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权宜之计,什么叫权威发布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称帝建立了达汗王朝。小混混最终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离不开刘邦高超的领导能力,也离不开英雄将领的帮助。   

  

     

  

  楚汉之战,刘邦要以弱胜强,自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力瓦解项羽,孤立项羽。为了笼络英布、张敖、吴锐等人,也为了韩信、卢绾等大将,为他卖命卖命,矢志不渝,于是封了一大批异姓诸侯王。   

  

  刘邦先后封了八个不同名字的诸侯王,分别是楚汉的韩信、梁的彭越、淮南的英布、赵的韩王信、张敖、燕国的臧茶、燕国的卢绾、长沙的吴锐。这八个异名的C君贡献很大,对当时的局势影响很大,所以被封为“王”。   

  

     

  

  但在项羽被消灭后,这些异名C主带着重兵成为了达汗王朝的不稳定因素,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眼中钉,所以大多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楚王韩信:前196年被杀于长乐宫钟室,诛灭三族;   

  

  梁王彭越:前196年诛灭三族于洛阳,剁成肉酱;   

  

  淮南王英布:前196年叛乱兵败被杀,分成八块;   

  

  韩王信:前196年投靠匈奴反攻汉朝时兵败被杀;   

  

  赵王张敖:前198年,废为宣平侯;   

  

  燕王臧荼:前202年反叛汉朝兵败被杀;   

  

  燕王卢绾:前195年逃亡匈奴,死于其地。   

  

  当然,长沙王吴锐是唯一的例外。前202年病死,死的好,传了四代。   

  

  据说汉高祖刘邦是杀英雄的皇帝之一。事实上,他杀死了这些全副武装、封国的半姓诸侯王,如萧何、张亮、樊哙、陈平、周波等英雄。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和怀疑,但并没有杀死他们。   

  

     

  

  汉武帝刘邦大肆屠戮异姓诸侯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这些异姓诸侯全副武装,骁勇善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严重威胁着刘邦和后世的统治。我们知道,军队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维持统治、治理国家的有力保障。正如宋祁所说,“刚掌握天下者,亦是兵。”对于皇帝来说,军队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   

  

  而刘邦等不同姓氏的封建主都有一定的军队,韩信等封建主骁勇善战,军事素养高,贡献大,影响和号召力大。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军事造诣和成就在历史上可以排到前五。英布骁勇善战,以罪犯起家,多次与项羽一起打败秦军。吕雉曾这样评价他:“黥布(即英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彭越是游击战的鼻祖。刘邦和项羽在前方时,彭越以游击战术骚扰项羽后方,破坏项羽的补给,使其疲于应付;东吴国君的后代,早年学习兵法,在为官时深受百姓喜爱。后来随项羽南征,屡立战功。虽然韩王信的功勋不能与上述人士相比,但他是韩襄王的孙子,在南朝鲜有一定的号召力!   

  

  所以这些都是英雄,一般人很难驾驭。   

  

  刘邦在位的时候可以制服这些诸侯,但是他的后继者都很弱,尤其是刘玉鑫英,性格懦弱,不是韩信、英布这样的对手。他自然无法制服他们,所以这些不同姓氏的C主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为了消除威胁和隐患,刘邦不得不制造恐怖气氛,迫使他们自己造反,然后调兵加起来消灭他们。   

  

  2.不同姓氏的封建主,地盘大,权力过分集中,很容易发展成割据政权。刘邦封了八个不同的诸侯,洛阳把东大的大部分土地分给了这些诸侯国。只有济北、河内等少数郡是汉朝直接管辖的。   

  

  韩信的楚国管辖范围包括泗水、薛、东海、会稽、陈郡等130个城市。营部淮南府辖九江、衡山、庐山和张羽共63个县。吴锐长沙州辖长沙、黔中两县;L   

  

  这些诸侯国管辖的郡县总共有十几个,而汉朝直接管辖的郡县有25个(岭南、闽粤、夜郎、河西走廊及西域不在汉初管辖范围内)。如果减去同姓诸侯国,汉朝直接统治的范围就更小了。   

  

  这些诸侯王有行政权,有任免官员的权力等。并且还拥有军队,皇位可以继承。所以如果让他们在诸侯国生根发芽,就很难除去他们,将来很可能发展成割据政权,就像周朝一样。   

  

  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中前期诸侯国听话,西周后期部分诸侯国。   

国就开始不安分了,到了东周时期更是把周天子的权威踩在脚下。刘邦不能让周朝的遭遇在汉朝再次出现,所以尽早解决异姓诸侯王,不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3、刘邦大封异姓诸侯王本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真心想分封他们为王。楚汉之争时,刘邦多次被项羽击败,战争打得异常艰难。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所以尽可能拉拢一些诸侯,瓦解和孤立项羽。

  

关于统战这一块,刘邦绝对是个高手,像英布、吴芮这种依靠项羽起家并关系密切的英雄都成功策反了,严重削弱了项羽的力量。当然,拉拢这些英雄,只能许以厚利,封为诸侯王,不然他们为何会给刘邦卖命呢!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英布被分封为九江王,吴芮被封为衡山王,臧荼被封为燕王,张敖的父亲张耳被封为常山王,所以刘邦拉拢他们时,只能继续封王,不然就降级了。

  

  

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处于关键时刻,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而韩信以齐人狡诈多变竟然请求立自己为代理齐王。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而彭越则以“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不能前往。”为借口,拒不出兵支援刘邦。生死存亡之际,为了让韩信、彭越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及时出兵攻打项羽,刘邦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封彭越为梁王。

  

  

刘邦平定三秦时,为了把势力扩展到韩国旧地,就派根正苗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韩信带兵平定韩国旧地,当然,好处是分疆裂土,封韩信为韩王。

  

所以除了卢绾,其余异姓诸侯王都是刘邦在当时局势下为了扩大团队、提升团队凝聚力,尽可能发挥有利资源来对付项羽的权宜之计,并非真心想封他们为王。

  

随着项羽被击败,天下一统,刘邦的目的已经达成,这些异姓诸侯王的作用已经发挥完毕,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并且他们的存在由积极意义变成了巨大威胁和隐患,所以刘邦不会让这些诸侯王坐大,因而铲除他们在所难免。

  

4、这些异姓诸侯王军事能力超强,政治能力偏弱,不谙处世之道,不会韬光养晦、低调做人。在汉朝以前,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例子有很多,如伍子胥、文种、白起等,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不知隐退,所以受到清洗,死于非命。

  

韩信等这几个异姓王,功劳非常大,又拥有私人军队和封国,他们却没有危机感,不知道如何消除刘邦的顾忌和猜疑及如何低调做人。

  

  

关于这一点,只有长沙王吴芮做的最好。留侯张良辞官隐居后,曾在吴芮家中小住,深知兔死狗烹的吴芮向张良请教生存之道,足智多谋的张良早已看透刘邦,所以他只教吴芮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长沙国大部分领地让给汉高祖刘邦子女;

  

第二件事:将自己麾下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

  

第三件事:安排第五子吴元带部分家眷回浮梁瑶里生活。

  

前两件事是打消刘邦的猜忌,取悦刘邦,力求自保;最后一件事是做最坏的打算,留一个退路。吴芮的做法非常高明,并且起到了成效,使吴芮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杀的异姓诸侯王,并且安然传了四世,直到因直系血脉中断封国被除。

  

或许在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心里,还存在着春浓厚的秋战国时期的分疆裂土的思想,但在刘邦心里大统一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一点刘邦就比项羽意识超前,虽然刘邦采用分封制与郡县制共存的制度,分封了几个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也是根据当时局势采取的最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措施,但他最终的意识还是:大汉王朝是他刘家的!

  

  

所以这两种思想的碰撞注定不可避免会出现流血事件的发生,韩信等人至死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死!

  

参考文献:《史记》,作者:司马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