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片段教学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代码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苗'、'己'等9个新词,准确读出'尼'这个多音字,会写'苗'、'颜'等13个词,会写'苗,音乐家'等15个词。   

  

  2.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第二段和第三段。   

  

  3.你可以找到第2~4段中的关键句子,填在表格中。在图表的帮助下,告诉我们课文中有哪些天籁之音。   

  

  4.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性。能够模仿课文,围绕你听到的一个声音写几句话。   

  

  流程和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和第三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顺序),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声音,体会天籁之美。   

  

  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你可以找到第2~4段中的关键句子,填在表格中。在图表的帮助下,告诉我们课文中有哪些天籁之音。   

  

  2.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字中描写声音的文字的生动性,理解文字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第一节课   

  

  [课程目标]   

  

  1.认识'苗'、'己'等9个新词,准确读出'尼'这个多音字,会写'苗'、'颜'等13个词,会写'苗,音乐家'等15个词。   

  

  2.你可以找到第2~4段中的关键句子,填在表格中。在图表的帮助下,告诉我们课文中有哪些天籁之音。   

  

  3.带着感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课文中‘柔柔的,呢喃的,充满力量的’等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开始就觉得‘精彩’。   

  

  1.课件1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老师边展示边说: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落,雨雪飘落。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我们可以用眼睛欣赏这个。如果我们用耳朵听,会有什么神奇的发现?   

  

  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天籁之音?这些声音让你有什么感觉?   

  

  是的,‘两只黄鹂鸣翠柳’,这些声音很美。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课文来听听天籁之音吧!   

  

  3.板书,和学生一起读。   

  

  设计意图:   

  

  抓住生活中容易用眼睛看到的美,引出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品味声音之美。   

  

  第二,整体感知,初遇‘精彩’。   

  

  1.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天籁之音?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的发音,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想要听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就得带上这群朋友(展示课件2)。你认识他们吗?自由阅读。   

  

  第一组(包括写作技巧)   

  

  弹着优美的手风琴,心情激动。   

  

  打击乐器、雨滴、敲击声、虫子等。   

  

  第二组(包括扫盲)   

  

  小声,小声,小声,小声,小声,小声,小声   

  

  (指读字的学生,读了一辈子,剩下的就跟着读了。)   

  

  老师重点帮助学生记忆易错但难记的生词,并写出说明。   

  

  默认:查找多音字。在' n'中还有' ne '的发音。   

  

  (2)课件3显示:   

  

  滴答,丁丁,咚咚,叽叽喳喳,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按名字读,让学生观察这些单词的特点。   

  

  (这些词描述的是声音,叫做拟声词。)   

  

  你能说出一两个这样的词吗?   

  

  3.现在发音准确了,我们就把这几个小伙伴带到课文中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描述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用' ' '画出来,说说你们小组喜欢哪些声音。   

  

  书:风水动物   

  

  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板书:精彩)一起读第一段。   

  

  4.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5展示)   

  

  (1)   

  

  (2)你在每个自然段落中画的这些描述声音的句子在哪里?(每个自然段落的开头)   

  

  (3)把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连接起来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正文第一段总结了全文。一起读第一段。   

  

  老师介绍:本文的结构是先总结后二分。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所有内容,然后放在文章的开头,是单独的一段话。我们称这一段为总开篇,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全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着它写的,也叫全文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   

  

  在了解生词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这篇文章的内容,学会找总句,初步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三,本质   

读课文,品味"美妙"。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听一听,那么风是怎样给大自然带来美妙的声音的呢?(指名朗读画出的句子)

  

1.课件6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这句话介绍了哪两种不同的风?用"  "画出来。(微风、狂风)

  

小结: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注意用分号隔开。

  

(2)再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用句子中的词语概括微风和狂风的不同特点吗?(轻轻柔柔、充满力量)

  

(3)伸出手,试着轻轻地吹手指,慢慢地吹手掌,柔柔地吹手背。

  

(4)轻轻柔柔的微风吹到手上有怎样的感觉?

  

(5)师扮演微风:我是微风,我要吹向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在脸上吹,在耳边吹,做出说悄悄话的样子。

  

(6)你们听见老师和她说什么了吗?为什么听不见?因为说话声音是轻轻柔柔的。那么,轻轻柔柔地说着悄悄话,让别人听不见,是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结合动作理解"呢喃细语"。

  

(7)是啊,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在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8)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描写狂风的句子。

  

2.微风轻轻柔柔,狂风雄伟,真是刚柔相济。我们感受到了微风、狂风的美妙。风吹过,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课件7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学生朗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同一树叶、不同树叶、不同季节都会有不同的声音。

  

(2)师生合作读。

  

(3)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说:(出示课件8)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又放在段落的开头,我们称为总起句。

  

设计意图:

  

抓住学生亲身感受过的风的特点,先体会微风和狂风的不同,进而体会风的声音的美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重点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3.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文中描写声音的优美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那么,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学生回答"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2.我们重点欣赏了风声的美妙,回忆一下美妙在什么地方吧。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课件9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齐读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板书:手风琴)

  

  风声不但有舒缓的小夜曲,还有雄伟的交响乐,真是太美妙了!

  

设计意图:

  

再次体会风声的美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水和动物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品味"美妙"。

  

(一)关于水的声音。

  

1.还有谁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说?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什么?(板书:打击乐器)

  

3.指名读,课件10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指名读,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小雨滴落在哪儿?

  

(2)谁来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声音的延续或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学生说出雨滴会落在哪儿,发出怎样的声音。(噼噼啪啪,淅淅沥沥,叮咚叮咚,叮当叮当等)

  

(3)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

  

4.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干什么呢?(会唱歌)想听水的歌唱吗?播放流水的声音,学生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然后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课件11出示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学习建议:

  

(1)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说?

  

(2)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用"  "画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

  

课件12出示句子: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水声的变化,水流量的变化,理解"汇聚""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指导朗读。

  

  师生小组合作朗读:第1组同学读描写小溪的句子,第1、2组同学读描写河流的句子,第1、2、3组同学读描写大海的句子,最后一句话老师读。

  

(二)关于动物的声音。

  

1.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课件13出示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指名读。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谁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的动物叫声。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青蛙),你在唱什么呀?

  

课件14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学生扮演小动物回答。

  

(4)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叫声,谁来学着叫一叫?

  

(5)这些小动物都在歌唱,他们都很快乐,都是小歌手(板书:歌手)。谁能快乐地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6)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齐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研读句子,体会我们熟悉的水声和动物美妙的声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

  

三、拓展延伸。

  

1.对照黑板,总结全文:大自然的声音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板书:美妙)

  

2.同学们,我们听了风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让我们模仿练一练。出示课件15:

  

  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声音的短语,说说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些"美妙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呢?拿起你的笔,仿照课文中的段落,试着写几句话,再和同学们交流,如,"喜鹊是大自然的歌手""火车也是一个音乐家"。

  

3.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的学习,积累描写声音的优美短语,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的音乐会欣赏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场音乐会,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美妙、欢快、和谐)

  

【板书设计】

  


  

22 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仅、麻"等9个生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2.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仅、麻"等9个生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课件1: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新课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揭示主题,引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出示课件2: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作标记。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收获。

  

(2)出示生字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出示课件3:

  

第一组

  

读书 长短 栽树 麻雀 蚂蚁 梨树 几寸 温柔  画册 高远 沉思 搬家 井然 精神 趣味 鲜美 如果 倒映 倒影 无穷 无尽 乐趣

  

第二组

  

盘旋 敬佩  姿态 春笋 一副 秋高气爽

  

①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较难读,反复读。学生练读。

  

3.哪些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课文?(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设计意图:

  

  反复指导朗读生字,夯实读音,攻克生字关。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1)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初步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出示课件4)

  

(指名说,随机板书)

  

预设一:第2自然段写了小麻雀鸣叫蹦跳、老鹰高空盘旋、蚂蚁搬家等好玩的东西。

  

预设二:第3自然段写了植物的开花结籽的有趣现象。

  

预设三:第4自然段写了果树开花、结果的有趣现象。

  

预设四:第5自然段写了竹子生长迅速、棕榈高大挺拔、小鱼在倒影间游玩等好玩的东西。

  

(2)师总结:作者笔下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真不少啊!这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发现的,所以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乐趣。

  

2.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设计意图:

  

  在读中发现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是有趣的,它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只要我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体会,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中的无限奥秘,也一定能读懂大自然这本大书!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鼓励学生贴近自然,体会自然,进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2.交流有趣的句子,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5)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井然有序、两军对垒、暑寒荣枯、千姿百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有趣?自由读。

  

设计意图:

  

  复习作者笔下大自然的有趣现象,继续感悟大自然的无限乐趣。

  

二、交流有趣的句子,体会生动的语言。

  

  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句子,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1.预设一: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叫人愉悦。(课件6)

  

(1)"叽叽喳喳"是从叫声描写麻雀的,"蹦蹦跳跳"是从动作描写麻雀的。这两个词语写出了麻雀的什么?(欢快)

  

(2)你听过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吗?见过它蹦蹦跳跳的样子吗?你当时是什么感受?

  

(3)哪个词语表现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愉悦)

  

(4)从作者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麻雀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麻雀的喜爱之情。

  

引导小结:这句话从叫声和动作生动地描写了小麻雀欢快的样子,"愉悦"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对小麻雀的无比喜爱。

  

2.预设二: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课件7)

  

(1)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老鹰的特点?(盘旋、滑翔、猛扑)

  

(2)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从画面中你可以体会到老鹰怎样的特点?

  

指名回答:我想到了老鹰在高空中展翅翱翔忽然发现猎物,随机俯冲直下的画面,这句话写出了老鹰勇猛、雄健的特点。

  

引导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我们理解句子很好的方法。这句话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老鹰雄健勇猛的样子。

  

3.预设三: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课件8)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竹叶声)

  

(2)你读这句话时,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仿佛听到了竹叶的沙沙声。

  

(3)你听过"竹叶的沙沙声"吗?这种声音像什么?

  

指名回答:如同温柔的细语。

  

引导小结:作者把"竹叶的沙沙声"比作"温柔的细语",既生动又形象,向我们准确地展示出了微风吹来时,竹叶的声响。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式,学生可以仔细品味作者运用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三、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一部读不完的大书?(联系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

  

(2)总结:大自然就像一本大书,大自然中除了作者感受到的好玩的东西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永远也发现不完的。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讨论、总结,学生明白了大自然中好玩的现象是我们永远也发现不完的,大自然就像是一本大书,这本书我们永远也看不完。

  

四、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象,用彩笔画下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2 读不完的大书

  


  

23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议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丰富和生动。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难点】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或是你大胆的猜疑。

  

设计意图:

  

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以一种最佳的状态去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学生独立完成。

  

(师课件1出示初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画出本文要求会认的、会写的字和词语,多读几次,读准确。

  

(3)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4)独立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课件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组(含会写字)

  

朝向 雾蒙蒙 鼻子 总是 抖动 露水 潮湿 呼吸 猎人 翅膀 沉重

  

第二组(含会认字)

  

黎明 凝神静气 舒畅 瞬间

  

(指生读词,一人领读,其余跟读。)

  

3.师重点帮助学生识记易错或难记的生字。

  

预设:鼻

  

用汉字加法的方式识记: 自+田+丌=鼻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默读课文,填一填。课件3出示:

  

(     )的父亲 (     )的树林 (     )的鸟

  

(1)学生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重点理解"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6.课件4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读到"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教师播放"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视频(课件5)并小结:看,这就是"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这两个词连在一起写得多生动,让我们好像走进了笼罩在雾气中的幽深的树林。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够发现鸟的踪迹,说明他对鸟非常熟悉。

  

(3)引导学生想象父亲观察时的表情、动作,读好这两个自然段。

  

(4)你还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7.文中有一句话把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都写到了,默读课文看谁找得最快。

  

学生汇报:(课件6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指导朗读,读出"最",读出喜欢之情。

  

师:这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词语表达的丰富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三、指导写字。

  

1."翅"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左部"支"字最后一笔舒展,托住"羽"。

  

"蒙"是上下结构,注意下部"豕"上还有一横。

  

2.学生练习书写。

  

3.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新词。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下节课我们将具体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概括?

  

课件7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迅速融入课文。

  

二、细读感悟,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

  

(一)看鸟动,闻鸟味。

  

课件8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提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

  

"幽深的雾蒙蒙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幽静,雾多,看不清楚)

  

在这朦朦胧胧的树林里,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

  

父亲仔细地望了又望,有什么收获?

  

课件9出示:"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喃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声音小,父亲怕惊动小鸟)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

  

课件10出示:"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说明父亲善于观察。看到叶子动就能推测出有鸟。(板书:看鸟动)

  

而"我"呢?

  

课件11出示: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读了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善于观察)

  

(生答:凝神静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做动作,还可以找近义词……)

  

提问:凝神静气的父亲像什么?"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父亲望得很仔细,很投入。

  

谁来像父亲一样望一望?(抽生表演)

  

  再读句子,我仿佛看到了父亲(  )地站在那儿。

  

为什么父亲望得这么仔细、认真呢?因为:(齐读)

  

课件12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形容。(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最终落实到"茫茫然"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那父亲又闻到了什么?是怎样闻的?默读课文,找找答案吧!(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闻鸟味)

  

  文中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生答,师出示句子)

  

课件13出示: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是一种什么呢?

  

这种感觉谁能感受得到?

  

为什么只有父亲能感受得到?

  

"我"闻到了什么?

  

课件14出示: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浓浓的苦苦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说明了什么?

  

  "我"对鸟不熟悉,父亲却能从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中闻到鸟的气味,说明父亲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这一切都源自: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二)知鸟的快活与危险。

  

  父亲不但能看到鸟动,闻到鸟味,对鸟还有更深的了解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课件15出示:"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读了这几句话,你了解到了鸟的什么特点?

  

  相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相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来理解?

  

小结:查字典、找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由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

  

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快活吧!(齐读)

  

课件16出示: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父亲不但知道鸟的快活,也了解鸟的危险。

  

课件17出示:"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为什么这时的鸟容易被猎人打中呢?

  

课件18出示:"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当鸟快乐时,父亲喜悦;当鸟有危险时,父亲担心。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预设:不会。若父亲是猎人,就不会担心鸟被打中。

  

师:父亲和鸟就像什么?

  

预设:像亲热的朋友一样。

  

像一家人一样。

  

所以作者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生齐读。

  

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预设:鸟全都没有了。

  

到处是枪响声,没有鸟叫声了。

  

如果父亲是猎人,鸟早就死了。

  

出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齐读)

  

  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鸟,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齐读第1自然段,即全文中心句)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段和重点词句,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提升。

  

  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预设:让其他猎人不打鸟。

  

希望世界上不要有猎人。

  

希望大家都来保护动物。

  

要让"我"的后代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希望动物园里的动物到大自然中去生活。

  

板书: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总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自由飞翔,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发生共鸣时,及时将文本进行拓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爱鸟、护鸟。

  

四、拓展迁移。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3 父亲、树林和鸟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1出示课本插图: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交流:上公交车不排队   在墙上乱写乱画

  

妈妈和孩子送爸爸上班

  

一位叔叔用铲子清理路上小狗的粪便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你对这些行为有什么看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身边类似这样的"小事"。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几幅来源于生活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温暖"与"不文明"的认知,激发学生畅谈看法的欲望。

  

二、描述情境图,说清楚看法。

  

1.再次出示课本上的四幅情境图,提问:图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如果对,会有什么积极影响?如果不对,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对?

  

2.同桌尝试互相描述四幅情境图。

  

3.指名让四位同学分别说一说。

  

4.小结:图中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带来危险。难怪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提问:刚才的发言,有些同学说得清晰简洁,有的同学说得比较模糊。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你的看法呢?

  

(1)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课件2)说看法时,先简单把事情说清楚,再表明你的观点,还可以讲讲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影响或改进意见,这样就能把看法说得清晰简洁,让人明白。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练习说看法的形式,学生明白了怎样才能把看法说清楚。

  

三、小组合作,尝试汇总意见。

  

1.提问:刚才的发言中,你对同学的哪些看法印象深刻?有没有补充?

  

2.小结引导:同学的看法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因此认真听,尽可能汇总他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你们觉得汇总意见时,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3.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总结:要尽可能地汇总同学的意见,一要注意认真听;二要记住同学说的主要信息,必要时可以记录几个关键词;三是不明白时可以追问。

  

4.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的要求,布置学生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轮流说说身边的"小事",注意要把"小事"表述清楚。

  

(2)认真听同学的看法,尽可能记住,必要时可以记录关键词,不明白时可以追问。

  

(3)尝试汇总小组成员的意见,准备班级交流。

  

5.小组选代表汇报,并在汇报后介绍本组在汇总意见时的好办法。

  

6.小结:看来,汇总时要尽可能反映每个同学的意见,不要遗漏,可以逐一转述每个人讲述的内容,也可以稍作归纳整理,比如先说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再说不文明的行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实践中,明白汇总意见时的具体方法。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事"虽小,却是文明的行为,令人敬佩,给人带来温暖。不文明的现象让人厌恶,甚至痛恨。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简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好这些身边的"小事"。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说看法:事情+观点+影响+改进意见

  


  

汇总看法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重点】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

  

【教学难点】

  

清楚地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例文,了解怎样把想法写清楚。

  

2.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得激烈,对那些文明的行为,大家都赞赏不已;对那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都很生气。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注意到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课件1出示踩草坪、随意攀爬、乱贴小广告的图片,观察思考: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许多现象,都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有一个想法。

  

3.揭示课题。(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设计意图:

  

  用图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思考,直奔教学主题,简洁高效。通过师生对话,引发学生表达想法的欲望,激发习作兴趣,自然无痕地引入习作教学。

  

二、揣摩例文,学写想法

  

(一)揣摩例文1。

  

1.课件2出示教材例文1。

  

2.生默读,思考:例文是怎样把想法写清楚的?

  

3.交流。(相机板书:现象 想法)

  

4.小结:先用一句话概括现象,再举一两个例子,把现象说清楚;最后,写出自己的想法。现象+想法,就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了。

  

5.试说现象和想法。

  

课件3出示:

  

现象:我发现乱扔垃圾的人特别多。

  

想法:……

  

(二)揣摩例文2。

  

  过渡:生活中除了许多不良现象会让我们产生想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我们也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提出改进建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课件4出示例文2,学生默读思考:例文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 (板书:问题 建议)

  

2.小结:先用一句话提出问题,再写几点建议,最后还可以写写提出这些建议的理由。问题+建议,也能把想法写清楚。

  

设计意图: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本环节通过两篇例文示范,让学生习得"怎样把想法写清楚"的要领,降低习作难度,培养学生的习作信心,为下一步尝试自主习作打下基础。

  

三、选择材料,试写想法。

  

(一)出示图片,拓展思路。

  

  过渡:在家里、学校里或是社会上,还存在许多现象或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1.课件5出示电动车占用机动车道、学生佩戴近视眼镜的图片,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发现了什么问题?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设计意图:

  

  如果只是依靠教材的两个范例,学生的选材思路是没办法打开的,因此教师准备了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图片,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引发他们关注更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选择材料,明确要求。

  

1.选择一个现象或问题写一写。

  

2.明确习作要求:

  

(1)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

  

(2)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可以写下来。

  

设计意图:

  

  教师利用课件把例文的两种写法做成习作思路来总结回顾,加深了"怎么写"的印象。有了明确的习作要求,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又有了合适的习作思路,学生就能够畅所欲言,得心应手地写好习作。

  

(三)回顾写法,学生习作。

  

(四)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互相交流习作,互相评价,自主修改习作。

  

2.能工整地誊抄习作。

  

3.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

  

一、分享习作,交流想法。

  

1.谈话导入:大家写了那么多好的想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吧,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想法。

  

2.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代表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他组员说明推荐理由。

  

3.小组代表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能给其他同学以启发;而同学们的点评,又能给你以启发。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通过书面表达与他人分享想法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二、展示交流,修改习作。

  

1.展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引导:好想法就该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读读这篇习作,看看有什么好的地方,有什么不足之处,再说说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四点:(课件6)

  

内容是否清晰;

  

想法是否合理、有价值;

  

能否用事例把现象描述清楚;

  

能否写清楚这样想或这样做的理由。

  

(1)小结并引导:听了同学们的点评,这位学生的习作应该怎么修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修改。

  

(2)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全班学生阅读。

  

3.小组合作,评改习作。

  

4.各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全班分享,并说说推荐理由。

  

三、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写下了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多多传递正能量,多为班级、学校、社会作贡献!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想法

  

现象+想法

  

问题+建议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说说这样的句子。

  

3.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4.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重点】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

  

【教学难点】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1.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好?

  

2.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方法吗?

  

3.师:这位同学把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了习作中,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秘诀之一。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学生们能感受到摘抄的好处与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摘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摘抄的重视程度。

  

二、师生交流,归纳摘抄技巧。

  

1.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在向同学们介绍"摘抄",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积累,培养语感,你是如何做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摘抄方法和技巧?

  

预设一:在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读过全篇文章之后,再把这些句子誊写在本子上。(师:好,边读边画再誊写。你做事很有条理。)

  

预设二:我喜欢把好词佳句背诵下来。(师:没错,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谁能背背自己的摘抄?)(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

  

预设三:我在摘抄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词句抄在一起。比如,学习了21课后,我积累了不少描写声音的语句。(师:是啊,我们可以把语句进行内容分类,这叫"归类摘抄"。)

  

预设四:我虽然没有把语句进行归类,但是我会按课文篇目摘抄,最后在句子的右下角写一个破折号加上题目。(课件1出示例句)师:是像这样吗?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大自然的声音》

  

  这样注明句子的出处,等句子积累多了,也不会混乱,便于后期查阅。(师:所以我们摘抄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注明出处。)(板书:注明出处)

  

预设五:摘抄时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写过感受吗?那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

  

预设:

  

  学生刚上三年级,年龄较小,可能不知道怎样说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或是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感受。

  

(2)那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写在摘抄本的空白处吧。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先圈画出词语,再批注感受,批注感受时,可以用括号括上。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谁想说一说?(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期我们还需多加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对积累的句子感受更深。

  

设计意图:

  

  此时要求学生们在句子旁边写感受,是给高年级的批注练习作铺垫。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较小,他们对句子的品评并不深刻到位,因此教师不宜要求过高。只需让他们了解摘抄的时候可以在旁批注感受,初步尝试这种方法即可。

  

4.打开语文书99页,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这里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摘抄方法?

  

预设:如果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摘抄方法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读交流平台,再交流从书中学到的摘抄方法。如果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交流得很全面了,也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总结方法。

  

5.师生共同总结,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摘抄时我们要摘抄――(好词好句),不同种类的词语可以进行――(归类摘抄),这样更便于我们查找,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背一背,让这些好词好句烂熟于心,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地查找到句子所在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明出处)。

  

课件2出示:(1)摘抄好词好句。(2)归类摘抄。(3)摘抄时写下感受。(4)注明出处。

  

6.小结:其实,要想使我们的摘抄本尽其所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比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配一些插图,喜欢创作的同学可以摘抄后进行仿写;也可以设计表格进行摘抄,这样能一目了然;还可以选择活页纸进行摘抄,等将来句子积累多了再分类整理。总之,摘抄本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达到了摘抄的目的。

  

设计意图:

  

  摘抄实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不能因为这种方法而禁锢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无论形式如何,只要发挥了摘抄本的作用,就达到了目的。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摘抄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积累,最终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希望大家在读书时,能坚持做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摘抄习惯。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词句。

  

1.接下来,我们进入"词句段运用"板块的学习。请同学们读读屏幕上的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得"。

  

2.创设情境,比较阅读,感受"得"这种句式的生动之处。(课件3)

  

  下课了,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可是他一不小心摔跤了,摔得还挺重,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王老师得知后急得直跺脚,立即送小明上医院。

  

  老师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看,就变成了一个小故事。(教师读故事)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这段话就变成了:(课件4)

  

  下课了,小明在跑。可是他一不小心摔跤了。王老师很着急,立即送小明上医院。

  

3.自己静静地、细细地对比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为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

  

指名回答。

  

预设一:第一种表达好,更具体。

  

预设二:第一种表达好,更形象。

  

课件4:

  

妈妈累得  。

  

4.仿照例句,进行练习。

  

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       黑得       。

  

(2)       热得       。

  

(3)       高兴得       。

  

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5.打开语文书99页,完成书上的两个练习。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得"的用法,使学生学会使用"得"写句子。通过仿句练习进行巩固提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2.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3.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听得很认真,我们不仅学到了摘抄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得"的用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园地》。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词语接龙"(课件5),同学们会玩儿吗?例如:我说"告诉",你可以接"诉说",后面的同学接"说话"……以此类推,我们来试试吧!

  

师生一起玩儿"词语接龙"的游戏。

  

设计意图:

  

  通过"词语接龙"小游戏,学生在课堂上有个短暂的放松,再引出"句子接龙",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体会顶真修辞手法的特点、会续写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朗读句子,发现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1.大家知道吗?句子也是可以接龙的。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课件6)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2.一起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句话中,前一分句的词尾,是后一分句的词头。

  

设计意图:

  

  顶真这种修辞手法在课本中是首次出现,三年级的学生较小,不必给学生讲顶真的概念,只需引导发现这种句式的特点即可。

  

3.我请三位同学配合来读。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小溪―河流―大海,这句话是按照水域不断变大的顺序来写的。

  

没错,每个分句间有一定的表达顺序。

  

预设二:由小溪汇入河流,河流汇入大海,水流的声响也随之加剧。

  

  是啊,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流声响的变化?一起试一试。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个分句,女生读第二个分句,全班读最后一个分句。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们感受到各分句间的表达顺序。

  

4.出示课件7:(文字+图片)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谁来读一读?你能不能按照这种句子的特点,把这句话后面的内容说完整?注意分句之间的表达顺序。(指名回答)

  

预设:……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旁边是那弯弯的垂柳……

  

设计意图:

  

  如果让学生们直接续说会有些难度,多数学生都会顺接说出"弯弯的小船",缺少发散性。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图片,帮助学生们想象画面――弯弯的不只有小船,还有岸边弯弯的垂柳和弯弯的月影等。

  

5.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句子?能说说理由吗?(指名回答)

  

预设一:句与句之间更加连贯。

  

预设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6.播放歌曲《弯弯的月亮》。(音频课件8)

  

7.小结:像这样"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句子很有趣,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今后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图片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歌曲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句子很有趣。

  

三、书写提示。

  

  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八个生字,看看它们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及"的笔顺:撇、横折折撇、捺。

  

设计意图:

  

  掌握撇和捺的书写要点,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好基础。

  

四、日积月累。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惊人的美。请同学们阅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古诗。(课件9)

  

采 莲 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读了古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交流古诗的大意。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中,仿佛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3.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画面,进而理解诗意,继续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写下感受、注明出处

  

带"得"的句子:具体、形象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

  

书写: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积累:《采莲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