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rn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怎么读,unicorn是什么意思英语

  

  作者丨李零   

  

  波斯艺术中的动物   

  

  人类交往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战争,二是生意。战争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征服,互相学习。比如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时候,主要是征服者向被征服者学习。他死后,出现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所谓“希腊化”,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单向的希腊化。   

  

  贸易就是交换需要的商品,最能体现对方需要的商品。比如中国和伊朗,在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两边的产品有什么区别?马上就能看出来。   

  

  在这里,我想谈谈波斯艺术中的动物,动物也能体现交流。   

  

   《波斯笔记》,作者李玲,2019年10月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写实的动物和想象的动物   

  

  艺术中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现实的和想象的。   

  

  现实动物   

  

  (现实动物)   

  

  自然界中有人类可以观察到的动物,如野生的狮子、老虎、狼、熊、鹰和鹿,以及家养的马、牛、羊、鸡、狗和貘。   

  

  想象中的动物   

  

  (想象中的动物)   

  

  这是一种虚构的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它的特点是错落有致,各不相同。比如人和动物放在一起,鸟和动物放在一起,但是它没有角,所以它的肩膀上没有翅膀,翅膀插在里面。   

  

  埃及艺术有很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很多是现实动物,但同时又是神。如狮子、豺、河马、狒狒、瞪羚、鳄鱼、朱鹭、鹰、眼镜蛇、青蛙、甲虫和蝎子,还有公牛、山羊、猫和鹅。   

  

  埃及神有三个形象,不仅在埃及流行,而且对整个近东世界都有影响。一个是双翼太阳圆盘Naila。   

  

  (Ra)   

  

  的象征;一个是鹰,但荷鲁斯。   

  

  (荷鲁斯)   

  

  的象征;一个是狮身人面像,被称为狮身人面像。是赫利俄斯,双翼太阳盘代表太阳,它像鹰一样用翅膀在空中飞翔。这种神后来与荷鲁斯融合,荷鲁斯变成了鹰和猎鹰的形状。鹰是自然界固有的动物,比太阳盘更形象。斯芬克斯不一样。它是人和狮子的统一体,属于一种想象中的动物。双翼太阳盘、鹰和狮身人面像在西亚艺术中也很流行。   

  

  在西亚,有三种动物最受欢迎:鹰、狮子和公牛。这些都是自然动物。想象中的动物是由这三种动物和人成对组成的。三个形象最典型: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拉马苏   

  

  (拉玛苏)   

  

  ,牛是第一人称;Griffin电子竞技俱乐部   

  

  (格里芬)   

  

  狮子和鹰的头。类似的拼布还有很多种,比如翼狮。   

  

  (长翅膀的狮子)   

  

  何士贵   

  

  (恶魔狮子)。狮子不仅有鹰翼,前脚还有狮爪,后脚有鹰爪,甚至还有一条蝎子形的尾巴。它们都是由鹰、狮子和公牛组成的。这个设计,推而广之,可以给所有动物都加上翅膀。如萨三艺术、草原艺术,马、牛、羊、骆驼、鹿都可以有翅膀。   

  

  波斯艺术中的动物   

  

  (甲)想象的动物   

  

  拉马苏   

  

  亚述的宫殿和庙宇经常由成对的罗摩苏守卫。万国门,城邦的平台,也有一对拉玛苏守护,这是向亚述学习。亚述的拉玛苏有两种,一种是狮爪,一种是牛蹄。狮子的爪子类似于狮身人面像。   

  

  3,360,010-695,010,000,喇嘛苏,国门,守空缺。   

  

  斯芬克斯   

  

  波斯的狮身人面像,多为男性,头戴皇冠,蓄胡须,与埃及和希腊不同。希腊的狮身人面像大多是女性。波斯波利斯也有这种图像,看阿帕东台阶外墙的门楣,大流士宫南边的大台阶也有类似的图像。   

  

  大流士宫台阶上的狮身人面像浮雕。   

  

  格里芬   

  

  波斯的三种污名,其中一种是格里芬。乔桑比尔发掘出一个陶器狮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   

  

  帝国大道格里芬雕塑。   

  

  狮怪   

  

  亚述的石雕中有狮怪,苏萨的大流士宫釉面砖画中也有狮怪。鲍里斯有33,360,010-30,000个门道,一左一右。国王   

与狮怪面对面,一手在上,紧紧抓住狮怪的角,一手在下,操匕首猛刺狮怪腹部。

  

薛西斯后宫《英雄搏杀狮怪图》。

  

牛怪

  

在波斯波利斯,除去《英雄搏杀狮怪图》,还有《英雄搏杀牛怪图》,图中牛怪和狮怪一样,也是作站姿,与王搏斗。

  

百柱宫《王杀牛怪图》。

  

(乙)写实的动物

  

(因篇幅所限,略去)

  

与中国比较

  

中国艺术中的动物,也分写实和想象两种。但这两类动物,有时会混在一起。

  

比如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分天宇,青龙代表东方七宿,白虎代表西方七宿,朱雀代表南方七宿,玄武代表北方七宿,除龙是想象的动物,其他三种,似乎都是普通的动物。但白虎不是普通的虎,朱雀不是普通的雀,玄武不是普通的龟蛇,同时是天上的星官群。

  

又十二生肖,除龙是想象的动物,其他都是写实的动物。马、牛、羊、鸡、犬、豕是家养,虎、兔、蛇、鼠、猴是野生,都是现实存在的动物。它们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同样代表十二支,用于推算历日,跟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功能相似。

  

(甲)中国的瑞兽

  

中国古代,动物分羽、毛、鳞、介、蠃五类。羽虫是飞禽,凤为之长;毛虫是走兽,麟为之长;鳞虫有鳞,龙为之长;介虫有甲,龟为之长;蠃虫无毛,人为之长。

  

什么是瑞兽?瑞兽的瑞是祥瑞。所谓祥瑞,往往具两面性,既可祈福迎祥,又能驱凶辟邪。如汉武帝以来的西汉年号,元狩、元凤、神爵、五凤、黄龙之类,就是以这类动物的出现为祥瑞。

  

上面说的龙、凤、龟、麟,号称四灵

  

(见《礼记·礼运》)

  

,就是最典型的中国瑞兽。

  

中国的瑞兽,多是想象的动物。如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瑞兽,龙、凤、麟,就是想象的动物。

  

但情况也有例外。如太和殿前的铜瑞兽,龟、鹤,就是写实的动物,但神龟和普通的龟不一样,仙鹤和普通的鹤也不一样。龟、鹤象征长寿。明清以来,有龙首龟,号称赑屃

  

(龙生九子之一)

  

,用以驮碑,鹤亦口含仙草,有时站在龟背上,叫“龟鹤齐龄”。

  

龙、凤、麐

  

(同麟)

  

,三字见于商代甲骨文,很古老,说明它们都是中国人的创造,并非自外输入。这三种瑞兽,几千年来,变化很大,但万变不离其宗,仍有形象上的连续性。

  

颐和园仁寿殿铜龙、铜凤。

  

  

龙的形象是由多种动物拼凑而成,但仍有现实依据,主要参考的是蛇类和蜥蜴类的爬行动物,特别是鳄鱼。甲骨文的龙字正像头上长角,张血盆大口,露尖牙利齿,摇头摆尾的鳄鱼。中国古代,北方也有鳄鱼。相传夏有豢龙氏,就是擅长养鳄鱼的人。商周铜器,纹饰分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纹,一类是几何纹,唯独缺少植物纹。动物纹,最主要就是龙纹。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考证通常说的饕餮纹或兽面纹,说明这类纹饰只是正视的龙首纹。

  

陕西扶风海家村出土的铜爬龙。

  

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

  

  

凤的原形是雉科动物,主要参考的是锦鸡

  

(Chrysolophus)

  

、孔雀

  

(Pavonini)

  

一类动物,特点是尾巴很长,头上有冠,颜色鲜艳。甲骨文的“凤”字正像长尾有冠的鸟类。商周铜器,除去龙纹,鸟纹最流行。鸟纹中的长尾戴冠者,就是凤纹。凤,汉以来也叫凤凰,雄曰凤,雌曰凰。

  

  

麟的原形是鹿科动物。麟,亦作麐,二字皆从鹿。甲骨文有“麐”字。《诗·周南·麟之趾》提到麟。麟的形象,后世有很多变形,有点像龙,但龙是五爪,麟是偶蹄,仍然不难区分。这种动物,因哀公获麟,孔子绝笔《春秋》而大出其名,但到底属于哪一种鹿,谁也说不清。麟是独角鹿。自然界,鹿科动物都是双角,独角是出于想象。与麟类似,欧洲有独角兽

  

(unicorn)

  

,形象是独角马。马没有角,有角是出于想象。这种马的角长在头顶,很长很尖,表面有螺纹。自然界,只有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西部海域的一角鲸

  

(Monodon monoceros)

  

有这种角。中国的独角马,见于吉林老河深鲜卑墓出土的鎏金饰牌,不但鼻子上长着独角犀似的角,而且有翅膀。河西走廊,魏晋墓也经常出土独角兽,也有欧洲独角马似的长角。汉以来,麟也分雌雄,雄曰麒,雌曰麟。西人是以unicore翻译我们的麒麟。

  

(乙)中国的外来动物

  

波斯,东为伊朗高原,西为两河流域,北为小亚,南为埃及。它的地理位置很特别,中国的东西往西传,欧洲、西亚、北非的东西往东传,它是中转站,两边的东西都有。如伊朗既有老虎,也有狮子,既有单峰驼,也有双峰驼,同时有本地出产和周边进贡的各种马。狮子、单峰驼和所谓天马,对中国而言,都是外来动物。

  

狮子

  

中国艺术有狮子,不但有,而且很流行。舞狮是汉唐时期随佛教艺术从西域传入,从此扎根中国,久而久之,完全被中国化。中国人往往忘了,中国本无狮子。狮子是从伊朗和印度进口。但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听说过这种动物,比如 《穆天子传》讲穆王西征,就提到狮子,当时叫“狻猊”。《尔雅·释兽》也提到“狻猊”。狻猊是译自伊朗、印度和中亚,发音以S打头。上博楚简 《三德》还提到“貎”,则是以L打头,估计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拼法。狮子作为外来动物,最初充满神秘感。中国人是靠他们熟悉的老虎来认识狮子。如《尔雅》郭璞注说,狻猊是一种毛色浅淡的老虎,就是如此。上博楚简《三德》篇说,“貎飤(食)虎,天亡不从”,《尔雅》也有这种说法。

  

武梁祠石狮。

  

河南孟津油磨坊村出土辟邪石狮。

  

汉以来,西域各国常遣使进贡狮子,被中国人当作珍禽异兽,养在宫廷苑囿。《史记·大宛列传》说,西域各国,安息“最为大国”,“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汉书·西域传》说“

  

(安息国)

  

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安息东则大月氏”。安息是帕提亚。汉代的伊朗属于安息。安息是西域的中心。

  

狮子输入中国,史籍可考,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材料最早有三条,一条是汉章帝章和二年

  

(88年)

  

,安息遣使献狮子,见《后汉书·章帝纪》;一条是汉和帝永元元年

  

(89年)

  

,月氏遣使献狮子,见《后汉书·和帝纪》;一条是汉和帝永元十三年

  

(101年)

  

,安息王满屈献狮子,见《后汉书·西域传》。可见狮子输入中国,最初是从伊朗。满屈,以年代考之,相当帕克罗斯二世

  

(Pacorus II,78—105年在位)

  

  

汉以来,中国习惯以“师子”称呼这种动物,今作“狮子”。“狮子”是外来语,跟很多西域方言有对应关系,但追根溯源是伊朗语。波斯艺术受西亚影响,既有写实的狮子,也有想象的狮子。后者有各种变形,比如头上长角,肩上插翅膀。中国的天禄、辟邪也是以狮子为原形,加上翅膀加上角,类似波斯艺术的翼狮和狮怪。古人认为,狮子吃老虎,既可祈福迎祥,又可驱凶辟邪,故这种怪兽又有“天禄”“辟邪”的美称。我国瑞兽,只有这种是外来。

  

单峰骆驼

  

骆驼分两种,一种是单峰骆驼

  

(Camelus dromedaries)

  

,也叫“阿拉伯骆驼”,特点是毛短身瘦,耐热;一种是双峰骆驼

  

(Camelus bactrianus)

  

,也叫 “巴克特里亚骆驼”,特点是毛长身壮,耐寒。前者主要分布在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后者主要分布在伊朗东北和阿富汗,以及我国新疆和内蒙古草原。我国的双峰骆驼,体型壮硕,毛发甚长。这两种骆驼,波斯波利斯阿帕丹台阶的浮雕都有。

  

唐三彩单峰骆驼。

  

北周彩陶骆驼。

  

双峰骆驼,米底艺术中也有。中国的骆驼是双峰骆驼,和巴克特里亚骆驼属于一大类。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描述过北方草原的各种动物,其中就有骆驼,当时叫橐驼。东汉牟融引古谚曰:“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

  

(牟融《理惑论》)

  

尽管中国与北方草原邻近的地方,人们早就看见过骆驼,但中国内地对骆驼却一直很陌生。他们是以他们熟悉的马来解释他们不太熟悉的骆驼。早在战国时期,骆驼的形象就已出现。汉代诸侯王墓,骆驼的形象也时有发现,如大云山汉江都王墓出土的承虡铜驼。

  

唐三彩,表现西域商旅,经常有胡商骆驼俑出现,寓目者几乎都是双峰驼,单峰驼也偶尔发现。中国的双峰驼,真正特色在体型壮硕,毛发浓厚。

  

天马

  

汉武西征,求取大宛的汗血宝马,号称“天马”。这种马,即世界著名的阿克哈·塔克马

  

(Akhal-Teke)

  

,也叫马萨革泰马、尼萨马、安息马、波斯马、土库曼马,大宛并非原产地。

  

马萨革泰人是活跃于伊朗高原的游牧民族,居鲁士大帝就是死于马萨革泰人之手。尼萨是安息崛起的地方,即今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才是原产地。

  

汉代出土的铜马、陶马,唐代出土的三彩马,其中体型高大者多是表现西域良马,可能就是天马。

  

世界遗产

  

西亚艺术和波斯艺术给当今世界留下三样东西。

  

以鹰、狮为国徽

  

今欧美各国,对鹰、狮和鹰、狮合一的格里芬情有独钟。如英国的国徽就是以狮子和独角兽为标志,德国的国徽是黑老鹰,美国的国徽是白头海雕,俄国的国徽是双头鹰

  

美、俄、德、英四国国徽。

  

航空标志

  

双翼日盘在埃及代表太阳神拉,在两河流域和伊朗变成双翼日环,有当地的神祇穿环而立。现在,双翼日盘是世界各国的航空标志。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标志。

  

用成对的狮子或格里芬守门

  

彼得堡经济学院门前的翼狮。

  

西亚艺术,狮子是流行主题。亚述和巴比伦都喜欢狮子,常以石狮镇 守宫门、庙门和陵墓,亚述宫殿的画像石,猎狮也是常见画面。

  

希罗多德两次提到格里芬,一次是把格里芬描写成看守黄金的神奇动物,一次是说斯基泰王斯库拉斯在波利斯提尼人的城里有一座豪宅,在它的周围有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斯芬克斯像和格里芬像。

  

欧洲各国喜欢用狮子或格里芬为各种建筑特别是银行和博物馆把门,这个习俗已经变成世界文化。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用狮子和天禄、辟邪守阙,这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国际接轨”,很有象征意义。

  

本文选自李零新书《波斯笔记》,注释从略,较原文略有不同,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丨李零

  

摘编丨徐悦东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翟永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