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指数估值看什么比较准,定投大盘指数基金怎么选

  

  有人问,同一个指数在不同的平台上估值不一样。   

  

  比如沪深300   

  

     

  

  蛋卷上,PE是13.16倍,PE的百分比是67.64%。   

  

     

  

  每日基金显示PE为PE13.16倍,PE百分比为58.3%。   

  

     

  

  根据我的数据,沪深300的PE为12.45倍,PE百分比为42.29%   

  

  为什么同样是PE和PE百分位的沪深300指数,估值却不一样?   

  

  一,口径一致,估值就会一致   

  

  首先要知道指数的成份股是哪些,上市公司市值,净利润,这些都是公开数据。   

  

  不管是哪个平台,只要统计口径一样,计算出来的数据肯定是一样的。   

  

  区别的本质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   

  

  什么叫统计口径不一样?以小明的工资为例。   

  

  1.小明税前收入每月1万元。   

  

  小明的税后月收入是8000元。   

  

  小明这个月奖金5000元,税后收入13000元。   

  

  4.小明这个月的工资包括1000元作为私下给渠道的返点,实际收入12000元。   

  

  因为口径不一样,不管是税前还是税后,有没有奖金,有没有返点,最后的工资都会不一样。   

  

  但是1234,都是小明的工资。估值也是如此。对于同一个PE,因为口径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不同平台的估值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而不同。   

  

  二,统计口径的差异   

  

  1. 统计时间周期不同,导致PE百分位不同   

  

  先说百分位数。这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出相应的累计百分位数,则某个百分位数对应的数据的值称为该百分位数的百分位数。   

  

  更常见的是,小明在一次考试中得了60分。这次考试很难,70%的学生不及格。那么小明的分数是高于70%的同学的,也就是处于70%的百分位数。   

  

  对于PE百分位,就是把历史上所有PE从小到大排序。现在的PE高于历史上的PE,也就是百分比。   

  

  如果PE百分比是100%,说明比历史上所有时代都高,处于PE的最高点。   

  

  如果PE百分比是100%,说明比历史上所有时期都高,处于PE的最低点。   

  

  其实沪深300指数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指数。它成立于2005年。至今只经历过两次大牛市,不算多。   

  

     

  

  我们可以看到,2006-2007年的整体牛市和2009年的小牛市,沪深300的估值都远远高于现在的估值。   

  

  2015年的牛市本质上是小盘牛市,沪深300的估值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因此,在计算PE百分位时,是否计入2007年牛市的估值,会对百分位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如果从最早的PE数据开始统计(从2015年4月开始),PE百分比为42.15%。   

  

  如果从10年前(2011年12月6日)算起,PE占比65.72%,这里不考虑2007年大牛市的影响。   

  

  2. 是否剔除亏损股,导致PE和百分位不同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PE=市值/净利润   

  

  当净利润为零或负值时,市盈率就失去了参考意义。对于亏损公司,一般不采用PE作为估值指标。   

  

  该指数包括许多公司。沪深300有300家上市公司。不可能保证这300家公司都是盈利的,很可能有些公司是亏损的。   

  

  是否纳入亏损股也是很多平台估值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如果把亏损股算进去,PE的波动会更剧烈。如果剔除亏损股,PE的波动会更平滑。   

  

  比如2019年12月31日,包含和不包含亏损股的PE分别为12.52倍和12.38倍,相差不大。   

  

  但近两年来,很多上市公司因为疫情出现亏损。   

  

  上周五(2021年12月6日)亏损股和亏损股的PE分别是13.16倍和12.43倍,PE相差很大。   

  

  因为PE值的变化,是否计入亏损股也会使PE百分比发生变化。   

  

  三, 哪个口径更准确?   

  

  这么多不同的估值口径,应该选哪个更准确?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哪个更准确,而是要保持相同口径去对比。   

  

  和蛋卷基金一样,PE曾经不包括   

  

  像田甜基金这样的PE百分位数据从2014年12月8日开始计算。   

  

  而我的数据是从2005年4月开始计算的百分比,不包括亏损的股票。   

  

  根据大家对投资估值的理解,哪个口径更合理,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存在最优解。   

  

  但在正常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同口径同口径对比,了解基于同口径的市场估值。   

  

  不同口径的估值数据,串在一起,可能会混淆你对估值的理解。   

  

  注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根据个人投资策略进行决定。   

  

  #基金# #投资理财# #股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