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率优势分析的重要性,利率下行对银行的影响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发力靠前,预见性、准确性和自主性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 《报告》 还围绕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了专题说明.   

  

  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报告》指出,为应对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性,报告期内,人民银行主动作为,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贷款,实现了一季度贷款同比多增,为稳定宏观经济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外部看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阻碍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屡创几十年新高,正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新的扰动和溢出效应;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波折和挑战。   

  

  近期,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疫情点多、面广、多发,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加大。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减弱,部分领域投资仍在探底。部分企业停产减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加大。产业链的物流和供应链运作之间存在摩擦,顺畅的经济流通遇到制约。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落实稳企业、保就业的各项金融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困难行业和弱势群体。   

  

  同时,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利率下行   

  

  今年4月下旬,六大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做出相应下调。这一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介绍了本期《报告》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深刻含义。   

  

  根据《报告》,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形成方法,是将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而不是加上某个基点来确定。这既维护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也有利于压低中长期存款利率,优化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因此,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然而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执行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存款利率难以跟随市场利率变化。,建立了在自律机制指导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   

  

  《报告》指出,新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在当前市场利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多家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即是新机制运转后的结果。, 4月最后一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据了解,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   

  

  与此同时,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7%和下降0.9%,涨幅比去年末分别回落1.3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7%。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坚持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稳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