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ol和mol换算,nmol和mmol之间的换算

  

     

  

  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和检测频率见下表(表1):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治疗旨在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在充分透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炎症状态的基础上,制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液体、无机盐的营养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进行调整。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   

  

  术前注意保护上肢血管资源,避免腕部以上血管穿刺采血;保护手臂皮肤免受损伤。   

  

  术后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及时活动手指,降低血栓风险。术后72小时可进行握拳运动,促进内瘘成熟。如伤口有出血,轻压止血,听诊杂音,避免压迫过度造成内瘘闭塞;大出血需要开放性止血。3-7天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避免对瘘侧肢体负重、压迫、测量血压、输血、输液、采血。   

  

  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如止血良好,术后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但应注意个体化治疗。   

  

  术后8-12周,瘘管成熟后进行穿刺透析。如果内瘘成熟,也可以考虑提前穿刺透析;但应尽可能使用其他静脉穿刺作为静脉回路,以减少内瘘的损伤。   

  

  穿刺前检查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和溃疡、内瘘震颤和杂音、血管弹性、张力和搏动、抬臂试验和搏动增强试验。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超声或影像学检查。   

  

  初始内瘘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在有条件的单位,首次使用内瘘或情况困难时,建议采用超声引导穿刺。   

  

  血液净化治疗与体外循环连接时,应按无菌原则进行规范。   

  

  血液净化后,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15-30分钟。穿刺区如有血肿,24小时内间断冷敷,观察内瘘震颤。24小时后,如果确认不再出血,可以热敷或涂消肿膏,也可以用理疗消肿。   

  

  带隧道和聚酯套管的导管管理   

  

  每次治疗前,观察导管出口处皮肤有无压痛、肿胀、分泌物、出血、渗出,袖套处有无肿胀、溃烂、脱出,导管尾部缝合固定情况。   

  

  观察导管外接头有无破裂或折损,管腔是否通畅。如果出现血流不足或闭塞,应立即通过超声和影像学检查判断导管内是否有血栓和纤维蛋白鞘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换管。   

  

  血液净化治疗连接或断开体外循环时,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禁止在将已取出的导管插入血管之前对其进行消毒。非紧急情况下,中心静脉导管仅用于血液净化治疗,不用于输血或输液。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寒战等不适,确认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一旦怀疑感染,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同时培养血液和导管分泌物中的致病菌。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经验性药物可以选择主要针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静脉用药联合抗生素可以封管。   

  

  因为感染,需要更换新的导管,重建隧道或者选择新的静脉重新放置导管,继续抗生素治疗1-2周。   

  

  移植物瘘的处理。   

  

  术后2-4周穿刺,即穿透性移植瘘管手术后第二天即可穿刺。   

  

  准确判断血流方向,一语双关   

  

  容量超负荷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间歇性容量超负荷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同时血液透析时单位时间脱水量增加,容易导致低血压、心律失常、透析不充分等。长期容量超负荷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容量超负荷和营养不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是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管理目标   

  

  通过产能管理实现最佳干重。最佳干体重定义为透析后患者仅出现轻微的低血容量或高血容量症状或体征时可耐受的最低体重。采取个性化措施,确保   

持透析间期血容量过多与透析时低血容量之间的平衡。

  


  

②评估内容

  

  

病史和体格检查:透析间期是否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蹲位或卧位直立后头晕目眩),透析中是否出现目标循环容量过低的症状(肌肉痉挛、低血压等)。注意体重与血压测定,透析前颈静脉搏动、肺部听诊及外周水肿检查。

  

  

临床检验:血清钠、血清钙及血浆利钠肽浓度测定。

  

  

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生物阻抗容积描记法、相对血浆容量监测、下腔静脉直径测定等较为精确的方法。

  

  

③管理方法

  

  

容量管理以控制钠盐摄入为主,限制水、钠摄入量。所有患者应坚持限盐饮食(每日摄入1.5-2.0g钠,或3-5g食盐)。

  

  

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理想情况为不超过2-3kg,或<5%干体重),以限制透析时超滤量。

  


  

准确评估干体重,防止过量超滤。

  

  

在数日到数周期间调整目标体重。每次透析增加0.5L超滤量,逐渐降低至目标干体重。若不能耐受,尝试每次透析增加0.2L超滤量。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为高血压、营养不良、肾性贫血、CKD-MBD。其中,营养不良详见第二节的营养管理。

  


  


  

①定义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包括:①透析高血压,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升高15mmHg以上;②透析间期高血压,非透析日血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②工作流程

  

  


  

  


  

图1 血液透析高血压控制工作流程图

  

  

③降压目标

  

  

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靶目标是诊室透析前血压 60 岁以下患 者<140/90mmHg,60 岁以上(含)患者<160/90mmHg(含药物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透析治疗过程中,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类型可以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监测患者透析前、透析过程中、透析结束后及透析间期的血压,绘制血压变化曲线,重新评估、确定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④降压方案

  

  

血液透析对于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不同,因此了解血液透析对降压药物的清除特征,对于合理选择降压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常见降压药物的血液透析清除率及调整剂量见表2。

  

  

表2 常见降压药物的血液透析清除率及调整剂量表

  

  


  


  


  


  


  

原文下载链接: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111/6e25b8260b214c55886d6f0512c1e53f/files/9595783a1db84c52a25fbb77f9b1e4e0.pdf

  


  

参考文献:

  

1.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国卫办医函〔2021〕552号.2021年11月8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