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基差走强,基差走强常见的情形有

  

  主旨导读   

  

  基差一直是交易中判断品种基本面的关键指标,是期货和现货之间非常有价值的纽带。对于交易来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价格。可以说,观察一个品种的基本面强弱,首先要明确的是它的基础。   

  

  我在市场上见过很多交易者,但很多人其实对交易不够了解。我创作的初衷是为了让身边的朋友更加专业,所以傅也打算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解读,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经历分享,展示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基差和最基本的交易策略在很多指导交易的书中都有提及,但从野夫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理解基差扩张和收缩的原因和逻辑。   

  

  基差的扩大和加强往往意味着现货的短缺。结合仓量等盘面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的交易。当然,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讨论,我们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即将到来的回归月会有更多基差的应用,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品味一下。   

  

  01   

  

  基差的构成   

  

  基差是指特定商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这个定义简单明了,但要真正理解依据还不够。   

  

  简单来说,即使基差是现货和期货的价格差,也可以直接从盘面上得出期货价格,观察起来非常方便。但现货价格不会因为不同的供给需求、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时间的资金和仓储成本而有相同的价格。   

  

  所以,这个基础的构成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1。时间维度,2。质量维度;3 .运输成本。   

  

  1、 时间维度   

  

  是这个基础最容易理解的维度。盘面上不同月份也有一定的价格差异。如果两个不同期限的合约价格相同,很可能存在套利空间。   

  

  不同的过期产品之间存在资金成本和仓储成本,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况。   

  

  另外,不同时间段的商品稀缺性是不一样的,这是讲究基差最重要的部分。基差之所以能表现出商品供求矛盾的逻辑,主要在于目前的稀缺性。   

  

  基差之所以可以作为观察一个品种基本面的第一指标,是因为基差可以描述目前商品的稀缺性。这个时候如果这个品种的产能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释放,这种稀缺性可能会继续维持,所以这个品种值得关注。   

  

  2、 品质维度   

  

  期货的交割产品往往是合格产品中质量最差的部分,而现货产品则不同。为了保证当期的销售,提高短期资金的回笼,往往会有一种动力,先把合格产品中质量相对较好的部分卖出去,去掉库存,再想办法处理后续的产品。   

  

  所以质量复杂的这部分产品价格差异会更大,最差的部分更有可能留下来参与发货。   

  

  熟悉现货的交易者部分理解这一点,但很少有人能参与交割体验。一般来说,甚至行业直接参与发货,这是因为发货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3、 运输成本   

  

  其实要完全理解基础,需要对交付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不需要有亲身参与的经历。可以通过交易所发布的文件信息进行查询。   

  

  另外,我们来复习一下工厂-仓库交货或者仓库交货的问题。工厂-仓库交割不利于空头,仓库交割不利于多头。   

  

  工厂交货,交货的数量和质量很容易被少数有实力的资本控制和管理,想交货的空头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仓库里发货的质量会多样化,很可能不是多头想要的那种。   

  

  返回月之后,工厂-仓库交货的基本水平被低估,而仓库交货的基本水平被低估   

  

  另外,没有一个机构或数据提供者能一直对基差有一个完美的认识,所以观察到的基差的绝对值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迷信基差的具体值。   

  

  我们更注重基差作为趋势的参考。当我们不能完全把握一个变量时,可以通过寻找一个相关性高、趋势一致的变量来观察。只要趋势没有问题,机构的数据就有观察的价值。   

  

  基差是判断品种基本面最直观的指标,强的基差显示品种的稀缺性,反映的是基本面的强。   

  

  题外话,没有具体说基差到某一点就做多,基差落负就做空。你要知道期货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如果能像看一个量或者通过一个单一的常数数学模型赚钱那么简单,谁会亏钱?   

  

  02   

  

  基差修复的路径   

  

  期货的交割将实现期货向现货的转换,基差的修复是期货与现货的价差在回归月之后逐渐收敛。回归月之后,盘面上的商品逐渐走向现货的逻辑,此时商品供需矛盾成为主导。当然,这条路径不是单一的,关键要看期货和现货哪一方主导最终价格。   

  

  接下来从11月份开始,很多品种的基差观察值会逐渐增加,系统的分解有利于在接下来几个月的交易中对市场有更清晰的认识。   

/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哪些因素导致基差走强,基差走强常见的情形有2.jpg">

  

1、 价格发现逻辑

  

这是期货定价比较强势的路径,期货发挥了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定价比较合理对于未来价格的预判比较到位。

  

最明显的例子股指期货的价格指导意义,股指期货远月贴水和远月升水对于指数现价的指导意义截然不同,股指期货在信息传导和表达中是比较显著的,特别是在2015年调整之前股指期货的信息贡献度更为突出。

  

价格发现的逻辑就是,现货逐渐向期货靠拢,期货在价格发现方面表现突出,期货远月的价格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意义。

  

  

2、 套期保值逻辑

  

不过最后由预期逻辑引导现货最终完成期货和现货价差收敛的情况并不是全部,而且还相对是比较少的。行情由预期带动,往往是主力合约交割比较远,预期的基本面可能和现实的基本面有比较大的差距。

  

因此,另外还有一条路径就是以现货企业套期保值,期货的价格向现货靠拢让期现价格回归的路径,随着交割期临近预期逻辑逐渐向现实逻辑去靠拢。

  

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商品上的表现其实是不足的,交割月前两个月开始基本上逐渐进入回归月。通常对于商品来说,行情开始的时候近端的涨跌幅度会比较强,由现货带动的趋势往往有更强的动力。

  

期货向现货回归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今年的棕榈油,5月开始基差就一直处于一个高位, 6月因为生物柴油等政策因素出现波动,提前做的已经自挂东南枝,因为09交割还比较远,盘面还是走预期逻辑。

  

但是进入回归月开始现货的强势就带着期货走出了接近3000个点的行情,最终的回归阶段是期货向现货的靠拢。

  

还有比较典型的还有LH生猪这样的品种,临近交割月以后如果期货高升水,往往更适合做空,而做多的机会往往离交割期比较远的几个月时间。

  

  

03

  

基差不修复的原因

  

如果在市场上交易比较久,在圈子里呆久了也会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时候交割都伴随着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价差的修复,也就是基差的回归;但是很多时候即使是交割基差也不一定会完全修复,甚至不修复。

  

市场那么大,没有什么新鲜事儿,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流动性问题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商品现货端的流动性出现了问题,要么现货价格过高,下游无法转价,传导的下一方不能接受高价,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现即使是Back结构临近交割期货仍然往下打;

  

还有另一种现象就是现货端过于悲观没有拿货的动机,产业机构只能通过盘面锁定亏损,从盘面上出货,继续把期货往下打。

  

2、 逼仓行情

  

逼仓行情也是到后期基差不修复的原因之一,如果发生硬性逼仓,无论是多逼空还是空逼多,最后行情的价格和现货都没有了必然关系,是资金动作决定了合约价格,逼仓到最后一定都是失败的,不宜进入尾部行情,到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

  

3、 质量和规则相关

  

盘面上还有一部分品种,即使进入交割期,期货和现货的价差长期不回归,即便是加上了交易所规定的升贴水,依旧没有收敛价差。

  

这部分品种主要体现在交割成本比较高,交割品的种类较多质量不易把握等等原因。类似近期经常聊到的LPG厂库交割,空头参与交割难度相对较大,造成了盘面上期货长期升水。

  

另外,类似于螺纹钢,焦煤,不锈钢等黑色品种交割品质量上的差异比较多,铁矿石目前由于对于交割品的放开也变得更加复杂,玻璃之类的化工品种也因为厂库交割对回归造成影响。

  

04

  

总结

  

1、 基差实际上是由三部分构成,①时间维度②品质维度③交割运输成本,这显示了品种的稀缺性、品质好坏和交割难度,最终导致了现货和期货的价格不一致。

  

2、 基差通常能做为判断一个品种基本面最先入手的方式,虽然我们不能掌握最准确的基差绝对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基差的趋势来分析品种基本面。

  

3、 基差修复的路径主要分解为①价格发现逻辑,期货的价格更具备指导意义,最终价差的修复向期货靠拢;②套期保值逻辑,期货为现货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回归月后由预期逻辑逐渐向现实逻辑进行修正。

  

4、 交割节点基差不修复也常有发生,主要的原因在于①现货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现货端有价无市,现货企业需要通过期货渠道进行销售;②逼仓行情,出现逼仓行情以后期货的价格会脱离基本面,纯粹由资金来决定;③质量和交割规则,由于部分品种交割品范围比较大,交割品质量不确定性存在,交割阶段会出现价差不修复。

  

另外,交割规则及仓单保质期也会对基差修复过程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各位对自己正在交易的品种去仔细阅读交易所手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