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溢折价率是什么用,场内的溢折价率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临近年末,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11月至今,大宗交易8000余笔,且多为折价交易。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软件和服务、医药等行业的股票被机构买入较多。业内人士认为,机构专用席位频繁出现在买方大宗交易中,或意味着机构在“抢筹”。同时,如果存在“金额大”、“溢价”等条件,可能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看好相关行业或公司的投资价值。   

  

  大宗交易明显增多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12月以来,a股市场共发生大宗交易3822笔,总成交量58.08亿股,总成交额859.56亿元。   

  

  大量大宗交易始于11月。11月份大宗交易4237笔,总成交量54.27亿股,总成交额942.39亿元。   

  

  相比之下,10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额仅为396.76亿元。今年前10个月,仅9月份大宗交易量就超过700亿元。   

  

  11月以来,单笔交易1000万股及以上的大宗交易有201笔。其中,单笔成交5000万股的大宗交易有12笔。12月7日,金地一笔大宗交易达到13553.39万股。成交额方面,单笔成交额1亿元的有230笔,其中单笔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有5笔。   

  

  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累计发生大宗交易3.2万余笔,总成交量473.46亿股。总成交额已达7823.99亿元,2020年成交额已突破6986.24亿元。   

  

  机构抢筹方向清晰   

  

  数据显示,11月以来,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1421笔大宗交易的买方席位中,共成交15.97亿股,总成交额437.49亿元。上述1421笔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5.62%;与此同时,11月以来,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616笔大宗交易的卖方席位中,共成交16.05亿股,总成交额232.81亿元,平均折价率2.06%。   

  

  业内人士表示,机构专用席位频繁出现在买方大宗交易中,可见机构在“抢筹”。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如果相关大宗交易同时具备“金额较大”和“溢价”的条件,机构投资者看好相关行业或公司投资价值的概率较大。   

  

  从上述1421家机构出现在买方席位的行业来看,材料及化工、有色金属、电气设备、软件及服务、医药等。是机构买入较多的行业。其中,材料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出现了多起高溢价率的大宗交易,远兴能源、赣锋锂业、荣盛石化、恩杰、北新建材、东方雨虹等成为机构溢价买入的对象。   

  

  从成交金额较大的单笔交易来看,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的股票被机构大规模买入。比如洋河股份,11月22日有一笔大宗交易,成交价172元,680万股,交易金额11.7亿元。买方为机构席位,卖方营业部为华泰证券南京清凉门大街证券营业部。除了11月22日,洋河股份在11月也有多起机构买入的大宗交易。最近兴业银行,牧原股份等。也见过不少机构大额买入的大额交易,但折价交易显著。   

  

  折价交易吸引力强   

  

  大宗交易定价灵活,对场内交易价格影响小,交易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集中股份转让。对于“配资”机构来说,折价买入可以提供安全垫,是优质的建仓模式。对于资金量大的机构来说,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可能会拉高股价   

  

  不过,业内人士建议,大宗交易不能完全视为市场的风向标。大宗交易背后有很多门道,可能涉及“大小非”减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所以我们需要格外小心。据知情人透露,当大股东有强烈的减持需求,但又不希望股价短时间内暴跌时,就会寻找一些机构作为交易对手。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将股价的减持压力转移给机构。   

相关文章