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网免费下载,中学学科网登录入口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有时可以体现在一个小的方面。最近,很多人想到了苏州市吴江区小学语文优质课的评价量表。   

  

  量表共有六个方面:学习目标10分,学习过程30分,学习方法10分,学生状况30分,学习效果10分,教师素质10分。如你所见,成绩单的重点是“学生”和“学习”。课堂评价维度,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   

  

  学习目标。以前评课一般讲教学目标,“教”和“学”是并列的。在人们既定的意识中,重教,轻学,轻学。现在很多老师上课还是“教”得太多,以为“教得太多”就是“学得太多”,“教得好”就是“学得好”,其实不然。这个评定量表不谈“教学目标”而是直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信号:课堂教学是看学生学得够不够、学得怎么样,而不是看老师教得够不够、教得好不好。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学习过程。以前评课一般讲“教学过程”。评课时,无论是老师还是评委,都更注重老师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评分规则是专门针对“学习过程”的,即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和“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潜台词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们在他们班做什么?“学”和“学”!就文字学而言,最频繁、最重要的“学”的方式是读书,最频繁、最重要的“学”的方式是写、写、说、做作业。虽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但就连叶圣陶先生自己也说,“我们会从中国文学中获得什么知识和习惯?简而言之,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一项是写作”。要实现学习目标,就要有一个扎实的学习过程,取决于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和“学”的时间,也就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读和写的时间。“学习过程”在整个分数中占30分,可见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重视。   

  

  学习方法。谈以往评课中的“教法”。“教法”重在老师怎么教,教得好不好。“学法”是看学生用什么方法学,而不是看老师教什么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要简单实用。如果方法过于复杂,学生在知识之外还要学习一门“方法”知识,无疑会增加负担。不是每一课都需要新的学习方法。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在课堂上不断地用这种学习方法“学”和“学”。只有经常使用,“方法”才能转化为能力和习惯。所以“用方法”比“学方法”更重要。   

  

  学生身份。以前的评课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一条占了30分,激动人心。就语文而言,语文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阅读、记忆和写作。“学生身份”取决于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时间阅读、记忆和写作。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觉醒”,蓟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启发、觉醒和鼓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得如何,课堂动机很重要,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的重要事情之一。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观察他们的状态。他们不仅要关注那些积极主动、给出精彩答案的同学,还要看看“沉默的大多数”。   

  

  学习效果。学习目标是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使用,学生状态强调“每一个”。这样的课一定是有效的。学习效果如何?不是班长,不是课代表,不是“小霸王”,也不是班里的“大家”。如何看待「各」的学习效果?最好的测试方法是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作业本身就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书面作业,所谓的学习效果,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评委,都是跟着感觉走。在课堂上做书面作业,既能以“书面作业不出课堂”的方式减轻作业负担,又能以看得见的学习效果评价课堂质量,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探索方向。   

  

  教师素质。评价教师的素质,不仅要看其基本的学术技能,还要看其基本的教学技能。语文教师的学科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写作示范和阅读示范上,而教学基本功主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程度如何,在课堂上的友好程度和感染力如何。   

  

  人们对课堂和老师的评价有很强的惯性和思维定势,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但这一评级尺度及其导向表明,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正在逐步落实到课堂和教师头脑中,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是苏州市吴江区长安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第9版2022年7月1日   

  

  作者:关建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