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和拿铁有什么区别,农村混凝土运输施工神器

  

     

  

  请查看以下视频链接:   

  

  咖啡奶茶,中国茶,谁是最强王者?【工业战争16】   

  

  5月24日,Luckin coffee交出了一份华丽的财报。2022年,Q1逆势增长,总净收入24.05亿元,同比增长89.5%。利润首次转正,实现整体盈利,意味着瑞幸终于解除了债务危机。   

  

  在解除债务危机的同时,瑞士瑞信银行的扩张步伐明显加快。截至3月底,Luckin coffee的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达到6580家。   

  

  不可否认的是,瑞幸从财务造假风波后的“最黑暗的时刻”走出来,获得“重生”,这与中国咖啡行业的爆发不无关系。   

  

  在过去的两年里,咖啡赛道异常火爆和拥挤。既有星巴克、Costa等老牌国际玩家,也有瑞幸、曼地、三墩半等新兴势力,甚至还有中邮、中石化、同仁堂等跨界showstopper。   

  

  就连国货之光的李宁也耐不住寂寞。随着“宁咖啡宁咖啡”的强势出击,预计开店7000家。   

  

     

  

  在行业内部体量下,消费者似乎不够用。为了抢夺有限的消费者,各家都在口味上下足了功夫,让咖啡越来越有“奶茶味”,“果汁咖啡”,“汽水咖啡”,“啤酒咖啡”等各种混搭风格层出不穷。就连香蕉和榴莲也能创造出新的特殊风味,而且都散发出一点甜腻的味道。   

  

  当然,奶茶品牌也没闲着,触角不断伸向咖啡。Xi茶叶投资了创意咖啡品牌——跷跷板。乃雪茶很早就开设了以咖啡为主的“乃雪亲”店。CoCo可可和蜜雪冰城也有自己的咖啡品牌。   

  

     

  

  咖啡和奶茶的界限越来越小。那么,神仙打架中国茶最强王者是谁?   

  

  咖啡和奶茶谁比谁冲的快?   

  

  2021年是咖啡玩家最忙碌的一年,线下门店遍地开花,几乎每个月都有至少20家新的咖啡店开业。   

  

  事实上,从mainland China第一家咖啡馆开业到现在才一百年。   

  

  大约在1836年,一个丹麦人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mainland China开了第一家咖啡馆。只是当时的咖啡不叫咖啡,叫“黑酒”。   

  

  价格贵,味道怪,让很多中国人避之不及。从那以后,“奢侈”咖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服务于外国人、特权人士和达官贵人,普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直到20世纪80年代,速溶咖啡的鼻祖马克斯韦尔和雀巢才相继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咖啡消费的新篇章。   

  

  当时财大气粗的雀巢通过大量的电视、车厢、印刷品等广告形式反复轰炸,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和了解咖啡。雀巢也凭借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领先了几十年。   

  

  到了90年代,当喝速溶咖啡还是一件稀罕事的时候,以现磨咖啡为标志的第二次咖啡消费浪潮悄然而至。   

  

  最具代表性的是雕塑时间和尚道咖啡,两家桌面现磨咖啡馆。以文艺生活为主的桌面雕刻时光吸引了大量学生,尚道咖啡凭借“咖啡西餐”模式迅速打开中国大陆市场。然而,在21世纪初,由于缺乏稳定的商业模式,这两家“硬核”咖啡馆相继衰落。   

  

  1999年,星巴克以“第三空间”的新概念在北京国贸CBD开设了第一家店。   

  

  此后,经过9年的蛰伏期(亏损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时代红利,星巴克不仅成为了小资生活的标配,也完成了从1家到5000家的跨越。   

  

     

  

  基本上每15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门店在中国开业,成为中国咖啡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然而现在,星巴克也面临着“中年危机”。财报显示,中国区同店销售额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且下滑幅度继续扩大。   

p>星巴克的“中年危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国咖啡市场玩家太多了,太卷了。

  


  

2017年之后,中国咖啡市场迅速扩容,不仅诞生了瑞幸、manner、挪瓦等一大批线下国产品牌,同时三顿半、隅田川等主打线上渠道的品牌也孕育而生。

  


  

  


  

相比于星巴克、Costa等巨头30-40元/杯的高端定价,这些本土品牌价格更加亲民,“好喝不贵”是它们的主基调。相信有不少小伙伴的第一杯现磨咖啡是来自瑞幸的烧钱“请客”吧?

  


  

近两年,咖啡行业迎来井喷。2020年,咖啡总门店数量突破10万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

  


  

  


  

相比于“咖啡们”的繁忙,“奶茶们”似乎安静了许多。

  


  

当然,奶茶们“安静”,并不是说它不行了,而是指整体行业增速放缓。2020年行业增速为26.1%,2021年下降为19%左右,数据预测未来2-3年,增速将调整为10%~15%。

  


  

而这也与一些头部品牌的降价、关店等收缩性战术相匹配。如2021年,喜茶在全国范围内开店数量仅为2020年的六成;奈雪的茶上市后,2021年新增门店仅为236家。

  


  

虽然说当下“奶茶们”的业绩表现并不像过去抢眼,但并不影响大伙对奶茶的喜爱,也无法掩盖它过去的“高光时刻”。

  


  

回顾奶茶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三个阶段:粉末阶段、街头阶段、新中式茶饮阶段。

  


  

在“粉末阶段”(1990-1995年),奶茶以粉末冲调的方式呈现,既不含茶也不含奶。

  


  

  


  

进入“街头阶段”(1995-2015),奶茶以茶末、茶渣作为基底,辅以鲜奶。在这阶段相继出现了 CoCo都可 、快乐柠檬、1点点等连锁品牌,并快速扩张。至此,奶茶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2016年后,新中式奶茶兴起,奶茶行业逐渐走向正规化、高端化,一系列网红奶茶不断涌现,包括“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

  


  

30年沉浮,从2元到30元,从单一茶饮店到多功能休闲饮品店,随着口味的更替,奶茶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如今,奶茶店遍地开花,一些城市的繁忙街头,隔几米就是一家奶茶店。

  


  

而奶茶也陪伴90后、00后这一群人成长,成为一种戒不掉的瘾。

  


  

就像某网友说:“我们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

  


  

  


  

正是奶茶这种成瘾性以及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让“咖啡们”看到了巨大商机,促使它们不断向奶茶靠拢。

  


  

咖啡奶茶化

  

在“咖啡奶茶化”的尝试中,瑞幸咖啡最为典型。

  


  

一直以来,瑞幸以“快”闻名,成立到上市只用了18个月;从遭遇浑水做空到纳斯达克退市,也仅用了6个月。退市后,瑞幸一度被认为即将倒闭。

  


  

出乎意料的是,瑞幸不但没倒下,反而混得比谁都好。2022年Q1扛住疫情巨大压力,实现营收24亿,门店数突破新高(6580家),超过星巴克中国(5557家),跃居全国榜首。同时,瑞幸计划在港股上市的消息也正传得沸沸扬扬。

  


  

  


  

能不能港股上市暂且不谈,但瑞幸这波“咸鱼翻身”的操作着实精彩。

  


  

瑞幸能从财务造假风波中脱身并走向营收大涨,“生椰拿铁”和“椰云拿铁”这两款奶茶化爆品功不可没。2021年,“生椰拿铁”一上市即“一秒售罄”,并且热点不减,一年来售出1亿多杯。而且,瑞幸咖啡与椰树联名的“椰云拿铁”同样刷爆朋友圈,单品拿下超8100万销售额。

  


  

如今,各大品牌正掀起一股“生椰热”,“生椰拿铁”更是成为了网红饮品,各品牌的菜单中都有它的身影。

  


  

除了生椰,咖啡们也在不断尝试新口味,“桂花”、“清橙”、“丝绒”等系列正在不断刷新大众对咖啡的认知,印证了一句话“万物皆可咖”。

  


  

而咖啡之所以在“奶茶化”路上渐行渐远,不外乎看重奶茶的两点优势:一是年轻人巨大的消费潜力,二是庞大的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

  


  

在一项针对85后、90后、00后喝奶茶频率的调查显示:

  


  

  


  

大家属于哪种?

  


  

如果有人问为何80%以上的年轻人都钟爱奶茶?

  


  

有人说是因为生活太苦,需要奶茶带点甜,释放释放多巴胺。也有人说,没有奶茶的日子是不完整的,就像你无法拒接冬天的火锅、夏天的冷饮,你也无法拒接奶茶带来的快乐。

  


  

如果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那么奶茶的快乐有一半是甜味给的。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咖啡们纷纷走上“去苦”之路。

  


  

一开始还只是加牛奶,后来换着法子丰富奶咖的品类,比如说燕麦奶、椰奶等等。这也确实奏效,燕麦奶渗透率从2018年的2%跃升到2021年的7%,生椰则成了流行风向标。

  


  

此外,还出现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口味,榴莲、香蕉等各种水果口味,樱花、桂花、山茶花各种花的口味,总之,不像咖啡的咖啡就对了。

  


  

当然,咖啡们不仅看重年轻人消费潜力,同样窥视下沉市场这块大蛋糕。在国内大部分咖啡品牌的城市版图中,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始终是短板。

  


  

  


  

反观奶茶,在下沉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品牌那可多了,蜜雪冰城,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等,随便哪一个都很能打。

  


  

这其中如果蜜雪冰城称第二,那应该没有人敢说第一。

  


  

也许你也曾被“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这句土味歌词搭配“五毛钱”特效MV洗脑过。

  


  

在高手林立的奶茶界,蜜雪冰城硬是靠“低价+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下沉市场闯出了一条血路。今年年初,蜜雪冰城在国内的门店数突破20000家,是国内门店数最多的奶茶品牌,也即将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的第二家上市奶茶品牌。

  


  

  


  

3块钱冰淇淋,4块钱柠檬水,7块钱仙草蜜......蜜雪冰城个位数的定价,绝对业内良心。还有人说:蜜雪冰城是“贫民窟女孩”的“救星”,大家觉得呢?

  


  

对于下沉市场这块大蛋糕,咖啡品牌中瑞幸动作最快,早早布局。就连星巴克也开始“放低”姿态,走进三四线城市,让更多小镇青年实现“咖啡自由”。

  


  

这也就意味着,咖啡们不仅要抢夺喜茶、奈雪的茶们的一二线市场,也看重三四线蜜雪冰城、茶百道们的蛋糕。面对咖啡的不断入侵,奶茶们当然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予以反击。

  


  

奶茶反入侵

  

当精品咖啡们在一二线城市卷得“你死我活”时,一家LOGO上印着红头“老K”字样的现磨咖啡品牌正悄悄地在三四线野蛮生长起来。

  


  

红头“老K”还有个响亮的英文名――lucky coffee,是不是有点眼熟?

  


  

强调一下,此“lucky coffee”非彼“luckin coffee”(瑞幸)。

  


  

从天眼查显示,两个品牌注册成立时间均为2017年,且各自首家门店开业时间也相差不到一个月,就连包装也同为“小蓝杯”。

  


  

从注册时间,到让人傻傻分不清的英文名,再到同为“小蓝瓶”包装,很难不怀疑其中猫腻,至于谁“学习”谁,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

  


  

这家“碰瓷”瑞幸的咖啡品牌来头可不小,正是蜜雪冰城创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

  


  

  


  

不管是平价的产品定位,还是门店扩张策略,幸运咖无不透露出成为咖啡界“蜜雪冰城”的野心。

  


  

蜜雪冰城是最早一批未雨绸缪,布局咖啡赛道的奶茶品牌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吃到下沉市场红利的品牌之一。如今的幸运咖,已经从河南县城走向全国县城,门店已经超过500家。

  


  

如果说蜜雪冰城的“幸运咖”是下沉市场的“地头蛇”,那么CoCo都可的“CoCo café”就是茶饮界的咖啡“达人”,相比幸运咖,CoCo café有过之而无不及,成立更早,门店数更多,如今全国门店已超过3000家。

  


  

除了蜜雪冰城和CoCo都可这类“狠角色”,上来就开咖啡公司,并大量开店,还有许多奶茶品牌在入侵咖啡时打法更偏保守,只是在原有门店推出咖啡。它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先试试水,如果效果好,再注册新公司或者投资咖啡品牌也不迟。

  


  

就比如说奈雪的茶,一开始在深圳上新咖啡新品――冻顶鸳鸯,打开一定知名度后,便将“冻顶鸳鸯”推广至全国门店。随后,再上咖啡新品,包括“大咖柠檬”和“大咖橙子”等。到2020年11月,奈雪的茶开出了第一家主营咖啡的“奈雪PRO”店。

  


  

而喜茶的咖啡则在低调前行,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3月推出芝芝美式、芝芝拿铁、咖啡波波冰和咖啡波波双拼这四款喜茶咖啡。直到2021年7月,喜茶一改低调姿态,大手笔投资精品连锁咖啡品牌Seesaw,“咖啡味儿”渐浓。

  


  

奶茶们之所以纷纷涌入咖啡赛道,一方面是因为坚守城池,明哲保身,毕竟人家咖啡们已经“打”到家门口,咱也不能坐以待毙,白白被抢走客户,对吧?

  


  

更何况如今咖啡和奶茶的客户群体已经高度重合了。就像奈雪的茶某高管所说:“消费者在喝茶和喝咖啡的需求重合度上达到80%,即我们的顾客中有80%是既喝茶又喝咖啡的。”

  


  

另一方面,奶茶品牌也希望开辟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弥补奶茶品类本身的短板。

  


  

目前,奶茶正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的技术壁垒,人工、材料成本高昂等重重挑战。

  


  

根据奈雪的茶财报显示,其原料成本在30%-40%左右,员工成本30%左右,而且成本还在不断攀升,奈雪的茶上市后连续亏损,也证明了这门生意并不好做。

  


  

相比于奶茶的增长瓶颈,咖啡似乎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据预测,国内咖啡市场在未来4年将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而且奶茶入侵的成本也不高,收益却极佳。相比于高端茶饮中高昂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咖啡原材料更低,如星巴克、瑞幸的美式、拿铁等,单杯原材料的成本大约5-8元,毛利率高达70%左右。而且,咖啡在供应链标准上更容易复制,SOP(标准作业程序)也相对简单。

  


  

说句题外话,虽然咖啡赛道很火热,市场体量大且增速快,但不是说所有做咖啡的都赚钱。

  


  

大部分赚钱的品牌都是些资本助推的连锁品牌以及少数线上品牌,像一些纯粹咖啡厅活的依旧艰难,逃不过“十店九亏”的命运,因为培养顾客需要时间,且房租等成本也高,因此,现在开咖啡厅已经不再是一个能挣快钱的生意了。

  


  

言归正传,在奶茶与咖啡的“入侵”与“反入侵”大战中,无非是咖啡想要奶茶的“现在”,而奶茶则窥视咖啡的“未来”。

  


  

上海某咖啡店排队人群

  


  

回归生意的本质,不管是咖啡还是奶茶,想赚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在“二选一”抉择中,品牌除了讲好自身故事,最终还得靠产品说话。

  


  

当然了,一切内卷所带来的市场繁荣,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而言,都是喜闻乐见的。毕竟,没人能拒绝得了“好喝又不贵”的奶茶或者咖啡。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一定记得点赞、关注、评论哦,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中国现磨咖啡连锁专题:拓圈红利期,群星闪耀时,姜娅等

  

2.新消费研究之咖啡系列报告二:瑞幸咖啡重估,易永坚

  

3.新零售时代的餐饮消费转变 ――新中式茶饮、咖啡和新式快餐的崛起,邓斯琪

  

4.奶茶VS咖啡:谁是更具潜力的饮品?消费全市场策略报告,诸海滨

  

5.中国咖啡30年:从0到569亿,爆发正当时,杨不然

  

6.中国咖啡,靠奶茶打败星巴克,苏晚水

  

7.奶茶和咖啡必有一战,冯晓亭

  

8.跨界成风,为何大佬们都盯上你手里的那杯咖啡,胡美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