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基金包括什么,创业板指数基金包含哪些上市公司

  

  写作缘由   

  

  上周,一个朋友来到公司谈论长期投资创业板50指数或科创板50指数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式?.   

  

  直觉上应该是这样。   

  

  原因是优质公司必然伴随着市值的增加,最终会被纳入指数推动指数的上涨。   

  

  如果创业板或科创板长期有较好的成长性,那么长期投资创业板50指数或科创板50指数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如果加上融资杠杆,长期投资回报将更加可观。   

  

  所以,当时我们对这种投资方式持积极态度。然而,当我晚上回过头来看这件事,似乎并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这位朋友的股票投资是在几千万级别,所以其实有很多选择可以做。   

  

  所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有必要做一个数据计算来分析一下。   

  

  逻辑可行有时也不等同于效果就符合预期。   

  

  为了让结论更直观,做一个对比分析,对比对象选取为我们那天讲的私募基金。出于合规的原因,私募基金的产品信息是隐藏的,它被称为产品a。   

  

  分析前提和假设条件   

  

  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初始投入资金为100万。   

  

  产品A一次性买入,无融资,期间持有不动,若出现分红则转为红利再投资.   

  

  考虑到科技创新板上市时间短,数据不足,我们只计算创业板50的数据。由于ETF基金和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以创业板50指数代替ETF基金进行测算,取月度收盘价,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计算。   

  

  在期初参与创业板50指数时同步进行融资操作.   

  

  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2021年修订)》,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最高折算率不超过90%。计算中统一按90%进行折算,即100万ETF可以募集90万元。   

  

     

  

  融资融券维持担保比例的追保线按1.3执行.   

  

  所有数据来源于Wind和其他渠道的数据可能略有不同,但不会影响结论。   

  

  收益率测算   

  

  从最初的上市日到2021年10月底,创业板50指数实现了242.29%的累计收益,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1.37%.的回报率确实不高,这初步验证了担忧。   

  

  为了了解创业板50指数在极端情况下的收益率,取其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底部进行重新计算。   

  

  从2012年12月4日低点算起,年复合收益率为22.86%,从2018年10月19日低点算起,年复合收益率为49.08%。   

  

  计算细节如下:   

  

     

  

  最后一种情况,收益率比较理想,但这是本轮创业板牛市自低点以来的单边上涨,情况太理想了。并且2018年10月19日PE只有29.5倍,而2021年10月底PE是57.93倍。目前来看,新参与者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理想的收益率的。   

  

  可见,参与时间的选择会严重影响最终收益率。考虑到可比性,我们都选择产品A的成立日作为起点,即2015年4月16日。计算如下:   

  

     

  

  产品A的复合收益率比GEM高50%。   

  

  融资情况下的收益率测算:情况一   

  

  我们先考虑一个简单情形:我们在期初投资创业板50指数的时候,同步融资买入,中间没有任何调整,不考虑强杠杆,追求保险。假设融资利息为0,的数据是这样计算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初始杠杆1.9倍时,期间净资产一直为负,可见杠杆过高,导致爆仓。   

  

  经计算,当初始杠杆为1.47倍时,期间不会触发杠杆补充风险。在此杠杆水平下,最终累计收益率为65.36%。   

  

  直观分析,对比1.47倍杠杆投资创业板50和产品A的资产走势和回撤图,如下图:   

  

     

  

从上图可见,投资产品A的累计收益远远超出融资参与创业板50(1.47倍杠杆)的累计收益。

  

持有期间,投资产品A的资产升值到876.71万(红色面积图),而融资参与创业板50的资产仅升值到165.36万(紫色线)。同时,投资产品A的回撤幅度更小(绿色面积图),期间最大回撤控制在10%以内,而融资参与创业板50的回撤最大值达85.68%,这种回撤幅度将超出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两者相比,投资产品A和融资参与创业板50指数相比,基本等同于一拳KO的效果。如果再考虑融资利息支出,两者的差异会更大。

  

融资情况下的收益率测算:情况二

  

情况一属于比较简单的模拟,以下进行更复杂情况下的数据模拟,看一下投资效果是否有明显改善,这也更贴合朋友聊天时的想法。

  

假设初始投资创业板50指数的杠杆为1.9倍,如果赢利增加导致担保品价值增加,则对新增加的担保物价值继续融资,如果价格下跌则不平仓负债。当维保比例低于1.3时,新转入资产提升维保比例防止强平,但当维保比例重新回到1.3以上时,对超过1.3部分进行转出,直至账户外新转入的资产全部转出为止,即账户外转入资产只为防止强平,一旦风险解除则该部分资产要重新转出,只保持初始100万投资。

  

调整时点为每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

  

测算结果如下图,两者的对比数据分别在第2列和第3列(加有紫色填充背景),后面的几列数据为计算过程的其它明细数据。

  

  

该投资方式没有达到投资收益的明显改善,却大幅增加了风险

  

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2018年10月31日,彼时账户净资产只剩下20万左右,但为了防止平仓而追加的资产却达到了113万,也即账户原有100万投资早已变成了负值。

  

对比过于明显,就不再画图了,每月的变化情况可查阅上图中的数据进行对比。

  

结语

  

本文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也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案例比较个性化,最后就不再多说了,关于该投资方式的体会,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去领悟。

  

最后说明一下,过去不代表未来,分析过程仅供参考。如果想深入沟通也欢迎私下交流。

  

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