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付费下载文件丢失,学科网是正规网站吗

  

  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听课讨论活动。在一次活动中,我教了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顶部,从只观察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或三个面。   

  

  这是一节很活跃的课,最头疼的是课前大量教具的准备。我尽量避免煞费苦心购买教具,减少制作教具的人力和精力投入,不要因为这是公开课而多做装饰。所以在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观察的物品,都是课堂上的原创,学生熟悉的。感觉这些资料达到了和课本提供的一样的效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了“少投入多回报”。   

  

  在课程评估中,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音乐老师:学生在从事活动的时候,可以伴随适当的音乐吗?音乐在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心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美术老师:我从今天的数学课想到了美术教学中的素描。   

  

  语文老师:可以用一句古诗来概括今天数学课的内容,就是《题西林壁》 ――山边见峰,远近不同。我认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   

  

  听了大家的发言,突然觉得自己所谓的“思维”是如此的狭隘,局限于课本和学科的局限。虽然我在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做过一些努力,但都是“换汤不换药”,我一直都是在旁观。受到老师的启发,我不禁想到以下几点:   

  

  一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数学课讲数学是多年数学教学传下来的习惯。所以,我们在数学课上听到的,不是“1 1”,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单调、枯燥、乏味”自然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里的生活可以是学生可以观察和体验的真实生活,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或其他学科中可以思考和操作的学习生活。生活是开放而全面的,数学教学也应如此。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效整合是学科教学走向综合化的合理途径。跨数学教数学简单而丰富,课堂教学呈现的不是一门课程的“独树一帜”,而是学科知识的“森林”。   

  

  二是教师个体与教研共同体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其独立性,这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评论“教学是一项孤独的工作”。子曰:“独学而无友,则无明。”他主张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以上案例中,演讲者大胆贡献自己的思想和智慧,畅所欲言;听众,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产生共鸣;思想者善于从语言情感和场景变化中进行有效思考,捕捉心灵的瞬间感受。“思齐见圣贤”,处处讲究学问,多求圣贤,学心,充满知性、感性、灵性。即使话题很琐碎,也足以启发和滋养参与者。意见不一,不同学科的老师集思广益,不至于顾此失彼,从而克服了教师个体劳动习惯带来的纪律和思维模式。   

  

  在这样一种共同讨论的氛围中,教师可以相互反馈教案,或者共同制定计划和协调,帮助学生看到所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该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融合。此外,平行班授课的教师还可以共同设计一节课或一节课的某个方面,共同备课,共同上课,或者联动上课等。通过有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防止学科划分过细,相互孤立,重复脱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孤独活动,而是教师集体讨论的过程。   

  

  总之,作为教师,要跳出课堂,跨学科,挖掘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践行“大数学教学观”。同时,通过教师个体思考与集体讨论有效结合的教研方法,引导学生不仅真正进入知识的“森林”,而且能够走出“丛林”,认识其真实面目。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无锡市张静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 2022年4月20日第7版   

  

  作者: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