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合金弹头,如何玩合约百分百赚钱

  

  反舰导弹的雏形出现在二战中,真正的反舰导弹是二战后才开始发展的。美国和苏联都在德国V-1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代反舰导弹“潜龙”和“扫帚”(SS-N-1)。虽然它比传统的航空炸弹和火炮具有更远的攻击范围和更高的精度,但该导弹体积大,速度慢,发射后仍需要跟踪和控制。苏联率先发展了反舰导弹。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的一举沉没震惊了所有国家,他们开始研制第二代反舰导弹。这一代导弹是小型化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自主制导,亚音速掠海飞行,半穿甲爆破战斗部。它可以装备小船,使它们有能力摧毁大型船只。但由于这一代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射程较短,所以从70年代初开始研制效率较高的涡喷或涡扇发动机推进的第三代反舰导弹。在此期间,中美几乎同时研发了第二代反舰导弹,这是现代最畅销的两种反舰导弹。   

  

  一:鹰击八号导弹发展史   

  

     

  

  1958年,中国意识到发达国家舰炮已经实现火控自动化,开始装备舰空导弹,并提出新型攻击机携带远程空舰武器在舰炮射程外实施打击的意见。然而,中国没有空对舰弹药,唯一的“雷锋”项目是大型轰炸机可以携带的飞行空地。最后,攻击机只需要携带玉-2航空鱼雷。1964年研制强-5攻击机时,但当时技术匮乏,8项关键技术6项空白,12项应用技术10项空白,项目处于停滞状态。1967年,反舰导弹“冥河”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后,引起了中国的关注。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驱动的反舰导弹燃料有毒,使用不便。海军希望开发带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小型化反舰导弹。1968年,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术飞行导弹项目立项,提出研制射程50公里、重量不超过700公斤的导弹,因为50公里是超低空在海上看战列舰舰首高度的视距范围,700干克是强-5攻击机挂载后保持空战机动能力的要求。   

  

     

  

  1974年对原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空舰型为基本型,尾部串联一个固体助推器为舰舰型。1974年9月16日,海军明确规定了两个主要指标,即重量650kg,航程50km。1975年,总体方案论证完成。1977年,它被命名为鹰击八型导弹。鹰击八是一种小型导弹,配有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系统是“自控”加“自导”。采用模拟计算机控制的小型自动驾驶仪和具有抗干扰措施的单脉冲非制导雷达。半穿甲爆破战斗部的圆柱形弹丸具有“X-x”翼面。   

  

  1978 -1980年,确定了导弹总体方案,制定了研制程序和大型试验项目,确定了导弹各分系统的设备配套定点,采用了总体方案,确定了各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能工作两三分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是1973年研发的,自动驾驶仪是1972年研发的。飞行试验从1978年到1983年共进行了9批21发,1983年打靶。7月,导弹提前400米擦水,最后直接命中靶船。自动驾驶仪设计师提出将高度从原来的高度提升到4米左右。使用这种方法后,会直接命中靶船。至此,鹰击-8导弹定型,   

  

     

  

  在1984年鹰击-8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三发中有两发失败,第一发直接命中,助推器分离后第二发和第三发失败,第一发是高度电路故障,另一发是主电池故障。两枪都飞了20秒左右,落入水中。科研人员对该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认真研究,发现了故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地面振动测试。试验弹又一次准确无误地直接命中目标。此后,8种导弹都采取了改进措施。1985年,6发实弹射击中的6发,3发都直接命中目标,其他偏差都在1m以内。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海军,次年批准出口。出口型号为C801,其雷达工作模式与鹰击-8导弹不同。由于鹰击-8导弹“X-x”型的弹翼不能折叠,只能使用方形发射箱,装备024导弹艇、053H2护卫舰、033G潜艇等近海作战舰艇。改装了带折叠翼和易碎盖的发射箱。造先生生产的产品将全部送厂改装为鹰击8A,出口型号改为C801A。鹰击八型导弹的改装包括鹰击81空对舰导弹和鹰击82潜射导弹。   

  

     

  

  鹰击-8导弹的装备量不算太大。主要原因是射程只有42公里。海军认为应发展高效小型化涡喷或涡扇发动机推进的第三代反舰导弹。而中国当时缺少这个级别的小型涡喷发动机,虽然海鹰-41巡航导弹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   

安装上小型涡喷发动机,但还是太大了,当时研制的涡喷发动机并不可靠,有不能点火就近坠地的风险,研究单位在1987年1月开展国际合作,在订货国家资金上研制使用涡喷发动机的反舰导弹,1992年9月定型为C802,很快就卖了出去,但交付却拖延了较长时间,原因是订货国认为技术涉嫌泄密,要求进行变更技术参数,以致数年后方才交付订货方,

  


  

  


  

1994年,研究单位利用涡喷发动机技术,在C802研制的基础上规避了失密的关键技术后研制装备中国海军的鹰击83舰舰导弹,并采用了更多的冗余和抗干扰措施,并于1998年定型试验,鹰击83舰舰导弹外观和主尺度与C802型基本相同,但末导雷达和发动机完全不同,鹰击85型是鹰击83系列中的空舰导弹,是海军标准的通用型空舰导弹,KD88型空地导弹是在鹰击85型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红外成像末导空地/反舰双用途导弹,实弹射击中可以直接命中距离180公里处直径仅有21厘米的目标。

  

二:捕鲸叉导弹发展史

  


  

  


  

1965年,作为25海里射程设定为犊牛飞弹后继者,捕鲸叉导弹的概念被提出,和鹰击八号导弹一样,最初是为P-3C反潜机携带攻击苏联海军浮出水面准备发射SS-N-3导弹弹的潜艇而设想的,因其场景颇类似捕杀鲸鱼经过,所以计划名称被命名为捕鲸叉。“捕鲸叉"导弹的研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65年至1970年底为探索和方案论证,1967年“艾拉特”事件后,美国海军于1968年走访西欧各国,吸取西欧反舰导弹的经验,

  

在当时美国海军军令部长朱瓦特上将的要求下增加了舰对舰型的要求,1968年又增加了潜艇水下发射的要求,由于要120公里的长射程,原始计划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因而被省油的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所取代,而对于要能使用于舰用标准通用发射架(通常是指单臂或双臂防空发射架)和鱼雷管的要求,也等同限制了捕鲸叉导弹的长度和直径。不过相当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配备单/双臂发射架的军舰上,捕鲸叉导弹却仍然是以圆形弹筒储存放置,需要发射时才会进行启封装填,主要是储存弹筒有利于生产的标准作业流程,而且也方便运输,弹筒内填充的惰性气体更是利于舰.上的长时间储放。

  


  

  


  

开发计划于1968年正式启动,1969年开始方案论证,1970年拟定研制计划,1971年1月海军招标,麦克唐纳道克拉斯公司于1971年6月获得合约,方案设计中采用了技术成熟的结构,制造过程中选用了通用的部件,并尽量沿用现有发射平台上的发射和探测设备,以利用现有的系统研制出新型的导弹,1973年 又提出箱式发射架的要求,供导弹水翼艇使用。为解决水面舰艇发射问题,1971年7月,在岸上“阿斯洛克”发射架上发射了两枚试验弹,

  


  

  


  

接着转到水面舰艇上进行发射试验,1972年12月从“洛克伍德”护卫舰上发射了全制导的RGM-84A,对退役的“莫格索尔"号军舰进行了打靶试验,以后又发射了八枚RGM-84A;在作战鉴定试验阶段,1976年10月 开始,从FF-1052护卫舰上发射了八枚RGM-84A,达到100 %的命中率,其中三枚是带真实战斗部的打靶试验,一次是三枚齐射试验。1977年6 月开始成批生产,在整个测试过程,374次验证发射飞行中达到93%的可靠度。1977年开始服役,空射型军用编号为AGM-84,舰射型为RGM-84,潜射型为UGM-84。空射射程达120海里,舰射和潜射型为80海里,1984年每枚导弹的价格为94.2万美元,"捕鲸叉"导弹三个型号的总研制费用为3.12亿美元。到1984年订购量超过3400枚,1988年至少能生产到5000枚,其中2000枚以上供美国海军使用。

  


  

  


  

捕鲸叉导弹弹头内装有一具德州仪器公司装造的ku波段雷达,自动导航仪使用的是16位元IBM4PiSP-0A电脑,惯性导航设备会控制导弹飞行至预设位置点,然后启动雷达主动导向,在距离目标约1.8公里处导弹会先跃升后,再以向下30度角冲向目标,使用于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时,发射后都会是先爬升1300英尺再降低至巡弋高度飞往目标,设定此种飞行模式主要是为了能脱离友军舰队范围以避免误击,但是当导弹爬升时却也可能因而遭到目标雷达侦测察觉,尤其对潜艇而言,发射时大量的浓烟和激起的浪花,更可能就此暴露行踪。然而此项特性一直到目前最新型仍旧保留,

  


  

  


  

导弹的弹头被设计成在弹体穿透后才会引爆,以增加破坏的效果,基本要求是至少要足以炸毁一个舱间,据估计五枚的威力足以让四万吨等级基辅级直升机航母失能,四枚可使万吨级巡洋舰失能,两枚能破坏护卫舰,一枚则可破坏六百吨等级的巡逻舰。水面舰艇配置的方式通常是利用Mk140或141固定式发射架,每座发射架可安装四枚装有飞弹的圆形弹筒,以固定35度朝上,发射后仅能返港在码头上进行装填。Mk140发射架重量较轻,17472磅重,适合使用于小型载台;Mk141重量较重,而且有缓冲吸震结构,重27126磅。

  


  

  


  

“捕鲸叉"RGM-84A的弹体结构、布局及其主发动机、制导系统,战斗部、电子对抗设备和导引头均与空射型“捕鲸叉"AGM-84A的相同。尾段串联了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弹翼有折叠式和非折叠式两种,当从“鞑靼人”导弹发射架上和从紧凑的圆柱形箱式发射架上发射时,采用折叠弹翼和尾翼。“捕鲸叉”RGM-84A外形图助推器是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圆柱形钢质壳体,锺形喷管。发动机长610毫米,重119千克。壳体外装有四个与弹翼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稳定翼。壳体内为--浇注的星形复合药柱。药柱含高氯酸铵氧化剂78.5%,铝6%,亚氯酸铜2%,硫1%,粘合剂(钚)13.4%。工作时燃烧室压力为12.4一13兆帕,燃烧时间2.5秒。锺形喷管临界截面直径为56.6毫米,面积为2.5X10-3平方米,喷管出口直径为160毫米,面积为2.08X10-2平方米,面积比为8.24,推力为64.7千牛。助推器通过连接环用四个爆炸螺栓串联在主弹体的尾端。

  


  

  


  

捕鲸叉导弹的改进工作于1982年着手进行,A/R/UGM-84C终端攻击阶段改为维持掠海飞行模式,进入雷达导引阶段时会变成以弯曲的路径前进,同时雷达也会随着配合以间歇性的开启和关闭,以欺骗目标军舰的雷达系统的反应。A/R/UGM-84D改用JP-10燃料提升了射程的,另外新增可选择终端弹道模式和改良的电子反反制功能,更进一步增加目标军舰软、硬杀的困难度,不仅可以像前一代以弯曲路径飞行,还可以设定多个转向点,并且在各段航程均以弯曲路径行进,可以更大幅度有效隐蔽发射载台的位置,终端的攻击也可设定为是要采取俯冲或是掠海飞行。此外,雷达开启时搜索的角度也改良为可选择模式而非之前的预设窄、中、宽三种模式。新式的控制台可以在发射前为每一枚捕鲸叉导弹前设定多个转向点,最终让多枚捕鲸叉导弹由不同方位同时抵达攻击目标。

  


  

  


  

A/RGM-84F没有潜射型,因弹体长度延长无法容纳于鱼雷发射管。增加的部分可多装70磅的燃料,整体重量则由1224/1520磅(空射/舰射)增加成为1400/1750磅(空射/舰射),弹翼位置则往前移动以弥补弹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射程提升到将近130海里,这样的射程延长再加上改良的导航功能,可让导弹在错失目标之后能折返重新再次攻击,也可让导弹先超越目标后再折返攻击以混淆被攻击者的判断力,理想状况下还可以折返一次以上飞行路径,使被攻击者完全被迷惑,无法确定自身是否为目标。

  


  

  


  

R/UGM-84G号主要将折返攻击模式运用于批次1C的弹体,如此潜艇也就能使用拥有折返攻击模式以及更强电子反反制能力的导弹。当然射程不如A/RGM-84F。捕鲸叉导弹还有使用全球定位/惯性导航系统和红外导引头的A/RGM-84M和AGM-84E型空地导弹,AGM-84E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战场紧急将弹体延长的产品,临时的改造的前段弹体造成重心偏向前方,必须维持较大攻角姿态飞行,目前已全数退役。

  

三:两种导弹的命运

  


  

  


  

射程180公里的C802A在射程远超俄罗斯H35、美国的捕鲸叉舰对舰导弹,是中国最好卖的舰对舰导弹,目前装备C801的国家包括泰国、巴基斯坦、缅甸、也门,装备C802的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朗。此外伊朗造的C802岸对舰导弹还流入到黎巴嫩,也门,实战中战绩不错,埃及、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也会装备C802A,从射程和价格上说,C802A在对付不那么强大的非北约对手国家时,拥有相当的诱惑力。因此,未来使用C801/802导弹的国家的确有可能朝C802A过渡,

  


  

  


  

不过在中国,鹰击八号导弹早已淘汰,鹰击83舰舰导弹也逐渐由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18垂直发射反舰导弹取代,而和鹰击83舰舰导弹一样速度慢、易受到拦截,很难满足未来作战需要的捕鲸叉导弹仍然是美国现役标准反舰导弹,装备多达16个国海军,生产超过7800枚,其中4000枚以上出口外销,堪称西方世界当代最成功的反舰导弹,不过至今未曾有垂直发射的版本,所以原来认为有制空权不需要反舰导弹的濒海战斗舰为了应对强大的中国海军,宁愿破坏濒海战斗舰的隐身设计,也要在船头加装了一座8联捕鲸叉导弹发射器,虽然美国努力增加反舰能力,但捕鲸叉导弹至今仍没有替代者,估计还要用几十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