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黄历吉日查询一览表,2021年8月23日黄道吉日一览表

  

  酷暑节气来了,农谚说:“酷暑未降,必是荒年。”2022年是在酷暑之前还是之后?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为什么2022年是“盛夏前的酷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和酷暑的节气一样,酷暑也是一个反映酷暑程度的季节。酷暑也是热,酷暑就是很热的意思。   

  

  “从收获到酷暑都是黄黄的日夜”,进入酷暑节气,正值水稻孕穗和春玉米吐丝的第一季。许多秋收作物已经进入生长后期,开始逐渐成熟。   

  

  俗话说“夏无雨,谷无米”,“夏无粮”,“夏无雨,秋无旱”。如果夏季不下雨,雨后气温又不高,那么一季的水稻、春玉米等秋粮种子就不会饱满,秋季作物就可能歉收。   

  

     

  

  因此,为了在秋季收获作物,需要在夏季高温期间有足够的雨水和强光照,以促进作物籽粒膨胀和有机质积累。所以老一辈的人都怕酷暑不下雨,不热,希望酷暑有雨,同时雨后气温升高。   

  

  “三伏热,三九冷。”三伏是前、中、后三伏的统称。根据历法,夏至的第一天,夏至的第四天,以及立秋后夏至的最后一天。这里的“更”是10天工作中的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阳历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干支日是“第四天”,其次是第三个武庚日。从“初一”到“武庚日”有25天,所以今年的公历7月26日属于中游。   

  

  今年7月23日迎大暑,而7月26日入中伏。这刚好与老话“大暑中伏前”的说法相吻合。按照老辈人的说法,意味着下半年是荒年,今年秋粮或将歉收。   

  

     

  

  「仲夏之前,必是荒年」这种说法合理吗?在古人眼中,大暑和盛夏是一年中最集中、最炎热的时候,会让人有“上蒸下煮”的感觉。如果盛夏节气在盛夏之前到来,炎热天气的持续时间就会延长;相反,炎热的天气变短了。   

  

  例如:   

  

  2021年在仲夏之后:7月21日的仲夏和7月22日的仲夏。仲夏包括盛夏,所以最长的时间是20天,仲夏的第18天到秋天开始。   

  

  2022年在盛夏之前:7月23日盛夏,7月26日盛夏,盛夏在盛夏之后只有三天,所以最长的时间是23天,盛夏的第13天就是立秋。   

  

     

  

  因此,盛夏前的酷暑带来了两个变化:   

  

  1、延长炎热天气的持续时间;   

  

  2.中富里提前迎来了立秋节气。   

  

  古语有云“雨过半月”“春旱不旱,夏旱减半”。三伏天正值秋季作物灌浆开花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既需要充足的光照,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炎热的天气很容易造成夏季干旱。干旱会造成降雨长期不足,难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自然会导致粮食减产。   

  

  古语有云“初秋失,晚秋收”。立秋在盛夏来得早,预示着秋天会来得早,气温转凉得也快。这样一来,水稻和玉米所需的强日照和高温就无法得到充分保证。生长积温不足不利于灌浆成熟,会增加籽粒的空壳率,降低千粒重。   

  

  对于秋季作物来说,如果立秋较晚,酷暑持续时间稍长,作物接受的强烈日照时间会更长,果实积累的养分也会更多;相反,在初秋时,作物可能因为积温不足而贪青,成熟较晚,籽粒不饱满,会导致减产。   

  

     

  

  农业谚语“盛夏之前,必是荒年”的表达确实有点夸张,但它反映了今年立秋将提前到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物的积温,这在一定程度上   

  

  一般来说,许多农业谚语是在旧的农耕生产过程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些离现代农业很远,但包括“盛夏之前,必是荒年”在内的许多农业谚语,对当前的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反正我期待2022年下半年风调雨顺丰收的好年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