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理财产品怎么选,手机银行理财哪个好

  

     

  

  11月25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100多家成员银行举办的“2021银行数字动能与金融创新峰会暨宣传年第17届庆典”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在云端呈现。多位行业和学术专家以“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为主题做了精彩分享。2008年的宣传更名仪式、《2021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的发布、“2021中国数字金融金榜奖”的颁发以及“2021新创‘大赛’金融场景适配验证赛道”的表彰,备受业界瞩目。   

  

  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以《审视手机银行的隐藏价值》为题,分享了他对手机银行的一些最新研究观点。他表示,对于手机银行来说,其显性价值很容易看到,而难以量化和评估的“隐性价值”则容易被忽视。他指出了手机银行存在的四个“隐性价值”和三个常见缺点,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董希淼认为,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概念都在进化升级。但是有一件事是不变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思维、理念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没有变,甚至重要性在不断提升。.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手机银行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其地位和作用往往只能从显性价值来衡量和考察。董希淼认为,这还不够。   

  

  董希淼解释说,所谓显性价值,是指那些容易看到的,可以量化、计数、衡量的价值。比如银行离柜率、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手机银行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信用卡数等。   

  

  但董希淼认为,手机银行还存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价值,很难用统计数据量化。这部分价值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挖掘,甚至可以成为主导价值。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手机银行的潜在价值:   

  

  第一,手机银行是银行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放大器。布莱特金在他的书《银行3.0》中说,“银行业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现在,一些用户因为长期使用手机银行,已经成为某银行的忠实客户,他们对这家银行的所有认识都来自手机银行。所以手机银行的好坏决定了他对这家银行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所有认知。今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因为,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业务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办理。   

  

  第二,手机银行是银行金融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手机银行做得好不好。手机银行做得好,不代表银行数字化转型就一定成功;但如果一家银行连手机银行都做不好,那它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不成功的。目前,大部分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因此,以手机银行优化升级为契机,可以加速和深化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手机银行是银行触达客户、服务客户的核武器.Blakin在他的书《银行4.0》中提到“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但不在银行网点。”那是哪里?在手机银行App里。数字化时代,APP是银行触达客户最重要的渠道之一。银行发布的各种报告显示,柜台离职率已经超过90%,柜台现在能接触到的客户效果有限。手机银行是“核武器”。银行只有搭建强大的手机银行App,才能更好地触达客户,真正做到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   

  

  第四,手机银行是银行打造敏捷组织、数字文化的助推器。的手机银行需要快速迭代和开放包容的创新,这就需要银行建立相应的敏捷组织,从技术到管理,更加敏捷,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此外,通过手机银行的应用和升级,以及日常运营中的跨部门合作和联动,可以倒逼银行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加速变革,适应变革,从而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鼓励创新的数字化文化。   

  

  董希淼总结道,银行需要进一步审视和重新发掘手机银行四个方面的隐藏价值。他指出,隐性与显性是相对的。银行如果进一步重视,不断地挖掘这些隐性的价值,那么这些隐性的价值也会变成显性的价值。银行也可以探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手机银行的隐性价值进行评估、评价。   

  

  董希淼表示,业内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尝试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他建议:评价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效,既要对显性价值进行评价,也要对隐性价值进行评估,特别是手机银行的隐性价值。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手机银行发展非常迅速,成功地从“砖头银行”发展到“鼠标银行”,再到现在的“指尖银行”。手机银行确实很强大,95%的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已经可以在手机银行上办理了。"手机银行相当于一家银行的分行."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   

tps://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手机银行理财产品怎么选,手机银行理财哪个好4.jpg">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董希淼指出,商业银行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过程中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重技术开发而轻日常运营。在数字化转型的“焦虑”之下,一些银行开发出很多款APP。这容易造成银行内数据信息的割裂,用户选择起来也很困难。而且部分APP开发完上线部署之后,后续的维护运营少有跟进。

  

第二,重注册用户而轻活跃用户。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量很重要,但如果注册用户活跃度非常低,那么,注册用户数量多的意义就不大了,而且还占用了很多资源,这类似于银行的睡眠卡或长期不动户。

  

第三,重产品部署而轻用户体验。一些手机银行功能很强大,但用户用起来可能不方便。比如,界面非常繁琐,操作复杂,文字说明过于得专业,普通用户看不懂,学习成本高。总之,用户体验非常差。

  

就此,董希淼给出了加强日常运营、激发活跃用户、提升用户体验等三个建议。

  

第一,加强日常运营。要更注重运营,要用“流程银行”的理念来做手机银行App。特别是中小型银行不要贪大求全,多出来的APP,该合并的合并,该归类的归类。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要打造开放API,不闭门造车,加强跟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这样才能真正把运营做好。

  

第二,激发活跃用户。手机银行天然就是一个低频的应用,提升用户活跃度是手机银行业务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做好这一点,可以学习借鉴招商银行的“北极星计划”。如果银行能接入一些高频的场景,则有助于提升活跃用户。比如,接入交通出行、电商、外卖等App。另外,建立线上和线下协同联动的机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

  

第三,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不是一句空话,关键在于落实到各种细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去年发布了《2020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其中对手机银行提升用户体验强调了六个方面的细节,包括日常登录、余额查询、明细查询、手机缴费、跨行转账、理财查询等。这6个方面的细节,可以告诉银行怎么来从细节着手,来提升用户体验。

  

董希淼指出,手机银行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这是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基本原则。简而言之,对外坚持 “以客户为尊”,对内坚持“以员工为本”。

  

  

最后,董希淼建议,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一定多用用自己家的手机银行App,把自己家的手机银行App作为经常关注和亲自使用的工具,然后每年对App的使用、改进提出三条建议。这样一来,一是会在全行上下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研发和运营团队会更加用心地把手机银行App做好。总之,要让手机银行真正成为数字金融创新和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武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