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挖笋,怎样挖山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祖先的过去越来越感兴趣。他们过的生活,用过的东西,吃过的东西,生活的环境。   

  

  这种好奇只能寄托在古装电视剧上,每一个镜头都能细细回味。   

  

  后来在图书馆,“徽州古镇”这个词走进了我的世界。我贪婪地读着每一个字,看着一张又一张黑白照片,自己拼凑着徽州古镇的结构,总想着什么时候能踏上那片土地,回忆起祖先的生活。   

  

  每一个古镇,不仅包含着古人的故事,也包含着我们的故事。   

  

     

  

  没想到,我去的第一个古镇不是惠州的古镇,而是广西贺州黄姚的古镇,那是我对古镇的启蒙探索。   

  

  这座起源于宋代的古镇,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占地面积很大。在那里,不像一些空荡的文化古迹,很多当地人还生活在那里,每天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早上八点前,晚上十点后,皇姑镇带你穿越。在这两个小时里,路上不会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和旅游团。安静干净的街道会带给你最原始的视觉享受,仿佛时间的长河没有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路还是那么大的石头,每栋房子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又不一样。屋檐上总会挂一两个红灯笼,颇有节日的气氛。   

  

  这朦胧的语气,那是记忆中的感觉。可能我上辈子是土生土长的黄姚人吧。不然为什么我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皇姑镇有很多自制的辣椒。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罐头被储存起来。路上偶尔能听到村民的叫喊,尝到辣椒的味道,和以前吃的不一样。这是一种新鲜开胃的辣椒。   

  

  去的时候是初秋,有点冷。走在小路上,人们感到安静,思绪飘向远方,半睡半醒,像在梦中。   

  

  难怪有句老话,梦回黄姚。   

  

     

  

  第一次总是美好的。离开之后,我总是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大三的时候去黄山采风。那时候正是雨季,细雨特别搭配古村落。   

  

  黄山不仅闻名遐迩,它的西递和黟县宏村也吸引了无数人。   

  

  刚到黄山的时候是半夜2点,我花了17个小时才造好一个硬座,把大家累坏了。又是一场大雨,学生们都崩溃了。   

  

  上了那辆摇摇欲坠的大巴,大雨滴落在大巴上,落入我们的耳中,一群人迷迷糊糊的到达西递。等到雨势减弱,天色大亮,一群人带着一堆行李闯进了西递。   

  

     

  

  西边的石板路不好走。一条又一条小路纵横交错,看起来千篇一律。学生们和他们的叔叔左走右走,才到达他们呆的地方。   

  

  女孩们住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狭小的空间里有7张床,10多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那段时间是阴雨天气,每天都下不完的雨。衣服从来不晾,鞋子白天湿了,晚上还得晾。房子里的地板总是湿的,空气似乎也是潮湿的。   

  

     

  

  白天,每个小伙伴都在西递转悠,拍片,做研究,吃好吃的,饭一到就跑回客栈吃点东西。   

  

  那段时间,我整天都觉得饿。   

  

  晚上,灯一关,天就黑了。听说这个小房子是由柴房改造而成的。在这个小房子里住了一个多星期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像一个“肮脏”车间的女工。   

  

  除了我们学校,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美术生。他们拿着画画的工具,凳子到处都是。西递处处是风景。   

  

     

  

  由于每天都在下雨,朋友们干脆穿上一种当地买的木屐,一步一步走在石板路上,一声声附和,撑起一把伞。总有一种古代女子的感觉。   

  

  被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西固镇,青石铺地,白墙黑瓦,溪水潺潺。虽然是街边买山药饼的大妈,但地处其中,处处都是美景。   

  

     

  

  山形墙侧边之梯形突出物   

  

  西递古民居大多无人居住,屋内有一个有趣的“天井”。都说雨水是财富,所以村民们就搭起天井,避免财源外流,屋顶的雨水汇集在天井里,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   

  

  村子前面有大片油菜花。在清晨和傍晚,总有很多学生驻扎在这里采集自然   

美记录在画纸上、镜头里。

  

  

当时小组计划拍摄一期西递美食节目,某一日闲逛中,我认识了一位拔笋的村民,阿姨人很好,虽然话不多,但是非常朴实,带着我们一起拍摄挖笋、做笋,甚至还做了一条臭鳜鱼。

  

笋都是自家种的,炒笋用的油、腊肉、大蒜也都出自家中,配上一口烧开的大锅,滋滋响的柴火,整个拍摄的过程充满了趣味和美味。

  

在西递的那段日子,尽管睡得不太好,天天愁苦着脸盼着出太阳晒衣服 ,但是也就只是在下雨的时候,才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西递的韵味。

  

那是一段快乐的慢时光。

  

我们去的第二个采风点,那是在宏村。依稀觉得,宏村的名气比西递大 。很多人认为,去了宏村也就没有必要去西递了。

  

  

其实在我看来,两者不一样。但总体都是属于徽州的建筑,徽州的古村落,只不过,宏村似乎有点过于热闹了,不大的街道挤满了游客,尽管是看着非常热闹,但这不是我所喜欢的,相对而言,我还是喜欢冷清的西递。

  

在黄山,还有一个喜欢的古镇。

  

这个地方知道的人不多,那样同样也有很多采风的学生,它便是屏山。

  

某一天,跟小伙伴在一片田野中乱窜,碰到牛,遇到狗,也看到很多采 风作画的老人,不小心便到了一个路口,误入了屏山,当时就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屏山,又是一场小雨。

  

不过那是适合漫步的小雨,屏山与西递与宏村又不一样,如果说西递给人一种冷清感觉,宏村给人商业感,那屏山便是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这边街道的布局特别别致,当时我便是沿着一条河流走了一路,屏山夹杂着一条小河而成,在路上,右边是建筑物,前面是大道,左边便是一 条条小桥,桥对面又是另外的建筑物,反正映入眼帘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亲切感。

  

人体是由水组成的,人天生就有一种亲水的喜好,遇水而生,依傍着水长大,似乎整个人也会变得水灵一些。

  

在前几年也去了趟西塘,总感觉屏山和西塘有异曲同工之美。

  

认真想了想,那倒是,同样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小桥,流水,高挂的灯笼,不一样的是,如果说屏山是小家碧玉的别致,那么西塘便是大户人家的端正大气。

  

在西塘的时候,正值汉服文化活动,在那几天,只要穿着汉服就能免费进入西塘,我这个大吃货倒是没有意识到这个有趣的活动,大概我也只剩下吃的心机了。

  

去嘉兴其实只是为了尝试五芳斋的粽子,去西塘那不过是顺便的事。

  

  

傍晚的西塘与白天完全不一样,当天空暗下来后,西塘逐渐显露它黑夜的另一面,灯火通亮,天上的月亮,河边的灯,河面的倒映,三者熠熠生辉,整个西塘温柔得像水一样。

  

嘉兴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一心寻觅的五芳斋粽子并没有想的那么好吃, 大概是因为东莞的粽子先入为主吧,不过这次意外得收获了西塘的美景。

  

尽管去之前,并没有多少心思。

  

这些年,古镇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 ,西塘、乌镇、南浔这些地方,在还没去的时候,便听到了很多的负面评论,商业化,东西贵,人多等等...

  

但是真正去了,剥开了被酒吧、餐馆、小店包围的外皮,你能发现它真正的一面,无论岸上有如何多的行人,河面永远是那么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西塘的河面、路面都非常干净,这真的让我很惊喜。

  

想到后面去过的丽江古镇、大理古镇,这些都是在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地方,白天那是游人的聚集地,一到夜晚便变成酒吧城,不过古城保存得依然很不错,无论是街道或者是厕所,干净程度跟得上它们的名气。

  

每次去一个古镇或者古村落,心境总会有些变化。

  

以前总是喜欢比较冷清的古镇,有时也会反感商业化的古镇,现在想想 ,其实并不然,放在今天的古镇,在以前,也是那样一副每天热闹非凡 、熙熙攘攘的场景,街上、巷子里,到处是各种小摊、小商铺,卖菜、 补鞋、卖糖葫芦的,那便是当时的真实场景。

  

而到现在,也许商业化了的古城才看起来与过往的更为相似,有人气、 有活力,一座古城有了人类的衬托,才得以活香活色。

  

逛古城,最好带着一种清晨的恍惚抑或是午后的昏昏欲睡,这样半醒半 睡的状态,一半的自己行走着,一半的自己追溯到以前,这样才能有一 种穿越的感觉。

  

古镇那么多,怎么去得完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