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虚拟币吗,区块链是虚拟货币的一种

  

  虚拟货币,刚诞生的时候,太漂亮了,吸引了很多人。但如果冷静理性地分析,就会发现虚拟货币的核心并不是“货币”,而只是“虚拟”。   

  

     

  

  虚拟货币的本质就是在一个和我们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信息世界的框架下,我们尽力去模拟现实世界,想出了这么一个猫和老虎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虚拟货币的本质。请未来有投资虚拟货币打算的网友,在投资前多一些理性和冷静的思考,尤其是想让自己的血汗钱增值的时候。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说白了就是各种各样的很多。东西不能拆分复制,只能实物交割。例如,我有一美元,我想用它向你买一个苹果。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我用一张唯一的号码,鲜明的折痕,独特的分子原子结构的纸币,换来了你的手机的苹果,这个苹果在世界上找不到一模一样的。   

  

     

  

  虽然我们可以抽象出我付出的一美元的货币价值,用其他更美元的货币来表达抽象出来的一美元的价值,但是原来花出去的钱最后是复制不回来的。   

  

  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只能传递不能复制。   

  

  这种情况和我们人类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虚拟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而是信息。实物不能复制,但信息可以完全复制。我可以随意把信息传递给别人,但我不用担心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丢失。这些信息甚至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文件。比如一个公司新开发的大型软件,即使软件有几个G,当我们复制给别人的时候,信息化的软件就是完美的复制。   

  

  前十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边界”。然而,随着各种在线支付平台的推出,这种边界开始一点一点被打破。以前那种“我付一元钱给你买个苹果”的模式,通过手机软件连接互联网的扫码行为应该已经改变了。   

  

  我们的扫码过程其实就是一系列的信息交流过程。该软件让我们感受到了操作的简单和方便。但是,软件之后,也有一系列的业务流程。   

  

     

  

  首先我们,在扫码的背景下,是我们的交易方,在网上有自己的账户。在里面,我们的财产是以信息的形式记录的:你有多少钱,你卖苹果的小哥哥有多少钱。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清楚地指出,这些信息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有人有多少钱。我们的密码也是储存的信息。你,你罚款,我们的账号和密码都在一个公司的手机里。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你把你的保险箱和保险箱的钥匙给了同一个人。除了主观信任、国家法律、行业道德等规定,我们在这种模式下不具备任何安全能力。   

  

  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告诉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信息记录机构,提供了我们要花多少钱的信息,提供了我们的密码信息,提供了对方的账户信息。   

  

  然后,支付平台检查我们的账户信息和密码信息是否与其内部记录一致。经过这个简单的审核,支付平台只需要减去我们自己信息录入的值,减去我们花的钱,存入新的账户余额信息,然后把钱加到对方的账户上。   

  

  当软件程序通过网络帮助我们处理所有信息时,我们享受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入了风险。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中间交易支付平台绝对公平、绝对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支付平台出了什么问题,哪怕是被动攻击,我们也无能为力。   

  

     

  

  在我们传统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有一笔钱。如果我们不能相信别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钱藏起来。就算交给银行代理保管,我们私人保险裤的钥匙也在自己手里。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说了算。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想知道是否有可能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建立一种类似于物理对象的仅交付机制。这样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信息,尤其是密码等敏感信息,是无法像实物一样被支付平台掌握的。   

  

  于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大胆甚至雄心勃勃的程序员设计了“区块链”机制。是的,你没听错,这个“区块链”,说白了就是一个机制,并不是指任何技术。   

  

  这个机制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几句话总结,就是我们的虚拟平台不是信息化的。那么,让我们为每一个信息活动编一个数字,包括信息生成、信息读取、信息复制和信息修改.我们给任何事物赋予唯一的编号后,只要保证编号唯一,就相当于拥有了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规则。以及具体实现,为了防止有人剪辑。   

号的主意,对编号造假,这个程序员对自己的编号还设计出来了一个“自我校验”功能。每个编号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判断真假,您看,这样编号还附加了防伪标签的功能。

  

  

想法是不错,不过吧,问题也同时留下来了。

  

就像当年的火车设计人员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刻我们磁悬浮列车的轨道宽度就是被他们当年牵来的两匹马的屁股定下来一样,一个创新型的理念如果缺乏对历史发展的“驾驭理念”,并留下足够改进的发展空间,那么,这种创新,可能就注定要昙花一现,最终也就沦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取巧。

  

每件事都给一个唯一的带有防伪功能的编号,这确实能让信息带上一些唯一的属性。但是吧,生成编号本身也是需要计算量的啊,而且编号存储也需要占用空间的吧。虽然编号本身不大,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您想啊,比如,咱们想用编号1来标记咱们用一块钱买苹果的行为,结果,数据库告诉你,编号1已经被用来标记老王用一块钱买香蕉了,那好吧,用编号3,结果又被告知编号3已经标记了老李买鸭梨……费了半天劲结果编号都是别人已经用了的。更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数据库给我们自己编号。那么这就又变回了数据库记录一切信息的状态。

  

  

这也就是现在已经有些颓势的“挖矿”行为的情况了。“挖矿”这个词语,充分体现了咱们网民对必须把控的准确性。这个行为在“挖”的过程中,要找到的“矿”就是没有被其他人用过的自带校验的唯一编码。本来现实世界中很简单的一个交易行为,现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区块链”机制下,给出了一个编号就得要“挖矿”,这就是人为引入了麻烦。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物质是可以反复交割的。比如我给卖苹果的小哥的用来买苹果的一块钱,还是这一块钱,卖苹果的小哥可以用它来买馒头。而在现在的区块链机制下,一个编号,记录了买苹果的行为之后,想要去买馒头就必须使用新的编号,原来的标记了买苹果的编号,不能再用了。

  

人类的行为可是无止境的啊,这是得准备多少编码才够用啊………

  

不说以后,咱就说现在。

  

就算是现在编号是咱们自己计算的,那编号还是得存放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里面吧。那么,这个数据库在谁手里,谁就成了这个机制下的老大,是这个机制确立起来的新型信息世界中的“创世神”、“造物主”。

  

所以你看,区块链机制出现以后,紧接着就是比特币、挖矿等一系列刺激网民参与的各种噱头,说白了,就是要把更多网民吸纳到自己创世的虚拟世界中,成为自己的臣民,以便最终能变成可被自己收割的韭菜。

  

  

当然,一个程序员能够想到这么个机制,原本操作各大支付平台的大佬们也不傻。区块链技术确实方兴未艾就埋下来了诸多问题,但架不住这确实有炒作价值,那么好,咱们就一起炒作。你想当你的创世神,你有这个权利我不管,那我也在我原有的世界里面玩造神,你也只能干瞪眼。于是,各大银行推出自己的区块链技术,于是各种虚拟货币普通雨后春笋。

  

机制本来就有先天问题,现在又加上这么一大堆老牌巨擘一起搅和,这要是能有个清晰明朗的前途那就是奇怪奇葩的大奇迹了。

  

当然了,也许有些人有两把刷子,或者自认为有两把刷子,趁着热闹来玩一把浑水摸鱼,也确实有捞到一笔的可能性。但是吧,这后面的风险……你品,你细品。

  

#全球虚拟货币大抛售#

  

#比特币大崩盘 华人首富身价缩水89%#

  

#比特币是否进入至暗时刻#

  

#比特币跌穿1.8万美元 15万人爆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