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询银行卡余额短信,银行卡余额查询方法论

  

  继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储户数十亿元存款流失后,近日,山西某商业银行曝出逾千万元存款可能被银行“硕鼠”冒领。虽然这些都是极个别的案例,但上市银行在这方面其实是“掉链子”的,人们不得不为存款资金的安全捏一把汗。   

  

  梳理近年来存款流失案例,有代表性的类型如下。   

  

  一、贴现保证金被骗,这是“赔钱”的主要情况之一。丢失的部分存款并非普通存款,而是监管部门禁止的贴现存款。它是商业银行存款的命脉。为了省钱,银行暗中承诺给储户高折扣。此外,通过签订所谓的“阳光合同”,存款人需要向基金经纪人承诺不开通短信提醒、不查询余额、不提前取钱。面对高额贴现利息的诱惑,储户丧失风险意识,贴现利息存款被银行“硕”骗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非阳光”贴现保证金被挪用。这种存款流失与中小企业的“存贷差”有关。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更顺利地从银行获得贷款,以“存款换贷款”的方式“购买”一批存款存入银行,从而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购买”存款的成本包括支付给货币经纪人的费用等。这一过程还可能涉及挪用资金。   

  

  第三,储户被忽悠了,存款变成了保险合同、基金认购合同,或者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被骗。即不法分子利用技术克隆银行卡,或者利用网银的技术漏洞,植入木马病毒盗取存款。   

  

  我丢失了我的存款。我应该打谁的板子?有人将矛头指向贴现存款,认为这类存款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内存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但即使利率完全市场化,秉承规范发展原则的商业银行也不可能吸收超过正常利率水平的存款,让个人储户拒绝高额“贴现利息”的诱惑。恐怕他们还得在财商教育上下大功夫。   

  

  此外,银行、储户和银行员工往往意见不一。储户认为,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员工代表的是银行。银行方面表示,个别员工不可靠,银行不应承担连带责任。银行的员工认为,这都是储户对高息的渴望。   

  

  它是存款人基于最基本的信任将钱存入银行的一种动产。存款完成后,一个债权合同就完成了。无论“赔钱”的真实责任如何界定,都应该尊重契约精神。在这些存款损失案件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不能一概而论损失的原因和处罚。到底是因为银行的管理漏洞、信息系统漏洞,还是社会不法分子与银行员工勾结造成存款损失,要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责任来处理。但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在“赔钱”的时候急于撇清责任、保持沉默或者干脆甩锅,显然不是一家负责任银行的行为。   

  

  另一方面,谁也不想“赔钱”,存款的损失也不是小事。它不仅涉及到银行和储户的经济利益,还涉及到银行的声誉,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存款业务流程控制,构建账户资金异常流动检测体系,防范内部熟人犯罪,让家贼和“肥猫”无缝对接。   

  

  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银行业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拿存款抢市场、拿高息分一杯羹的发展套路。银行的管理者应该始终清楚,存款的多少并不是绝对的象征   

  

  此外,金融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上市和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不能让储户“赔钱”或被骗后蒙在鼓里。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让损失的存款得到补偿,而不是长期存在的“三角债”。同时,各监管部门要不断提高金融科技监管水平,严厉打击金融诈骗,为金融消费者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的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周琳)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