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卡怎么收年费了,工商银行收的年卡费是怎么一回事

  

  近日,继收购知名连锁健身房Wellness Fitness之后,国内最早的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也陷入了新一轮关店潮。老牌健身俱乐部的“没落”,预示着传统健身房行业已经走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北京多家浩沙门店近期出现快速撤店现象。图片:央视财经   

  

  

传统健身房的困境在哪?

  

  

  年度会员费下降,私人一对一课程客户体验差,在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压力下,商业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诸多因素导致传统健身房陷入竞争红海。你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当楼下的健身房开始疯狂降价,通知你装修升级、更名的时候,你开始心慌意乱,忐忑不安,因为很可能健身房会“跑路”。   

  

  同质化竞争激烈,运营成本上升,是传统健身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据介绍,近两年来,房租、人工等成本持续上涨。按照3000平米左右的面积计算,一个月的花费在百万。单靠卖卡的模式很难维持。   

  

  预售会员制是作为“壁垒”存在的。中国大多数综合性健身房都采取佣金制的强势销售策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快速提现,短时间内绑定用户。但同时,强销售的导向忽略了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花费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预售年卡,对于健身专业人士来说是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受到“退卡难”等问题的困扰。在一些运营商眼里,用户体验已经不是关注点,收入是唯一的指标。因为盈利模式偏离了本质,强大的销售模式对于一个依然为王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想要燃烧卡路里,首先要燃烧钱袋子。美已经成为都市人的基本需求,开几千块的健身卡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这只是一个“敲门砖”。当你完成卡后准备挥汗如雨跑跳的时候,被资深教练告知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肩膀高低,肩膀圆,骨盆前倾,用力不均匀等。而且你还需要买一个私人教练。   

  

  其实健身教练对于有定向需求的用户需求很大,也是中高端健身房必不可少的配置。但以卖课为目的的营销,教练水平和资质参差不齐,教练流动性大,使得传统健身房的个人教学体验大打折扣。   

  

  不难看出,“逆市”的传统链条难以为继,“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然而,面对不断扩大的健身市场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业界开始反思:   

  

  

在买方市场推动下,健身市场开始“洗牌”

  

  

   2015年以来,小型迷你健身房爆发;与此同时,KEEP、FitTime、超级猩猩、轻猪圈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健身、健身社交平台、智能硬件、O2O健身的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一夜崛起。   

  

  与之前的传统健身时代相比,互联网和资本赋能的健身平台数不胜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可选的品类。同时,其灵活性高、社会归属感强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健身App:线上线下融合KEEP是一个以健身内容为核心的运动科技平台,也是线上服务与线下健身活动无缝对接的典型案例。Early keep主要提供线上运动教学,用户注册后可以自行选择场地进行后续的单项训练。后来发布了硬件和线下健身房。在实现方式上,一是内容付费,以长视频的形式讲解教科书式的系统知识;二是更适合某个用户的服务、训练营、培训项目的商业化。   

  

  软件截图来源:网络   

  

  这类互联网健身平台以“健身服务”为切入点,采用智能小群体教学模式,“上课预约”、“集体锻炼”等单一付费模式。用户可以先学习,也可以预约线下课程,同时存储身体数据和运动数据。他们也可以社交,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o   

  

  健身内容才是王道。现在的健身需求,是跑步机永远无法满足的。体能训练、舞蹈、瑜伽、划船、搏击、击剑……多元化的小众运动受到追捧,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逐渐显现。   

  

  格斗类图片来源:24KiCK   

  

  不同健身水平的人也需要不同的训练。没有教练的监督和指导,健身房的设备设施并不适合“小白”用户,而“团体操”的流行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小白”群体向成熟用户过渡的主流产品。一对多的教练形式提高了“小白”健身用户的参与乐趣。运动健身品牌Super Orangutan将这一课程改进得更加有趣,并以零售方式出售,更符合“小白”用户的体验特点。   

  

  体育成为一种社会互联网体育和社会整合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健身是一种社交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团课成为健身潮流来源:东方IC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年轻人和中产阶级都在表现出“更好的我”的消费取向,所以健身几乎完美地匹配了这种取向:健康时尚的健身让人身心更好,至少让自己和他人在朋友圈里感觉更好。健身不仅给人以变美的功能价值,更给人以审美和追求的精神价值。   

  

互联网健身的社交属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独立健身的孤独感,通过健身过程和经验的分享、传播,又实现了用户健身的存在感与成就感,激发了人们的健身动力。虽然会看到“运动五分钟,拍照两小时”的吐槽,但起码运动了,向健康生活迈近一步是一步。

  

互联网健身已然成为当下的“风口”,但处在风口上,总要面对跌落的风险。健身行业正在被改变,但并没有被颠覆。

  

消费门槛更低的互联网健身房使得入门的成本大大降低,免费的团操课程和可自由选择的私教课程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与此同时,传统健身房场地面积大、选址地点好、大型器械多等优势不容忽略。

  

纵观健身行业,从健身工作室的管理运营、人才等产业上游,到健身培训服务、信息获取等产业下游,都还留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挖掘。

  

最后,来参与一个互动调查吧:

  

健身俱乐部和互联网健身,你Pick哪个?

  

(素材来源自: 人民日报 企业家杂志 36氪 虎嗅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