。   

  

  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银行理财几乎被视为存款的替代品。所以相当于银行高息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给投资者一个固定的预期收益率,到期给投资者的就是预期收益。   

  

     

  

  所以投资者只要选择合适的期限,几乎是闭着眼睛买。而且在多年的经营中,银行经营的中低风险理财几乎没有出现过问题,可谓稳赚不赔。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以前老产品量越来越少,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开始丰富。在老产品额度压缩以及抢不到的情况下,很多客户开始在理财经理的建议下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想到居然出现了本金亏损。   

  

  一时间,银行理财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哪些产品出现了亏损?

  

  

  根据投资者反应,亏损产品主要来自几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这些理财产品的净值前段时间一直在增长,但最近突然出现了负增长。而七日和月度收益率一度变为-4%以上,引发了很多投资者的恐慌和不安。   

  

  很多人都说睡不好。他们每天早上第一时间打开银行APP,就发现自己理财亏了十几块钱,心里很慌。然后他们对媒体做出反应,向监管部投诉银行销售的不合规,再次引发人们对净值型理财的探讨。.   

  

  关于理财产品为什么会亏损,很多文章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原因大概是这些理财产品投资了债券,现在属于债券市场的一个调整期。而现在的理财属于净值化产品,因此净值的下跌反应的就是债券市场的调整。   

  

     

  

  投资网贷血本无归,投资私募违约,投资信托产品逾期,投资基金大幅亏损。现在,就连投资银行也遭受了损失。感情上,真的很难接受。一时间,焦虑再次占据了人们的思想高度。   

  

  其实这样的焦虑和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失去是痛苦的,但是现在的失去并不代表最终的失去。   

  

  道人总结了三个理由告诉你,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不完全是坏事情。   

  

  

理由一:净值变化真实,底层资产清晰

  

  

  很多投资者在APP上看到的银行理财净值曲线是一条曲折的曲线,有上有下;每天的波动和幅度都不是很大。比如下图,投资者看到这样的画面应该会很高兴。   

  

  为什么?因为这类理财产品投资债券,而净值曲线的变化反应的是市场的变化。类比为债券基金是没问题的,而这样的曲线很难是人为画出来的,是真净值产品。   

  

     

  

  真净值产品的意义是?底层资产清晰!   

  

  虚假净值曲线是一条斜率固定的直线。不会是这么复杂的折线。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真相。而底层资产清晰,就不用担心资金池风险问题。   

  

  因为过去银行理财基本都是短期投资,短期资金用来投资长期高收益资产。然后滚动发行,分期付款,银行从中赚取差价。这个个模式过去很多年都玩的很转,前提是高收益资产稳定。而一旦高收益资产出现风险,那势必会造成短期资金的挤压和坍塌,集中式兑付会引发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略有下降,与市场走势保持同步。净值曲线是波动的,至少说明底层资产清晰,没有被挪作其他用途,合规性没有任何问题。和银行在筛选债券资产时会严格遵守一些标准,所以风险真的不会太大。   

  

     

  

  

理由二:净值波动,加速机构的优胜劣汰

  

  

  既然银行理财已经转化为净值,那么未来考验金融机构的更多是其资产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以收益率论英雄”。对于一家金融管理机构,如何预判风险资产的上涨与下跌,如何择时,如何预判宏观经济形成投资者策略。   

  

  这些都是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立足市场的核心和关键。尤其是在净值转型的当下,净值的下降可以加速机构的优胜劣汰。按照理财合同的规定,对于超出业绩标准基准的收益,一般规定是投资者拿大头,银行资管拿小头。   

  

  从收入来看,事业单位   

是有动力把收益做上去的,过去靠资金池运作,而现在就是依靠其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通过其专业管理能力和市场预判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在风险资产收益上升时,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在市场整体下行的时候,能够为投资者尽量减少损失。这样的机构才能真正获得投资者的信赖,反过来增强其自身的管理规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类比基金公司很容易理解。

  

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淘走的是沙。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淘汰投资管理落后,风险管理不强的机构。

  

理由三: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是一项繁复浩大的工程,仅靠监管以及银行自身来发动,不仅耗时耗力,可以说是收效甚微。

  

随便一个银行网点,一个理财经理往往就管理着几百个客户,对这些人进行投资者教育都是一项高成本且极不现实的事情。而且人性都是健忘的,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情况由不一样了。

  

与其让监管和银行苦口婆心劝导,远不如投资者自己的亲身感受。而此次银行中低风险理财的净值下跌,就是最好的投资者教育时机。用一个不太大的代价,让投资者深刻认知净值化转型,了解什么叫“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更加关注金融市场和自身权益。

  

了解这些之后,能够让投资者更加理性做出选择。而且此次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并不是一家机构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出现了调整。因此属于系统性问题,不能一味怪银行自身宣传和管理不当。能够认识风险,接受理财净值波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教育,也是监管机构愿意看到的。

  


  

比起监管和银行的自卖自夸,投资者通过此次事件,能够更好的建立对于市场和风险的认知,能够认识到银行理财不再保本,能够真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的投资者教育,是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事情。比起网贷付出的代价,此次银行理财净值的小幅波动,实在是划算的太多太多。

  

补充说明

很多投资者会觉得本文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其实投资者完全是有些过度焦虑了。

  

因为很多报道的-4%左右的收益,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误导性的判断。其计算过程是按照该产品这七天的负收益,换算到全年得到的数据。但是债市不是股市,目前的下跌仅仅暂时性的。而实际上投资者近一段时间的损失,其实这算下来是千分甚至万分之几。

  

而且从债券的收益部分来看,如果持有债券到期的话,是能够抹平产品的收益波动的。而且银行理财投资的债券,基本就是AA评级以上的主体发行,其终极风险较小,而且加之现在牢固的“城投信仰”,所以风险不大。对于目前这些银行理财而言,本金出现亏损属于小概率事件。

  


  

净值化理财可以理解为理财的基金化,但净值型理财毕竟不是基金。更不是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基金,因此投资者对于净值的下跌不用过于担心。静心等待,毕竟产品也不像基金那样能够及时赎回。不如耐心等下,看下净值型理财在债市下行下,究竟会表现如何。

  

写在最后

打破“刚兑”是资管新规传递出的最强烈监管声音。

  

在银行资管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不管是保本理财还是非保本理财,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均实现了刚性兑付。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到来,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一定保本的观念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但是不保本不等于本金亏损,银行资管投资的底层资产的风险本身就不高,因此决定了投资者的损益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

  

光明与黑暗,收益与风险,从来都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兄弟。纵观人类百年金融史,金融活动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必定有风险孕育其中。就如硬币的两面一样,缺一面都不能叫做完整。

  

此次事件虽然不是那么令人愉悦,但基于上述三个理由而言,并不全是坏事情。当全市场资产都在跌的时候,泥沙俱下,无人能够幸免。

  

但是对于银行资管而言,未来依旧充满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